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讲出好故事 观众会追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讲出好故事 观众会追随

来源:北京日报2023-10-17 09:54

  作者:袁云儿

  10月14日,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举行“电影,不会趴下”黄建新电影大师班。著名导演、监制黄建新围绕从影四十多年的经历侃侃而谈,金句迭出。他认为,技术变革会给影视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但影院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观众会一直追随好的故事。

  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著名导演、监制黄建新(左)围绕从影四十多年的经历侃侃而谈。

  传统摄制组可能会消失

  今年平遥国际电影展格外关注技术。从采用AI技术绘制的影展主题海报,到举办全国性的电影科技论坛,如何将技术更好运用到电影生产创作中,成为电影人热衷讨论的话题。

  谈及AI对电影产业的影响,黄建新大胆预测,电影摄制组可能在八年后消失。“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制作过程有摄影、美术、照明等部门合作,未来可能是几个具有想象力的人组成一个技术管理团队,在跟AI的合作中完成。如果是这样,我们以后几千人、几百人的摄制组就没有了。”他认为,在AI的支持下,中国电影的年产量甚至可能达到1.5万部。

  黄建新建议,业内对AI技术要有所准备,不是把AI当敌人,而是要跟它做朋友,千万不要有固化思维。“创作者一定要激活自己,避免固化,否则就容易被技术碾成一张纸,因为AI是挡不住的。”

  但黄建新同时也认为,电影院的作用难以替代。“影院有一个‘场’的概念,就像看足球比赛,去现场看跟电视上看不一样。影院有群体心理和情绪传染,这就是电影的魅力,目前还没有东西可替代。”

  在黄建新看来,电影既具有作品属性,也会和社会舆论建立关系。因为电影的生产过程,是文化的公开过程,媒体会不停报道,所以主创的观众缘很重要。跟观众关系亲近,观众会原谅你的缺点;跟观众疏远,即便拍得好,他们也会挑毛病。“大家在追求艺术之余,要学会处理好与观众的情绪联系点,这样可以事半功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影差不多,有的能卖钱,有的卖不好,有时是观众的微妙心理在起作用。”

  监制首要任务是保护导演

  近些年,黄建新的工作重心转向监制,打造出《投名状》《智取威虎山》《长津湖》等大片,有了“华语电影第一监制”的美誉。黄建新认为,监制的第一任务就是保护导演,“建立一堵墙”。“现在电影投资方越来越多,很多不是专业公司,如果每个人都去跟导演谈想法,那导演还能拍戏吗?所以监制要挡在这里:有意见跟我说,我觉得你说得对,再跟导演单独沟通。”

  “第二,监制要规划好电影从头到尾的流程,让导演永远在他的位置上。”黄建新直言,现在的导演压力太大,啥都管,而单纯性是艺术最宝贵的心理动机,所以监制要保护创作。“尤其是艺术片,(监制)一定要少发言。必要的时候,再跟导演交流,但不要告诉导演怎么拍。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是两个体系。”

  黄建新建议青年导演,要做好准确的电影预算。他在担任好莱坞大片《木乃伊3:龙帝之墓》制片人时发现,好莱坞的制作系统相当严密,预算表格把一切变成透明的,哪怕是用了多少餐巾纸都要做进预算。投资者知道钱用到哪儿了,这样他们会很踏实。“我觉得年轻导演和制作人一定要学会这个方法。不能超,也不必节省。省钱会让人质疑先期预算不准确,是不专业的体现。”

  中国电影需重视讲故事

  经历三年疫情后,中国电影在2023年暑期档迎来大爆发,业内为之一振。相较好莱坞电影票房的疲软,本土电影获得更多观众青睐,也让从业者大感兴奋。针对当下和未来的中国电影发展,黄建新建议,从业者一定要重视“讲故事”这一传统。

  “讲故事是常态电影必备的技能,即使你拍不讲故事的电影,也得有讲故事的本领。这跟毕加索一样,虽然他画抽象画,但其实他的素描功底非常好。”他说自己拍电影也会先写一个特别短的故事构架,然后去考虑其他创作要点。

  “电影最容易让观众接受的形态是感性的。感性看电影,会沉浸其中,事后获得很多感知。制作电影时,你的段落是不是能够从感性上一下子激活观众的心底,这很重要。”黄建新说,他在复盘《长津湖》时发现,这部作品成功的一大原因,是解决了电影的“追随”问题——观众观影时,其心智要追随某个东西而行。《长津湖》拍的是抗美援朝中一个连的“死亡史”,先让观众爱上这些战士,再讲一个个生命的消逝。“一部商业电影不能解决‘追随’问题就麻烦了,我们要把通俗的、能引起大众共鸣的情感写进角色,再结合大的背景,让观众去追随。”

  相比侧重故事的商业片,艺术片则是“超前的、引领的,是人类智慧向未知的冲击”。正因为两个系统的存在,电影这一艺术门类才丰富多彩。(袁云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