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新图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新图景

来源:北京日报2023-10-24 09:56

  作者:李红艳

  总有一些情感,跨越时空,不曾淡却;总有一些声音,绵延回响,不曾远去……

  2023年9月22日,北京保利剧院,一场横跨中西的音乐会华丽开启。这是第二十五/二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开幕演出,指挥家杨洋、大提琴演奏家莫漠、歌唱家张立萍,携手中国爱乐乐团、北京民族乐团献艺。

  萧友梅《问》,赵元任《听雨》《瓶花》《教我如何不想她》,上世纪初的四首经典艺术歌曲,由张立萍深情演绎。萧友梅、赵元任,两位堪称北大音乐传习所的灵魂人物,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功绩卓著。

  “一个世纪之前,这些大师们能够通过西方音乐的技巧,把民族情怀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我觉得到今天都不过时,我们今天还能领会到这里边的艺术之魂。”张立萍说。

龚琳娜首唱全本《胡笳十八拍》方非 摄

第二十五/二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 方非 摄

刘索拉作品交响舞曲《大闹天宫》方非 摄

  之后,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北京民族乐团联合委约作曲家邹野创作的《聆听刘天华》,以更为浓烈的情绪色彩,接续起这场跨越百年的对话。全曲分为三个乐章,均以刘天华的代表作命名:第一乐章“改进操”,第二乐章“良宵”,第三乐章“光明行”。东西方音乐,直接对话,碰撞火花。

  在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常务理事长张树荣看来,《聆听刘天华》是一次向百年前中国现代音乐先驱的致敬,更是一次向中国音乐传统的致敬。

  时光,回溯。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团”,1919年改为“音乐研究会”,1922年8月经萧友梅提议,改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应北大之聘,刘天华于此任教。

  普通观众对刘天华的了解,可能更多聚焦于他的民族器乐曲创作,包括《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等二胡曲,以及《歌舞引》《改进操》《虚籁》等琵琶曲。其实,刘天华对中西方音乐结合的探索实践之路,更堪回望,更应敬畏。

  据资料记述,刘天华在未完成稿《中西音乐的争执问题》中,批评那些主张西乐一无可取以及完全轻视中国音乐的人,他认为对于中西音乐,应不能囿于片面之见,而要全面、平心静气地来讨论。他以音乐能否由作者“达意”、听者“感应”,因而能行之久远来评断中西音乐,而不以“古今”或“繁简”判断,由此看来,中西乐实应各有所长。

  “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中西的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进步两个字。”刘天华主张进行国乐改进,他认为不论复古守旧或全盘西化,都是不行的,要分别深地入了解中西乐的特长及优点,要融会西乐新知,以中西相通的基本原理阐释国乐固有的组织、表达规律,重构新国乐使其得以与世界对话。而身为中国音乐家,不仅要守住自身传统,更要把中国音乐的好处发扬光大到世界。其兄刘半农曾评价刘天华,“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能会通其间者,当世盖无第二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聆听刘天华,实则是聆听中国音乐文化生生不息的足音,而这也正是北京国际音乐节慎终如始的践行——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概念”,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为期24天,第二十五/二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以“音乐·青春·未来·态度”为主题,策划推出22场音乐演出,涵盖中国首演歌剧、全新委约作品、独奏及室内乐、视觉交响音乐会等多元演出形式。其中,“中国风”“中国韵”时时映现——

  10月5日,作曲家刘索拉全新委约作品交响舞曲《大闹天宫》上演,音画辉映,眼观中国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画面,耳闻作曲家为这部动画片重新创作的乐曲,观众充分感受现代音乐给予这部作品的当代表达。

  音乐会开始前,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始人、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代表音乐节将“年度音乐家”荣誉颁给刘索拉。他在颁奖词中如此评价:“她吸收音乐世界的一切影响,并将之融合锻造为浑然一体、个性鲜明的艺术表达,让中国的音乐爱好者进一步认识了现代音乐的无限魅力,让世界乐坛了解中国当代音乐家对传统创造的继承,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10月6日,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执棒中国爱乐乐团,携手小提琴演奏家丹尼尔·霍普、钢琴演奏家孙佳依和大提琴演奏家聂佳鹏,完成了他的音像剧《武侠三部曲》。舞台大屏闪回《卧虎藏龙》《英雄》《夜宴》经典画面,三位演奏家用琴声描摹三部影片中的女主角,将三个有关爱有关英雄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是一部交响歌剧,但没有歌唱家,独奏便是这部作品的主角。“我们要呈现的是未来的一种形式。”谭盾说,“你看莫扎特、贝多芬,他们那个时候天天想着未来,想着未来一百年二百年后的事情,所以古典音乐就是未来的音乐。”

  10月4日、5日、6日,三场“乐动名园”午间音乐会上演,在中轴线文化地标天坛神乐署,展现音乐文化与古都气韵的曼妙结合,展现古都北京的深厚文化积淀与开放创新样貌。歌唱家龚琳娜携手古琴演奏家林晨,首演叙事琴歌《胡笳十八拍》,用浑厚气韵讲述东汉女诗人蔡文姬所作的宏大篇章;歌唱家莫华伦携手钢琴家陈钰,展现中外艺术歌曲的千姿百态……

  应该说,北京国际音乐节努力探索着全新的艺术理念,也在努力展示着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新图景,那便是赓续传统、守正创新。

  亦如余隆所言:“中国的古典音乐文化处在走向全新未来的时代节点,我们这一代中国音乐家要为后人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要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聆听刘天华》和交响舞曲《大闹天宫》,是我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致敬,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前辈为传承文化基因所做努力的敬意。这两部作品体现了音乐节委约体系不断与时俱进的文化责任感,更体现了音乐节对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自信。”

  余隆之言,折射出历经二十五载之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一份深思、一份远瞩。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固本培元,从赓续历史文化中坚定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无行,不至;行矣,将至。

  思绪往复,宛若重回金秋天坛,神乐署内乐声缭绕,园内则古柏林海,气象万千,生机盎然。国乐新风,古韵新传,文化记忆,交融汇集。新时代,召唤新的文化使命,晧曜新的文化自觉,中国古典音乐文化新图景正在点染出瑰丽多姿新色彩……(李红艳)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因果报应》:私人复仇故事的悬疑化讲述

  • 何源堃:人工智能,打开艺术再生产的“潘多拉魔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