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辛 音
已有近70年历史的北京人民剧场迎来重张喜讯。国家京剧院宣布,10月16日在此启动全国小剧场京剧“群英会”参演剧目展演活动。这一群众性文化盛事,迅速在戏迷票友口中热传。
北京人民剧场始建于1953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现代化戏曲表演场所,为京剧文化的发展和普及标注了新的方向。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舒适的观看角度和声学效果,人民剧场成为顶级的戏曲演出殿堂,梅兰芳等京剧大师和其他戏曲和曲艺名家都曾在此登台献艺。“看戏就去人民剧场”,不仅因为这里有过硬的演出条件,还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深藏于护国寺街,距离梅兰芳先生家只有150米,再向东走就能瞥见什刹海。一座扎根北京文化老街的剧院,自成立之时起就融入京城的文脉,既见证了新中国戏曲的非凡成就,又讲述着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首都北京乃至全国的文化地标。
半个世纪西皮流水唱过,数不清多少生旦净末丑登场。2003年,因技术改造升级等原因,剧场暂停对外演出功能;随后被确定为“戏曲影视拍摄演艺中心”、“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北京基地,依然为戏曲艺术传承和传播做出了贡献。近年来,随着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推进,随着大戏看北京品牌的深化,一批会馆得到活化利用,成为演艺新空间。去年4月,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的正乙祠戏楼重张开业;此次,人民剧场再次“披挂上阵”,无疑也是老戏迷的心声,是传承京城文脉的时代需要。老剧场重张,同时奉上优质的戏曲剧目,自然会勾起一代人到老地方看戏的念想,有利于激活京剧时代因子,在市民中间营造浓厚的观戏赏戏氛围。
京剧守正方能味道纯正,剧场翻新何尝不是文化创新?除了历史光环和戏迷情结,重张的人民剧场还有不少新气象,不仅观众席设计非常现代,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享受,还配备京剧艺术展陈馆、京剧主题阅读空间等,满足演出、录制、展示、培训等复合型需求。未来,剧场还将推进线上演播线下演出并举,成为特色专业演播基地。科技的赋能,可以帮助观众更投入、更便捷地沉浸于国粹的魅力;酷炫的场馆设施和现代化的服务水准,也能将经典的表演融洽地嵌入城市文化,为更多人提供视听盛宴和精神滋养。
立足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和范式,不断提升传统艺术的现代审美价值,老剧场唱“新戏”,会让京剧演出更“有戏”。兼具传统与现代风格的老剧院,即将向市民演绎历史沉淀与社会发展交汇的艺术魅力;在重新开门迎客后,必将促进周边文商旅新业态的繁荣,推进“演艺之都”建设,同时助推国粹走上“国潮”之路,吸引更多当代人走进剧场,感受戏曲的魅力。(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