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龙晓初
作为一个特殊音乐品种,电影音乐在今天的音乐世界里有着越来越显著的地位。除了属于每一部特定的影片、被称为配乐(即原作音乐)的作品外,电影音乐包罗万象,涉及了几乎所有音乐领域。特别是其中那些古典音乐段落,耳熟能详的旋律与电影的画面与情节结合,往往会碰撞出更加炫目的火花。
1991年,朱莉娅·罗伯茨主演了恐怖爱情片《与敌共眠》。影片中,她那有虐待狂倾向的丈夫最喜欢的交响乐作品,就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一再出现的标题为“葬礼的钟声,群魔乱舞”的第五乐章第二主题动机,不仅被作曲家杰里·戈德史密斯借用到自己的配乐里,还成为阴险残暴的男主人公的象征。
这一著名主题动机还曾以电子合成器的改编形态,出现在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根据史蒂文·金同名原著拍摄的电影《闪灵》的开端。伴随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阴森旋律,一辆孤零零的小汽车沿着一条显然无法回头的路,开进科罗拉多州那逐渐被大雪覆盖的崇山峻岭之中……
美国影人常会借用古典音乐素材来充实故事情节,丰富自己的镜头内涵。阿尔·帕西诺主演过一部充满温情的影片《弗朗吉与约翰尼》,这部喜剧片改编自一部成功的舞台剧《月光下的弗朗吉和约翰尼》。作为一个专用词组,Clair de Lune(月光)指的是德彪西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90年至1905年间的钢琴曲《贝加莫组曲》的第三乐章。
影片中,阿尔·帕西诺扮演一位厨师,米歇尔·菲弗扮演餐馆的女招待。这两个有过情感创伤的中年人在重新建立信任和爱情的艰苦过程中,伴随着广播中的一曲《月光》。音乐的色彩柔和,色调暗淡,准确地描绘出了朦胧月色中的美景,也使得影片里的男女主人公重新领悟到了生活的美好……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天才作曲家乔治·格什温开始从事歌舞片的音乐创作。1937年去世后,他的音乐剧和器乐作品就不断出现在电影中。1945年英国导演欧文·雷珀拍摄了传记片《蓝色狂想曲》,其中的音乐自然出自格什温创作于1924年的这首同名钢琴与乐队作品。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这部作品中爵士乐语言与交响乐形式的创新结合。40多年后,这首乐曲出现在了美国著名导演伍迪·艾伦的代表作《曼哈顿》中。这部黑白片的片头和片尾都是夜色中高楼林立的纽约远景,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的改编版《蓝色狂想曲》,伴随着镜头的切换在片头和片尾两次响起,成为这部描写美国知识分子的“家长里短”、充满智慧的影片的配乐主题。
1971年的意大利名片《魂断威尼斯》片头,一艘仿佛漂流于梦幻之海的航船,在一曲柔美得令人心碎的弦乐伴随下,似乎正驶向生命的终点。主人公、作曲家古斯塔夫·冯·阿森巴赫正孤独地坐在甲板上沉思。意大利名导演维斯康蒂在根据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影片中,使用了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非常缓慢的小柔板,这几乎是古典音乐在世界电影中最著名、最有学术价值的一次运用。仅以弦乐和伴奏竖琴来呈现的第四乐章,那音色透明、柔美静谧的旋律,可以鲜明地标识马勒的风格。马勒创作第五交响曲的1901年,邂逅了出身艺术之家、风华正茂的姑娘阿尔玛并很快坠入爱河。
用描绘爱情的音乐描绘死亡——这种悬殊的对比似乎只有在音乐与电影画面结合中才最有可能发生。如果看过影片《魂断威尼斯》,目睹英国演员德克·博加德饰演的阿森巴赫从第一组镜头在船上出现,到最后死于霍乱流行的威尼斯的全部经过,从而感受到影片中弥漫着死亡气息,你就会承认这音乐与画面结合时的贴切与吻合,同时还会承认古典音乐因其深邃的思想内涵而拥有的巨大包容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那一位位自身艺术修养丰厚的电影导演,才培育出了银幕上这一朵朵璀璨的古典音乐之花。(龙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