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征宇
莫扎特四十一首被编号的交响曲,有两首小调作品,分别是g小调第二十五号交响曲和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1773年,莫扎特完成第二十五号交响乐那年,德国正在发生着一场文学与音乐领域的“狂飙突进运动”,这场文艺界自发的运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17岁的莫扎特。在第二十五号交响曲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狂飙突进”的青春气息。交响曲一开始的四个小节,出现动荡不安的切分音,第一主题采用了具有冲击力的“曼海姆火箭”音型,音符跃动的风云突变,仿佛一些重大事情即将发生,并且具备毁灭力量。
那个戴着假发、腰挂佩剑、鲜衣怒马的莫扎特,也曾有“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激情时刻。
时隔十五年后的1788年,莫扎特又写了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这是莫扎特离开宫廷七年后创作的交响乐,也是莫扎特的晚期作品。当时,莫扎特妻子身患重病,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艰苦。无奈之下,莫扎特只好写信向富商朋友普赫贝格借钱,“我坚信您是我真正的朋友,也因为您了解我是个正直的人,我才会向您倾吐我心中的曲折。并请您给予帮助。”但是富商朋友只借给莫扎特少得可怜的钱,根本不能改观莫扎特穷困交迫的家境。
散落一地的鸡毛,细细拾掇,未免不能扎成一把好看又好用的鸡毛掸子。正像尤瑟纳尔理解的“不幸”:世间万物的美,“有一部分本来就由这不幸所造成”。
为生活所迫的莫扎特,一路走得踉跄。但苦恼的日子也是日子,是组成生命体验的重要部分。一个诚恳的创作者,必定竭尽全力。莫扎特用两周时间完成了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这首作品里,他流露出少有的忧愤情绪,宛如心路历程。
第一乐章出来时,叹息音型短促而密集,像一个人被失意的情绪紧紧挟裹着,他默默挣扎、默默深思、反复追问,波澜起伏的内心状态,一点点挣脱沮丧和悲伤,终于他从失落中走了出来,阴郁的小调进入明朗的大调,露出一些“阳光般”的气息。情绪起承转合的衔接,多变而不露斧凿。第二乐章的行板在降E大调明亮的调式调性上,延续着第一乐章明朗的情绪,但就如秋日枝头冒出几朵不合时宜的玉兰花,开得如何娇艳婀娜,充其量也只能作为整个秋林色彩的点缀,它们无法代表春天。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快速、果断、暴烈的音调。莫扎特太赤诚了,情感张扬澎湃,毫无克制,活泼尔雅的小步舞曲写成这样,就是在表露自己桀骜不驯的个性。乐章中间由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唱出的柔软旋律,不染纤尘的清新与柔美,似乎挣脱了乌云的桎梏、郁闷的威力。这是莫扎特噙着泪水的微笑。是的,日子多穷多难,我们都不要忘记给生活一个微笑。
全曲听下来,不由叹惋,莫扎特并不总是晴空丽日、暖意缱绻。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中,莫扎特把自己的愤慨、炽热、挣扎和脆弱一一剖开。整部作品不乏痛苦纠缠,也因此看到了作曲家罕见的豪放与激烈,以及情感放任的纵横。作曲家赤诚的一颗心都融进了作品里。人生无常,作曲如常。莫扎特始终如一的坚持,令人敬佩,也值得敬佩。(王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