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乡村女性如何《芬芳》绽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乡村女性如何《芬芳》绽放

来源:北京晚报2023-12-09 09:58

  作者:蔡 岫

  曾获柳青文学奖的女作家周瑄璞近期出版了新书《芬芳》,贾平凹推荐这本书时说:“一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写活了时光,诉尽了乡情……”这部作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写至当下,以杨烈芳兄妹的成长经历作为主线,杨姓家族数十位人物命运为辅线,通过挫折起伏、生活的向好转变反映出时代发生的巨大变革,以及人物的心灵成长。

  《芬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女孩被抱养到前杨村的杨家,取名杨烈芳。养父养母家不但贫困,且夫妻长年感情不和,哥哥杨引章接连考学失利,多层重压之下,母亲最终绝望上吊自杀。年仅十四岁的杨烈芳主动辍学回乡劳动,供养哥哥继续考学。她一双小手日夜劳作,一日三餐精打细算,每周要交到哥哥手中两块五毛钱。哥哥终于考上师范学校,走出农村。

  改革开放之后,杨烈芳招工进县里工厂,后因单位倒闭另寻他路谋生,成为最早一批进城的打工青年。凭着少有的吃苦精神与聪明勤奋,烈芳辗转几个城市,跑推销挣得第一桶金,用于还债和给哥哥结婚。杨烈芳经历诸多人生的起伏波折,包括婚姻变故,但她始终心念着家乡,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着家乡。

  周瑄璞说:“我要书写的就是我们国家最最基层的乡村,最最普通的人群。我想通过书写,留住几代人的乡土记忆。无论若干年后,人们拿起这本书,读到的生活都是真实的、扎实的、可亲可忆的。”

  作家就是在写自己

  跟大部分作家强调自己是在写别人的故事不同,周瑄璞却坦诚地说,她写的虽然是别人,但时时处处也是在写自己,“我不在,却又处处在。”

  能构筑出《芬芳》这样一部长篇小说,首先因为周瑄璞个人的经历。周瑄璞出生在河南农村,九岁转学到西安,当过电车售票员,后来做过企业报编辑记者和出版社编辑,目前为陕西省作协的专业作家……丰富的阅历令她对社会各阶层都很熟悉与了解。周瑄璞说:“生命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承载了几十年的时光记忆和不可复制的时代烙印。”

  周瑄璞说有人评价她的作品“写乡村时流露出优越感”,她想也许是因为自己对农村过于了解,太自信、太顺滑地写出农村的真实感。另外,她一直在学习和自省,她的作品主人公身上也总有一种成长色彩,几十岁了还在热情地成长,相信诗和远方,周瑄璞说这也是她自身的写照。具体到小说中的人物,周瑄璞说:“其实不论写谁的故事,作家都是在写自己。”周瑄璞说书中的素芬,是一个虚构度80%的人物,原型只是她在村上听到过一句话:那谁谁家坏良心,好好个媳妇不要了,月子里一个人在屋里哭,娘家人来,在街上闹得可厉害了。而周瑄璞写的素芬,不吵不闹,带着孩子回娘家,走了另一条人生之路。“她的所有决定,都是我的决定,她的言行,都是我赋予的,这是一个作家对生活与人物的思考。”

  女性之光显芳华

  周瑄璞的作品一直都非常关注女性,她说父母给自己起名“瑄璞”,就是对女孩子寄予了厚望,潜移默化地对她产生了很大影响。“瑄”“璞”都有玉的含义,女性当如玉一般表面温润而内心坚韧,正如《芬芳》封面上的几行字:“窘迫时不失自尊,自嘲中透着包容,艰辛里自寻幽默,那余味悠长而不张扬的,是泥土的气息,是岁月的芬芳。”

  故事中人物众多,虽以杨烈芳兄妹为主角,实则描绘了一个大家族中四代数十人的众生相,其中尤以几位女性的命运牵动人心。在《芬芳》的扉页上,以花喻人,对书中四位主要女性角色进行了这样的描述:

  她(杨烈芳)是一株在骄阳下坚挺的向日葵,托举着哥哥、拉帮着父亲。

  她(罗巧芬)是一朵在夹缝中绽放的牵牛花,把家当作篱笆笨拙地依靠。

  她(杨素芬)是一枝寒风中俏丽的红梅,被夫家抛弃也会自己散发幽香。

  她(魏春棉)是一簇农家被子里絮的棉花,温暖着瘫痪的丈夫和一屋的孩子。

  周瑄璞说:“命运把她们搡进严酷难挨的生活,她们惊鸿一现,成为泥土中开出的各色花朵,顽强绽放,尽显芳华。”

  烈芳聪明能干,坚强勇敢,刚柔相济,有着强悍的生命力,似烈火更像暖阳和微风,她在母亲上吊自杀,父亲甩手不管的情况下,毅然辍学回乡劳动,用一双小手支撑起一个家庭。经济条件好起来后,她仍然自主自立,发现丈夫那里没有信任,尽管丈夫表示可以花钱养着她让她安闲一生,但她还是决然离婚,宁可找一个老实本分,但一心爱她敬她的人。

  罗巧芬是一个病弱貌丑(胎里带软骨病)的女人,特殊年代中杨家成分不好娶不来媳妇,把她迎进家门,倍加珍爱与呵护,她也体会到这种复杂难言的爱,主动回报全家。而家庭是社会最小细胞,每一个家庭都平安和谐,孩子就能健康成长,社会也才能更加稳定富强。这也是这条过道里人们手足情深,相互帮扶支撑的原因。文学作品要写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同时寻找和照亮人世间那些温情与美好。

  周瑄璞觉得最值得讨论的,还是素芬。她大约是1965年生人,原本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农村女性,在生活的历练中逐渐发生了改变。面对丈夫的抛弃,她有过泪水、懦弱、祈求、幻想,当她发现这一切无效后,决定回到娘家生活。素芬没有接受娘家人绝不离婚、跟“陈世美”缠斗到底的观点,也没有听从村人的怂恿到丈夫新单位去闹把他搞垮的建议。素芬表示,不愿赌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跟不爱自己的人耗着。在堂妹烈芳的支持和帮助下,拿到孩子的抚养费,素芬爽快离婚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农村,一个嫁出去的闺女回到娘家,要承受很多压力,真实的情况可能更艰难得多。但是素芬做到了,这是她自我意识、自我人格的觉醒,也是自尊自爱的表现。她一人抚养女儿,把女儿培育成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

  面对多少年来女性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困境,周瑄璞表示:女性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各种需要,扮演好各种角色,家务的操持、事业的发展、家人的陪伴、亲朋的交往……她自己也在这种“困境”中,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去回应各方。周瑄璞自嘲:“也许是女性在出生的那一刻,造物主就给出场设置、打包携带了这些附件。”在农村,传统女性的桎梏则更根深蒂固,“出场设置”更加不利,而《芬芳》给出的参考答案是:自强不息,实现自我,戴着镣铐的舞蹈,可以更美更芬芳。(蔡 岫)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中的火焰》:悬疑漩涡中的人性洞察

  • 马恩扉页:《小小的我》,渴求一片大大的天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