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传统艺术拥抱短视频需拿捏分寸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网络文艺评谈 > 正文

传统艺术拥抱短视频需拿捏分寸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02-01 13:28

  作者:夕 君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视听传播重心逐渐从大屏幕向小屏幕倾斜。近年来,短视频成为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内容载体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0.79亿人,其中短视频用户10.26亿人,占比极高。各类传统艺术也纷纷抓住短视频的风口,各显身手。无论是“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演出片段在短视频平台收获10亿量级的播放量,还是恩施扬琴、岫岩皮影戏、辽宁鼓乐等带有演艺特征的非遗项目在抖音平台广受欢迎,短视频助力传统艺术走近大众的作用不容小觑。传统艺术拥抱短视频,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要注意拿捏好分寸,在新的技术语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短视频为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播带来诸多便利。首先,短视频庞大的用户基数、广泛的受众群体为传统艺术走近当代观众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许多人感到传统艺术与自己存在距离,可能“看不懂”“欣赏不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并未真正静下心来、尝试品味传统艺术之美。在生活节奏快且“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期待观众在对传统艺术缺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直接走进剧场,难度颇大,而触手可及的短视频则极大降低了欣赏门槛。一次小屏幕上的偶然邂逅,加上弹幕互动等年轻人喜爱的玩法,就有可能培育一位传统艺术的当代知音。

  其次,短视频的视听语言运用能够有效提取、集中展现传统艺术的精彩之处。通过屏幕观看尽管失去了剧场欣赏的沉浸感,但能看到更多置身剧场时不容易捕捉到的细节。譬如,传统戏曲的妆造、饰品往往非常精美,训练有素的演员的眼神、微表情总是能传递丰富的情感意蕴,这些有助于凸显美感与戏剧性的元素,由于剧场演出的空间条件,未必能够为观众所感知,在小屏幕上则能充分发挥其优长。

  同时,短视频快节奏的输出效率、精细化的呈现方式,对传统艺术创作者、表演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提升创作演出水平不无益处。短视频使得传统艺术直面千千万万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推动创作者深入揣摩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并积极予以回应,在思想内容、叙事模式的现代化以及表演、造型的细腻化、精致化等方面取得持续突破,在心态上进一步认同并实践与时俱进、开放包容。

  长期稳定的合作必定以双赢为保障,传统艺术与短视频的携手也是如此。传统艺术在享受短视频红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反哺短视频。短视频极其发达的传播渠道,渴望并呼唤优质的、多样化的内容予以填充,而传统艺术恰好是理想的灵感源、素材库,丰富着短视频的内容品类,也将传统艺术的爱好者逐渐吸纳为短视频用户。并且,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传统艺术,有助于矫正“内容质量参差”“创作门槛低”等关于短视频的刻板印象,有利于推动短视频内容生产走向专业化、精品化。

  尽管传统艺术拥抱短视频能为双方带来诸多益处,但仍应注意拿捏好分寸。必须承认,短视频对于传播传统艺术、展现传统艺术某些方面的优势与美感具有重要作用,但短视频所呈现的片段并非艺术的全貌,二者具有重大差异。就叙事抒情的节奏而言,一段完整的艺术表达需要细心铺垫、逐渐展开,直到达至故事与情感的顶点,这一过程需要诸多综合性手段的辅助配合,其效果带有很强的整体性。在审美体验上,这种渐进式、整体性的呈现方式给观众留有充分的代入、酝酿、宣泄、品味的空间,不仅酣畅淋漓,而且余韵悠长。而短视频对传统艺术的展现往往带有碎片化、跳跃性的特点,通过对某一审美元素的放大或一系列精彩瞬间的堆叠快速获得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愉悦当然有其意义,但终究欠缺了一些艺术所必需的蕴藉和滋味。

  从历史经验来看,传统艺术总是有能力利用不同时代广受欢迎的媒介以推动自身发展,对于短视频以及未来必定会出现的其他新兴媒体形式,也不例外。但必须注意,利用新媒体发展自身,并不意味着把自身的创作、审美规律全然改造为新媒体。丧失了自我,又何谈发展?只有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主体特色,才能在与新媒体携手的过程中找准方向、锚定未来。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