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经过风暴》:总有明天在路上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我经过风暴》:总有明天在路上

来源:海南日报2023-09-04 09:22

  作者:张意薇

  近日,由秦海燕编导的反家暴题材影片《我经过风暴》全国公映。该片围绕都市高知女性在反家暴过程中的重重困境展开,较为细腻地描述了包括受害者和施暴者在内的家庭成员及周边关系网的各种拉扯博弈,涉及亲密关系、亲子教育、代际影响等诸多家庭伦理问题。作为具有较强话题性的影片,它还触发了人们对职场焦虑、去标签化、司法维权等社会性问题的探讨。

  《我经过风暴》海报。

  家暴形式趋于多样

  家暴是亲历者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又因被包裹在“家”的外壳内而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认定和取证。古早港剧常借家暴场面营造危险悬疑气氛。比如,亚视单元剧《有房出租》(1995年)中,富豪丈夫外表温和无害,但内心控制欲极强,细小到妻子的饮食、体重、口红色号等都要插手,稍有不爽便拳脚相加。妻子日日如走钢丝、惶恐不安。《当女人爱上男人》(1997年)中都市白领庄咏琳遭医生丈夫虐打后,偷学潜水,只为假死出逃。这些“逃妻”虽是聪慧可人的都市丽人,但身处险象环生的凶境难以解脱。剧情往往跌宕起伏,充满感官刺激和猎奇色彩。

  中国内地影视剧中,《不要和陌生人说话》(2001年)影响甚广。苦主梅湘南遭丈夫安嘉和毒打,由沉默隐忍转而觉醒出走。这部主题严肃又触目惊心的剧作让无数家暴受害者摆脱幻想,认清处境,寻求破局。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2009年)脱胎于香港天水围真实事件,讲述了新移民王晓玲和两个女儿一起惨死于丈夫刀下的悲剧,展现了香港社会发展变革中,社会各界对待家暴的轻视与无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作品对家暴的认识和描述更为全面深入。除了惯常认知的殴打、捆绑,言语威胁、谩骂与恐吓等行为同样属于家庭暴力。暴力的主要形式涵盖了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等多种形式。

  《我经过风暴》没有刻意猎奇的场面,而是将现实生活中家暴受害者的切身经历与情绪状态映射到女主角徐敏的身上。她美丽、独立、清醒,渴望在工作中证明自己,有比丈夫更强的经济能力。男主角陈均的形象同样立体丰满:相对于纯粹的“斯文败类”渣男人设,陈均不仅外在谦逊有礼,居家也主动充当“煮夫”“奶爸”的角色,他甚至有施暴后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的意愿和行动。纵然如此,以爱为名的压迫和伤害从未停止,他对妻子殴打、监控、跟踪、侮蔑、花式PUA、性暴力……在“施暴——忏悔——再次施暴”的怪圈中一次次失控。

  被标签化的男女

  导致家暴的原因多种多样,如酗酒、赌博等恶习,强烈的嫉妒心、控制欲、攻击性等性格。《我经过风暴》既为受害者发声,也没有忽视施暴者的困窘。

  影片设计了主次两条发展线,一是徐敏和陈均打离婚官司、争夺子女抚养权;二是“菜鸟”律师李小萌的成长之路。

  陈均和徐敏同属高知阶层,工作体面、儿女双全,几乎是世人眼中美满家庭的典范。两人分歧始于徐敏跳槽做医药销售,陈均不满妻子早出晚归的应酬以及与异性的接触,妻子在事业上的成绩在他看来就是栽跟头前的一点甜头而已。独立女性的身份让徐敏羞于暴露自己的处境,加之周遭亲友的“劝和”攻势以及为妻则柔、为母则刚的期许,让她在婚姻的桎梏中逐渐窒息。当徐敏陷入工作困境时,等来的不是陈均的安慰,而是一句“活该”。丈夫在她事业低谷时的冷漠与嘲讽让她彻底寒心。陈均则认为男人应该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妻子高薪的“逆袭”刺激了他的不安和敏感,他也固执地相信自己的暴行是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可见,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职责的看法与成见已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却仍以各式固化的标签引导意识、规训行为。

  离婚诉讼中,徐敏本是请了经验丰富的律师,可律所的“老油条”将这“走过场”的任务交给了徒弟李小萌。对于爱看“爽片”的观众来说,李小萌的角色不算讨好,她没有一般印象中精英律师那种看透虚伪假面的火眼金睛以及手段老辣的韬略智谋。相反,在接手案子前期,她因受蒙蔽而怀疑、怒怼自己的当事人,后期因之前没有为徐敏争取抚养权改判而不安,一腔孤勇为其辩护。她在自我奋斗的过程中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男友希望她依靠人脉进入更大平台,母亲劝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霉烂的冰箱、修补的马桶圈都让人看到她的窘迫和不易。她与徐敏之间互为镜像,彼此的理解与支持是真诚而温馨的。师傅提点她“众生皆苦”,从某种角度看,旋涡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到固化标签的荼毒。只是有些人选择了直面真相的担当,有些人选择将压力与罪责转嫁他人。

  重建生活的勇气

  家暴不只存在于夫妻之间,也存在于父母和子女之间。陈均早逝的父亲并未出场,但通过留在陈均母亲身上的烟疤昭示他的存在与恶行。“戒尺”是剧中反复出现的关键符号:首次是陈均母亲因儿子“管不住”媳妇而粗暴地打翻面碗,丢出戒尺,怒斥儿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另一次是念念告诉妈妈如果回家晚了要被爸爸用戒尺打。家传的“戒尺”是训诫惩罚的工具,陈均母亲打在儿子身上,儿子又打在孙子身上。

  最让徐敏痛心疾首的并不是加诸己身的拳头,而是她发现女儿混淆了“喜欢”与“欺辱”,儿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习得暴力。——家暴发生了可怕的代际遗传。为了阻断这种“遗传”,徐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在庭审时对婆婆振聋发聩地哭诉击杀丈夫的原因:“他(陈均)不希望你把他生下来,我不想我的孩子和你的儿子一样!”

  海报的“过”字,被设计成掩面垂泪的侧脸和一条掠过的伤痕。片尾,随着纪录片式“我经过风暴”的现身说法,一部部反家暴法律的出台令人看到希望,现实中各地反家暴庇护所也应运而生,解决家暴问题有了更好的路径,曾经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如今有法可依,在风暴中经过的肉身和灵魂有处栖居,不再孤立无援。

  只有互相尊重、互相爱护才是维持良好家庭关系的密钥。如果不得已只能通过婚姻关系的解除才能抚平伤痛,那么,离婚也不是终点,敢于担当、鼓足勇气,在坍塌的废墟中重建自我、重构价值才是目标。受害者如此,施暴者亦如是。

  (作者系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思政课部副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