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涯共此时,半是诗意半是烟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天涯共此时,半是诗意半是烟火

来源:文汇报2023-09-30 10:47

  作者:王彦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轮圆月连接中国人的文化乡愁,也开启时光穿梭,诉说“古今一同”。

  一年月色最明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秋晚会》《朤月东方·中秋奇遇夜》《河南卫视2023中秋奇妙游》以及湖南、江苏等央视卫视中秋晚会轮番上演。各台晚会联手传统文化、地方文旅、潮流科技,古今交辉、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月色如水时,荧屏上,半是诗意半是烟火。汉字、诗词、戏曲、文物等中华传统文化入夜,家人、友人、无数普通人入画,天涯共此时。

  中国台湾音乐人胡德夫在长江边唱秋思与故乡,歌词里道尽所有秋晚的团圆主题词——“我知道我一定会回去,带着你给的往昔。我想把一切告诉你,像片落叶,飘向大地。”

  聚焦“意象之美”,感知从未断流的中华文明

  秋月澄澈,有人望月思乡,有人赏月怀古,有人月下遇佳人,更有人借月寄相思。古往今来,中秋诗意浓。拥有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总能轻易从流转千年的文化意象中触摸先人脉搏、脚下这片土地的温度。今年中秋晚会纷纷聚焦“意象之美”,在贯通古今的文化传承中感知我们从未断流的中华文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中秋晚会》在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四川省宜宾市举办。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诗、酒、月、水、竹”五种文化意象在《月涌大江》《江水三千》《江月年年》三个篇章中渐次展开。周深演唱的歌曲《光亮》,融入苏轼的千古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唱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凤凰传奇将古风和流行说唱结合,一首根据《早发白帝城》改编而成的《过山》道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把酒问月》将“酒文化”的悠久历史在长江边唱得豪迈。泛舟水上,《月》能寄情,轻说似水流年。“水”总能载动乡愁,《江河恋》《江水谣》将眷眷乡恋汇成大河。《若把你》的中国风舞台美不胜收,因烟雨朦胧的蜀南竹海正是“竹烟波月”的生动诠释。当五种文化意象徐徐展开,长江文化在传统中秋佳节盛放悠久韵味。

  河南卫视的“中秋奇妙游”也已做成系列IP。今年的河南秋晚,传统文化依然是不变的C位,特别加入的军人与家国、文物保护与传承等板块,仿佛一支素笔,以时光为笺,对古人讲述今天的传承。比如“汉字之美”,这台秋晚为观众创造了“云逛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体验,邀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王清雷等相伴同行,分享汉字“家”的起源与演变,在音乐考古中领略“和”的深意。又如寄于器物上的“盼归之情”。早在距今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就曾用“月牙纹”装饰陶罐。可惜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物并未全部留存在发掘地,有一部分至今流落海外。演员陈都灵来到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与郑州市市礼设计师易长乐对话,和孩子们一同唱起《故乡的云》,向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发出“归来”的呼唤,牵动无数人心。

  共话“家国情深”,触达人心深处的原乡怀想

  秋风日渐凉,天涯人思乡。每一次皓月当空,总会唤起全球华人心中亘古亘今、朴素又深切的感情。今年的秋晚纷纷用情怀开启中秋夜,在秋风与圆月邂逅时分,共话家国情深。

  对上海观众而言,海派时尚是家的味道,“一江一河”是家的所在,潮流与国风都是家的底蕴。《朤月东方·中秋团圆夜》将City Walk搬上荧屏,北外滩、朱家角、张园等魔都文旅地标化身舞台,晚会在璀璨光影间寻找不同的“月”。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片段《千里共婵娟》令人眼前一亮,不仅因其有着堪称豪华的表演班底,更因开创性地将现代舞与诗词、国画、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作出国际艺术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表达。晚会的浓情不止于“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美妙唱段,更有沪港澳台四地唱诗同赏一轮明月的浪漫。而随着《爱乐之都》的音乐剧演员们在水乡古镇演绎中西合璧的《剧院魅影》选段,首季“型秀家族”成员相聚黄浦江畔忆往昔,迭代的东方卫视自有IP,在更深一分的人情味里,诉说青春的追索和团聚的喜悦。

  “家”不只是居住的场所,也是心灵安放之处。中秋佳节,人人盼望回家,渴望的其实是一份归属感,寻找的是心灵的慰藉。在河南《2023中秋奇妙游》中,摄像机全景式呈现了“河南新农村丰收节”和“福建客家土楼”两个典型场景,满足了观众对于“团聚”的美好想象。湖南卫视已经第十年与观众共度中秋夜。今年的晚会以“追着月光去见你”为题,无数普通人被邀请共同参演,与明月为伴,共享团圆。

  解不开的情意结恐怕还是在央视秋晚。长江边,人们唱母爱宽广、父爱如山,也唱山川可亲、江河安澜。“月圆了,回家吧。团团圆圆,是中国式的东方浪漫,也是千山万水、千难万险都阻挡不了的信念。”(王彦)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 瑶 程逸睿:影视生产 切忌“利”字当头

  • 李 蕾:影视创作 怎能一“娱”概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