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舞剧“出圈”的创作密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舞剧“出圈”的创作密码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19 10:24

  前不久,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结果揭晓,《热血当歌》《旗帜》《绝对考验》《红楼梦》4部作品获奖。近年来,舞剧创作蓬勃发展,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全国舞蹈演出票房收入5.31亿元,中国舞、民族舞类型的舞剧项目数量占比达到56%,成为最受演出市场欢迎的舞蹈类型。舞剧为何在这几年火爆发展?优秀的作品具有哪些共性?让我们走近本届“荷花奖”舞剧奖获奖作品主创人员与专家学者,解析舞剧“出圈”的创作密码。

  ——编 者

  深挖题材

  红色故事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创作富矿

  纱幕下的灯光照亮信仰之路,川剧打击乐鼓点阵阵,英勇就义前的坦然一笑……在舞剧《绝对考验》的演出现场,主角“萍”细腻的情绪输出和舞蹈呈现,让不少观众红了眼眶。

  由重庆歌舞团制作演出的舞剧《绝对考验》以红岩英烈张露萍为原型,塑造了一个在绝境下闪耀人性光辉和信仰力量的舞台艺术形象。

  除了《绝对考验》,第十三届“荷花奖”舞剧奖获奖作品中,湖南省歌舞剧院创演的民族舞剧《热血当歌》和广州芭蕾舞剧院原创芭蕾舞剧《旗帜》同为红色题材作品。

  如何用舞蹈语汇讲好红色故事?红色题材作品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面对重重考验,是什么在支撑着张露萍?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就能找到当下年轻人面对困难时是如何战胜挑战,能够让更多人产生共鸣。”重庆歌舞团党总支书记、总经理苟晓燕说。

  排练初期,主演们就到渣滓洞感受红岩英烈曾经的生存环境。“真实的体验让我们突破了对角色的想象,将自己融入人物的情感中进行演绎。”《绝对考验》中“萍”的扮演者张引说。

  在《热血当歌》的艺术总监、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霞看来,革命历史题材的创新性表达,要抓住人物特性和时代的主要事件,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现当代舞蹈语汇、叙事结构等进行呈现。

  《热血当歌》讲述了热血青年田汉和聂耳等人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用文艺作品唤醒民众团结奋起、走上救亡之路的故事。总导演马波表示,剧中多采用生活化的场景,让观众看到田汉、聂耳如何将个人命运融入滚滚的革命浪潮,最终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

  大幕拉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到台前。一转身,回到了1927年广州起义的场景,那时的老人还是一个小姑娘……芭蕾舞剧《旗帜》以1927年广州起义为蓝本,以芭蕾的舞蹈语汇抒发炙热的革命情怀,运用时空交错穿插的叙述手法,重现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理想与情怀。

  “《旗帜》讲述的是一群年轻人的故事,我们在人物塑造上,更注重普通人的情感表现,运用空间叙事的表现手法,使人物更有思想性,有说服力、感染力,从而打动观众。”广州芭蕾舞团团长邹罡说。

  除了红色题材,本届“荷花奖”舞剧奖另一部获奖作品、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则是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舞剧的代表之一。

  民族舞剧《红楼梦》依据原著进行创作,在此基础上提炼改编,以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为主要内容,在叙事上采取传统章回体小说特色,用各自独立又可串联成篇的12篇章结构全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进行深入探究和当代解读。

  导演黎星认为,包括《红楼梦》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作的富矿,“经典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我们这些创作者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希望用当代解读和具有现代审美的表达让更多人愿意走进剧场,进而愿意走近经典作品、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黎星说。

  创新语汇

  融入多种元素演绎鲜活故事

  用芭蕾语汇讲述红色故事,挑战不小。

  《旗帜》的女主演方阿芳认为,古典芭蕾作品中的角色大多含蓄优雅,动作框架感比较明显,但对于红色题材来说,这样的演绎不够有张力,难以让观众共情。“《旗帜》在芭蕾舞的基础上创新融入了中国舞元素,演员的演绎方式也与古典芭蕾不同,舞姿更为外放,打破了古典芭蕾不能低头等要求,展现出中国舞的韵律美,人物形象更鲜活。”方阿芳说。

