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肖浩
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自此之后,秦国统一了铢、两制度,为钱币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后来,秦孝公去世,继位的秦惠文王将商鞅车裂处死,但秦国的变法并没有停止。公元前336年,就在商鞅被处死后的第二年,秦国开始由国家垄断制造铜钱,秦半两钱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
在秦国垄断铸造半两钱以前,秦国百姓已经开始铸造铜钱,但不规范的私人铸造,让人们对交易无法安心,无法摆脱钱币重量不均的问题。直到国家垄断后,秦国颁布一系列制度法令规范了国家造币的合法性以及使用规范,这就为秦国货币的信用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公元前289年,与中国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发生信用化的同时,西方的罗马共和国也开始由国家垄断铸造阿斯铜币,可以说人类的经济贸易在同一时间向下一个形态转变。
货币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货币始终伴随着人类活动而改变自身,当然人类对货币这种自我创造的产物也产生了一些奇异的变化。货币从早期的注重称重、金属价值等特性,转变为代表国家信用和权力,其中的变化与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度息息相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博士石俊志,将货币的发展史从头梳理,以618年唐朝的建立为截止时间,将这之前的世界货币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大事件汇总,集结成《世界货币史:古代卷》一书。带领读者了解货币如何从称量货币演化出数量货币,金属货币的信用化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现代社会信用破产要比实业破产更严重,有关货币的演变和世界商品的交流,甚至军事的扩张等等方面,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从货币方面对于人类历史的解读。
1979年,四川省博物馆在四川省青川县郝家坪50号战国秦墓中发掘出土半两钱7枚,据考证这钱出自公元前306年,大致是秦惠文王至秦武王时期生产的。这些半两钱大小轻重都不同,最轻的2.1克(3.2铢),最重的9.5克(14.4铢),轻重差距达到4.5倍。从这批钱币考古人员推断,秦国自从开始发行半两钱之后仅30年,半两钱就发生了明显的信用化,其金属价值大大缩水,而信用价值大大上升。也就是在法律的规定下,和官方的监督下,即使钱币在分量上无法达到12铢的标准,但这枚钱币仍可以按照12铢的标准流通。
钱币的流通最早是来自百姓的社会生活,钱币由百姓自发铸造,是为了免去称量烦琐、方便交换商品。最初一枚钱币的名义价值,就是金属称量货币单位金属的价值。比如秦半两钱,就是半两青铜的价值;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就是1德拉克马白银的价值;古罗马的阿斯铜币,就是1阿斯青铜的价值。但百姓自己铸造钱币,无法避免缺斤短两的问题,尤其在早期钱币与金属称量货币并行流通的时候,铸造钱币反而增加了铸造成本。所以,钱币还要扣除铸造成本,这使得民间铸造的钱币的含量,天然地就低于所代表的金属量。当这样的钱流通起来之后,金属价值本就少于钱币名义价值,使这些钱币行使货币职能的作用大大降低,人们不得已还要称重来判断钱币的价值,这造成了诸多不便。
国家垄断铸造钱币,使得钱币的价值与金属价值发生了脱离,信用这种无形的资产可以赋予货币权利。秦国的商鞅也是看到了货币对于中央集权的价值,才统一度量衡,大力推行国家制度下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以前一筐萝卜换一筐青菜,所遵循的是市场上的等价交换原则,买卖双方觉得等价就交换,是一种天然的交易关系。而使用信用化的钱币交易各类商品,遵循的就不再是等价交换原则,而依赖的是官方所立的货币法规,货币有了自己的价值。
秦国制定的《金布律》中第一条就规定了:“……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其意就是确定了官方半两钱的权威地位,百姓在使用半两钱交易时,不管钱币质量好坏,要一起通用,不能对好坏币进行选择。比如金属含量少,或者磨损、残坏、劣质的半两钱,一律按照半两青铜的等价来行使货币职能。这样就在制度上确定了官方铸币的权威性,以及官方政府用自身权威赋予钱币的信用。
远在西方的罗马,在公元前289年也开始由国家垄断造币,与秦半两钱一样,这种叫阿斯铜币的货币很快就出现了大幅度的减重,信用性质上升。当时的罗马战乱不断,接连的战争让铜币的金属含量持续减少。公元前21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尚未结束时,阿斯铜币已经从最初的327克减少到54.5克。此后,罗马对外战争持续不断,等到公元前27年时,罗马共和国转为罗马帝国,阿斯铜币的重量已经减少到11克,但仍然行使着327克青铜的货币职能,可以说此时的阿斯铜币已经彻彻底底地成为信用货币了。
东西方在公元前进行的货币信用化,看似是国家为了实现更强的组织能力而进行的货币干预,其背后有着统一思想在支撑着。实际上,货币的使用从来不是由官方发起的,而是民间自发的创造力,基于对生活变化及周遭改变的反应。金属货币信用化也是商品经济需要发展空间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商品的种类日益增长,其价值的增长远超过金属类产品的价值增长,金属很难再作为一般等价物来规定各种新兴的商品。这时金属货币信用化,在金属总量不变或者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用虚设的价值取代了实物的价值,这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货币条件。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并没有将世界等同于除中国外的其他地区,而是将中国的货币史也包含在其中,这就使得书中内容体量很大,历史文献及出土文物佐证等资料更加丰富,能够在同一个角度横向联系东西方。对同一时代的货币历史,不断提问,寻求答案,通过联系对比找到人类对于发展共同的愿景。读者可能读着读着就会发现,原来老祖宗在小小的货币中深藏了这般智慧。(肖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