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姜婉悦
上月底在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上演出的闽剧《过崖记》,是一部带有鲜明地方剧种特色的新编历史剧。该剧结构巧妙,情节曲折,多次反转,出人意料,不但故事好看,更有深刻的内涵和立意。
图片来源/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
故事发生在元朝,闽江洪水泛滥,福州府乐江县监狱被淹。刚谋得狱吏差事的书生杜元平奉命转移囚犯,途中遇一少女落水,没人敢救,囚犯刘清山自告奋勇下水将人救起,自己却沉水失踪。县令马德成因此迁怒于杜元平。杜元平建议用“万民祭江”的活动来表彰囚犯见义勇为的善举,同时也能突显出马德成是治县有方的好官。果然,祭江让马德成获得表彰。皇帝亲下圣旨,马德成由七品迁升为四品。
不料,刘青山竟然活着回来,主动要求续刑。马德成惊恐万分,如事情败露,他就犯了欺君之罪。于是想出一条毒计——假意释放刘清山,令杜元平护送其回家,在途中将刘推下山崖,制造“意外坠崖”的结果。杜元平在过崖途中欲下毒手,自己却不慎跌落山崖,被刘清山救起。杜元平获救后羞愧难当说出了真相。为使杜元平免受责罚,刘清山决定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编剧黄秀宝初稿完成后,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剧本进行多次修改,打磨成现在这样比较完整的版本。《过崖记》注重呈现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挣扎:主人公杜元平是个寒窗苦读的书生,他有文人的气质,也能用礼义廉耻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但在面临升迁的诱惑和生死的考验时,内心正义与邪恶的天平也会失衡。编剧把这个人物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生动准确,成为一个独特又典型的艺术形象——他的人生际遇、良知觉醒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刘清山被设计成一位心地善良、有同情心的郎中,是纯洁、正直、美好、阳光的象征,和杜元平、马德成形成鲜明的反差。县令马德成则是个浑浑噩噩、不肯出力、只想捞好处的无耻之徒。当听说刘清山逃跑后,他立刻把责任推到杜元平身上;当杜元平建议,将“万民祭江”的活动呈报州府,他立即明白这是自己捞取功名的最佳时机;他怕欺君之罪败露,立刻想出将刘清山推下山崖的毒计。
该剧的重头戏是第三折“过崖”。导演徐春兰秉持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精神,将写意、虚拟的追求和表现方法运用得灵活自如。舞台上,所谓的悬崖不过是两三尺高、四五米长的平台,两位演员在平台上跌打翻扑,表演着优美的程式、繁难的技巧,观众却能感受到山路险峻、山峰陡峭的意境。
这场戏除了形式上具有观赏性,情感上更具震撼力。杜元平两次想将刘清山推下悬崖,内心正邪善恶纠结,终于决定下毒手时,自己却跌落山崖,被刘清山拼尽全力拉了回来。他彻悟之后羞愧难当,唱道:“人有撇捺两只脚,一脚魔来一脚神,要迈哪只脚,神魔两相争,要论输与赢,且问人之心。”编导将人性放置在生与死的危境中检验,让人物在善恶边缘挣扎,展现内心冲突之激烈,揭示人性之多变复杂。最终,杜元平良心觉醒,实现了自我救赎。
杜元平这个人物唱做并重,不但有大段深情的唱段,还有高难复杂的武功技巧,内心多次起伏、动荡、纠结、挣扎,情绪反复变化。扮演杜元平的青年演员杨帅表演细腻生动,层次分明,合情合理。(姜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