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火焰中完成自我蜕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从火焰中完成自我蜕变

来源:文学报2023-09-07 10:31

  作者:三心

  《被遗弃的日子》开头,一个剧烈的突转被埃莱娜·费兰特以一种冷静克制的语调不露声色地托出,像是在客观地不带情感色彩去陈述一个事实,“四月的一个下午,吃完午饭后,我丈夫告诉我,他要离开我”。时间、事件,没有多余的辞藻修饰。接下来她把剧变包裹在一如既往重复着的日常性氛围中,他俩在收拾餐具、孩子们在吵架、狗在睡觉。这件事是小说的引线,当其被点燃后,小说的能量剧烈震颤并形成了一场不稳定的强力爆炸,跟随着叙事转变的还有这种语调的冷感,逐渐升温,驶向失控,最终演化为炽热的文学图景。

  《被遗弃的日子》令人惊诧地完成了一个有些悖论式的任务——清晰地描写了混乱。当主人公奥尔加的意识滑向崩溃的深渊,费兰特沉潜入变幻无常的意识之海,精准地洞察了分崩离析的状态,又以一种自由流淌的书写让我们对这场混乱有着深度的参与感。她像是在钢索上反复徘徊,而勾连钢索的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点,一端是柔情蜜意、难以割舍的爱,一端是咬牙切齿、无法释怀的恨;一端是现实的空间,一端是记忆的幻境;一端是对自己不要崩溃不要跌倒的提醒与决定,一端是无法控制甚至难以自拔的情绪雪崩,奥尔加矛盾的心态不停摇摆。

  当普鲁斯特笔下的人物与符号如玛德莱娜蛋糕邂逅时使用的是一种去物质化的形而上的被德勒兹谓之“本质”的手法,但当费兰特笔下的人物与某个事物或事件碰撞时所搅动的是意识磁场的紊乱,其转变像是极端刺激的过山车,其行为兼具不可预测与情理之中。在伍尔夫之后,意识的燧石可以在任意的时间段擦出绚美的火花,费兰特依循了这条路径,当她的人物看见什么或者只是走在大街上的一个停顿,然后被癫狂症般的纷飞思绪所包围。费兰特时常会使用自由直接思想的手段,“太阳照亮了叶片的脉络,甚至是没跟松针,那是光线耐心工作的成果,我一根根能数清楚”,没有任何关联与记号,下一句突然地滑入意识的漩涡,“不,我没把咖啡和牛奶放在煤气上,现在我很确信。我确信这一点”。她有时在意想不到的时刻激活现实世界的象征意义,有时用语言的节奏与长度模拟出内心的迷乱与控制的失效——这是俄国形式主义所谓“奇异化”的一种形式,通过逐步拆分动作过程临摹出努力控制动作的艰难性。

  费兰特的小说之所以被认为是私人性的,其原因在于她几乎锐利、赤裸、毫不遮掩地向我们袒露了一个人内心最无法向人言说的角落。当代另一个这样开放内心到令人不寒而栗的作家则是挪威作家克瑙斯高。两者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克瑙斯高追求的是极繁主义的膨胀,那是恨不得将小说的边界扩张到无限远的无法餍足的欲望;费兰特所赞赏的则是清晰的、简洁的、去除某种华而不实的描绘,这种文风与她所呈现的内心隐秘相得益彰。《被遗弃的日子》中有一个尖锐而恐怖的充满洞察力的瞬间,打破了我们常规认为的母爱大过天的认知。当奥尔加因为心不在焉开车而导致女儿伊拉丽亚受伤的时候,她心里最真实的不可思议的反应是希望用这件事作为筹码,以此质问丈夫,让他回心转意,费兰特让人物意识到了羞愧。

  《被遗弃的日子》的叙述方式有些类似于理查德·耶茨的成名作《革命之路》,连续不断地激荡着对人物想法、行为的否定,“但是”这个转折词在小说中高频率地出现,像是在一纸生活的书页上不断地用铅笔书写后再用橡皮擦除而导致的皱褶与撕裂。迥异之处在于,耶茨的否定蕴含一种含讥带讽的刻薄,他更像是一个冷眼旁观者,他批判的目光之中渗出了一股喜剧性的细流。但对于费兰特而言,当她决定选用第一人称叙述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每一次否认自我与化为乌有的震击都是一次阵痛的电击、一场令读者感同身受的锥心之痛。“死”这个词既被赋予了抽象复杂的意义,同时又通过文字变为具体可感的冲击。最终,奥尔加由死而生,完成了一场惊人的女性的救赎。

  (《被遗弃的日子》[意]埃莱娜·费兰特/著,陈英/译,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