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黄西蒙
《美妆帝国蝴蝶牌》一书的副标题是“一部近代中国民间工业史”,仅从书名来看,就知道这是一本注重细节、以小见大的历史著作。从学术方法论上讲,此书算是全球微观史学的一次有趣实践。与常见的“长时段”的历史研究不同,这类微观历史研究更加侧重对于具体、微小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解读,通过个案分析,呈现历史的复杂面貌。
《美妆帝国蝴蝶牌》的研究对象,是近代中国工业史上的传奇人物陈蝶仙。他活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不仅是上海、江浙一带的著名企业家,在牙粉、香脂生意上很活跃,还是一名旧派文人——鸳鸯蝴蝶派的作家,曾做过《游戏杂志》《女子世界》《申报·自由谈》等刊物的编辑。他写的小说《玉田恨史》和《井底鸳鸯》虽然在文学史上名气不大,但在当时也算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品,只是因为其文学路数不符合新文学的发展趋向,才渐渐被后人遗忘。
这样一个横跨商业与文化、兼通文理科的才子,会给历史带来何种有趣的图景呢?《美妆帝国蝴蝶牌》的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林郁沁教授,就在试图呈现这一复杂的历史面貌。她敏锐地发现陈蝶仙身上的多种形象,并意识到这是一位身处重大历史变局中的人物,他既有旧派文人的文化心态,又有现代企业家、科学家的理性精神,这样看似冲突的元素集中在他身上,产生了奇妙的效果。林郁沁教授对此有一针见血的评价:“陈蝶仙生活在一个职业之间的边界尚未建立的时代。在这之前不久,传统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到了1911年,以儒家意识形态构建的帝国体制结构也走向了终结。因此,陈蝶仙的时代是一个过渡时期。对非常有才华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
身处历史机遇期,陈蝶仙意识到现代印刷技术对大众传媒的重要推动作用,仅靠古代文人一厢情愿式的文化书写,是很难解决现实问题的,甚至连自己的思想、学说都难以推广。为了更好地传播知识,陈蝶仙一边研发新的商业产品,一边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介传播自己的思想。用林郁沁教授的话说,陈蝶仙的确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创造了奇迹:“在陈蝶仙的时代,大众传媒对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机械化的文本生产和现代印刷工业的兴起……陈蝶仙的高明之处在于,他随后将他在大众媒体世界的成功转化为工业世界的商业成功。”
《美妆帝国蝴蝶牌》一书,还引入“民间工业主义”这一重要概念,将历史的民间性与日常性呈现出来。很多人认为,现代化工知识都来自西方,制造现代商品也离不开西方科学的知识,但实际上,中国自古以来,民间就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知识,只是它们缺乏现代科学需要的“可实验性”,也没有被抽象化为理论符号、公式。但这些信息,也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可实践的技术知识,并且属于民间的工业生成元素。陈蝶仙很巧妙地把西方科技知识与中国民间的技术信息结合起来,研发、打造了中国人更能接受的品牌与产品,尤其是在美妆领域,更有显著的成果。
按照林郁沁教授的解释,这种成果实际上正体现出陈蝶仙的复杂之处。他不仅身处的时代是极具变革性的,自身也具备复杂、多元的知识体系,这让他更容易成为微观史学的观察对象。林郁沁教授对此有十分精妙的评论:“他们有时是成功人士,有时是悲剧英雄。然而,正是这些人身上的矛盾,以及这些矛盾为何在那个历史时刻吸引大众注意的原因,让我们作为微观历史学家能够将他们与更大的历史趋势联系在一起。在我看来,这就是微观历史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极为有效的地方。”正是通过个体与时代的关联,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才能被后人看得更清楚。
身处变局之中的陈蝶仙,或许意识不到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是进步还是保守的,但他的所言所行,却是在不断抛弃那些纯粹古典的、民间的东西,而是将古典与民间的知识精华与现代科学思维结合起来,试图探索一条更能被国人和市场接受的新路径。(黄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