  在《绝对考验》中,创作者融入多种元素,充分运用了电影的表现手法。例如,作为下半场的首个舞段,《三百步》加入了川剧器乐演奏元素与舞蹈动作投影呈现,将舞蹈剪影、纱幕布景与川剧打击乐巧妙融合,在光影交错、乐点阵阵、舞蹈动态较量中,将敌我双方对峙的紧张激烈,主人公心向光明的决然选择演绎得惟妙惟肖。

  优秀的作品离不开细致的打磨。黎星表示,在编舞中,他们坚持“唯一准确性”,不编多余的动作,不给任何演员多余的表达,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有精准要求。“现在大家看到的双人舞舞段数量只是我们最初编排总数的1/3左右,不够好的会直接舍弃。”黎星说,每一场演出都会有细微的调整。在他看来,对待每一场演出都要始终如一、精益求精,“通过不断打磨,把好内容变得更好”。

  精益求精,也是邹罡对自己和演员们的要求。他说,为了让演员都找到自己的人物故事线,他们多次前往广州起义纪念馆,还翻阅了许多相关历史记载、人物传记等,“每次演出完,我们都会多听听观众及专家的建议,至今已经修改了四五稿。”

  在《热血当歌》中扮演田汉的青年舞蹈演员张子豪说,接到角色后,他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增加对角色的了解。在表演中,张子豪加入了一些田汉在生活中的小细节,如双手叉腰、扯扯衣角,人物形象更鲜活。

  风格多元

  用富有特色的美学表达营造舞台意境

  独特的艺术风貌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旗帜》以“多维空间、情感真实、呼应时代”的理念,把岭南人文风貌与当代舞台技术相融合。在舞台设计中,创作者将多个三角形的舞台景片作为分割空间、投映影像、塑造场面的重要元素,丰富画面的层次感和错落感。

  在《绝对考验》中,重庆山城的地貌特色也被巧妙呈现。偌大的舞台上,高台、楼梯、冰屏投影等组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舞剧的平面化表演,还原出山城之感,金属舞台装置,让整个舞台表现更具张力。演员们时而半空起舞,时而隔空对峙,时而伏梯爬行,街舞、探戈等元素的加入让表演更加多元。

  色彩的运用也是舞台表达的重要元素。马波介绍,《热血当歌》全剧采用了大量的灰色展现当时的动荡,而演员的着装则采用了跳跃的色彩。例如,在开场不久的《卡门》舞段,女演员身着鲜艳饱满的红色,再到《四季歌》舞段,女演员的服饰则采用清新的绿色。“在大量灰色的衬托下,演员身上的色彩更加明亮,这也暗示着他们是迷茫中的曙光。”马波说。

  轻撩帷幔,静推屏风,演员们衣袂翩翩,在舞台上徐徐起舞,将《红楼梦》小说中的描写如画卷般铺展开来。如果说《热血当歌》中色彩的对比和反差格外突出,那么民族舞剧《红楼梦》则传递出浪漫唯美的传统美学色彩。舞台上,既能够区隔舞台空间又可以营造意境的帷幕,兼具实用性和意向性作用的屏风,富于中式美感的长条案几、折扇、宫灯、轿子等都体现着古典雅趣。服装设计则参考了明清时期的画作、京昆戏曲和前人绘制的绘本,将“云肩”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从原著中提取植物花卉反映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特征,同时又结合现代极简审美加以创新。“希望给观众呈现在古典美学基础上属于当代的致敬和表达,引发人们的共鸣,让更多人在剧场中感受传统之美。”黎星说。(曹雪盟 王云娜 姜晓丹 常碧罗)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