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沈祖新
《专家的窘境:付费知识与意见市场》是一本生逢其时的书,因为“专家”在今天的网络环境中,已经具有了非同小可的流量,他们的言论与行为都受到网友的关注。这种关注,也已经溢出了他们的专业身份,成为对这个人的全方位审视。但是,在“专家”与人之间,受到诸多因素的遮掩与粉饰,让公众对这一群体的认识容易停留在服膺与愤慨的表层,无法深入内在的肌理,看清他们如何由人而成为“专家”。
该书恰好在这样一个时机提供了这样一种将“专家”还原为人的思路——从现实生活的实例出发,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学术命题,从经济学的理论中创设信息选择理论,将专家意见视作信息市场中提供的一种具有选择性的信息,普通人不能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最终尝试将“专家”还原为人。
由信任的对象沦为嘲讽的笑柄
作者对专家问题的思考,基于“专家”在现实生活中的失灵,弗林特水污染就是其中一例:弗林特的居民发现生活用水的味道和颜色不正常,环境部门也查验出了水中铅含量超标,医疗部门也检测出当地儿童血液中铅超标。在一系列的铁证面前,后续工作应该是找出污染源头,协商解决方案,介入居民医疗,安抚公众情绪。但是,在当地部门向“专家”咨询解决方案时,得到的却是弗林特的居民大多是非洲裔的回答,“专家”甚至将环境污染的责任归咎于民族主义思想。
这样的回答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但它实实在在地发生在现实生活之中,由各种“专家”亲口说出,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大众媒体中,制造一个又一个爆点,收获一波又一波流量。“专家”的信誉日渐下降,由百姓信任的对象沦为公众嘲讽的笑柄。
一方面是“专家”自身的认识缺陷,无法从现实本身出发提供有益社会的建议;另一方面是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危机,很难再将专家意见视作可供参考的材料。正是在这左右失据的困境之内,专家问题成为一个颇具现实性与挑战性的问题。它的现实性在于专家意见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专家拥有的知识与经验理应成为建设社会的积极力量,为公众生活的改善建言献策;它的挑战性在于要超越现实的拘囿与情绪的反应,将专家问题由现实或个人的层面深化为思想或学术的元命题,探究专家问题出现的根源,继而再将之回溯为现实问题,寻找可供实践的解决方案。
归束为一个经济学问题
信息选择理论是作者分析专家问题的思想利器,也是他由对专家问题的分析引申而出的思想成果。一方面,该理论将专家问题归束为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将“专家”这一具有知识性意味的身份降格为一个经济学成员——契约角色,在契约关系中重塑“专家”的身份,考察专家的作用;另一方面,作者在经济关系中梳理“专家”与大众之间的关系,点明“专家”身上所具有的诸多普通人的特性,最终完成“专家”向人的还原。
作者认为,理想化与道德化是围绕在“专家”身上的光晕,已经很难说清这些因素的存在是源于专家对自我的塑造还是出于公众对该群体的想象。但无论是哪种原因,它们都拉开了“专家”与公众的距离,在区隔中造成二者在内心地位上的参差。久而久之,公众的信任成为“专家”自满的资本,而这顶王冠的坠落,也就造成了专家问题的出现,引发公众针对“专家”的信任危机。为了摆脱理想化与道德化的桎梏,作者将“专家”看作意见市场中的契约角色,把他们的意见视作一种商品,以此勘查专家问题的表象与内核。
基于经济学的视角,“专家”在作者笔下成为任何发表收费意见的人。所谓的收费,既可以是最为物质的金钱回报,也可以是令人愉悦的内心满足,但无论如何,这种收费都是一种激励,促发他们生产更多的意见。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认为激励是导致专家失灵的重要因素,也是“专家”与普通人都会有的共同人性。只不过,“专家”与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知识可以变现,他们的意见可以被陈列为意见市场中的商品。在意见市场中,专家意见是一种商品,“专家”也是一种商品,意见市场的市场结构会生产出富有专业知识、洞悉社会现实、舌灿莲花的“专家”,也会生产出内心充满不安、需要意见指导、渴望扶持的普通人,二者的合作构成了意见市场的良性循环。而支撑该市场运转的市场结构,会不遗余力地拉大二者之间的差距,掘宽两边分隔的鸿沟,让专家意见能得到更为方便的兜售。这种兜售得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模糊公众对于信息选择的意识,让他们忘记自己也可以反思、还可以选择。
作者并不满足于对意见市场的发现与描述,他还以此为基础,深挖该市场结构所依附的社会现实,这也引申出书中关于知识分散与垄断的论述。他认为,知识分散促成了以专业知识著称的“专家”的出现,“专家”的工作在于将这种分散转化为分工,在具体的劳动中推动分散的知识重新根植于实践。但正是由于意见市场的存在以及市场结构的作梗,这种分工被异化为垄断,“专家”的知识也与实践相隔,导致出现“专家”与公众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之间形成隔岸观火的尴尬场景,弗林特水污染事件中出现的专家失灵,正是这种尴尬场景的现实表现,只不过,此时的尴尬已经具有了闹剧式的荒诞与悖谬。
“普通人”的义务与责任
针对意见市场对“专家”与普通人的生产,以及专家失灵所显露的诸多隐患,作者并不主张颠覆意见市场,而是选择对其进行再利用,改变专家意见的垄断现状,让他们参与到竞争之中,以此促进意见市场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
竞争是现代市场的重要因素,也是市场结构得以运转的关键动力。但问题是,这种竞争是否会成为意见市场的自我狂欢?表面的众声喧哗,是否会以将公众挤进隐秘的角落为代价?为此,作者十分看重普通人的竞争力,认为通过对普通人的赋权可以构成对专家意见的竞争。一方面,他重申他的核心观念专家只是普通人;他们是人,不是来自其他世界的生物,勘破“专家”的神话;另一方面,他利用对意见市场的洞察,细读了有关专家问题的丰富的文献资料,指出博识的公民和民主都能起到约束专家的作用。
而这,也同时宣告着解决专家问题的现实价值与历史意义。诚如作者所言,可靠的专家和有能力的普通人同样重要,独独颂扬一个人的知识,也葬送了子孙后代的自由和创造力。而作为未来的子孙后代,必然是万千的普通人,他们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也是变革成果的受益人。为此,身为普通人的我们,也更有义务与责任重视专家问题,并不断探寻解决该问题的实践途径与现实方法。(沈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