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黑土无言》:打破壁垒,再现东北地域文化特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黑土无言》:打破壁垒,再现东北地域文化特色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2-20 16:36

  作者:林泽欣

  近年来,地域文化符号频频“出圈”,逐渐走出特定地域,为国人所津津乐道。从淄博到“尔滨”,城市的陡然走红并非一蹴而就,其中新媒体矩阵的推波助澜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才是在文旅经济竞争中保持长青的根基。在影视剧方面,近期在各大卫视及互联网平台一骑绝尘的《繁花》,使上海黄河路这条名噪一时的餐饮街重获聚焦;而稍早前凭借优秀剧情打下良好口碑的《漫长的季节》,也将无数观众的思绪带回千禧之交的东北。这些优秀作品脱胎于浓厚的地域色彩,在观众中引起了广泛共鸣。

  影视剧《黑土无言》也主打地域文化这张牌,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北这片苍茫大地。本剧从2005年东北小城澜河的一起凶杀案讲起: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在公司内中枪遇害,其年轻的情人则在附近坠亡。公安机关旋即展开排查,澜河县刑警大队队长关宇临危受命,很快锁定了刑满释放人员杨四,将其逮捕并与之周旋。然而,经过审讯和调查走访,杨四牵扯其中的一起“案中案”浮出水面,企业家遇害案的凶手则另有他人。企业家的前妻王萍,杨四的继子杨雪松等,均被牵扯其中,一张错综交织的利害关系网浮现在观众眼前。在扑朔迷离之余,观众也能随着剧情推进,品味剧中立体的人物形象。

  东北风情的再现与重构

  《黑土无言》的故事发生在2005年的东北小城,时而又随着主人公的记忆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千年之际,东北在工业发展转型期面临抉择,并产生了余波持久的阵痛。在剧中,澜河这座小城也想乘上“撤县设区”规划之风,但植根于此的地头蛇已视之为囊中之物,对待开发片区的分赃、争夺已日趋白热化。本剧不仅勾勒出时代变革的宏大图景,以小县城的变迁反映时代潮流余波的影响,更试图描摹生活于此的人物群像。身为刑警队长的关宇对业务一丝不苟,生活中与人为善,人情味十足。他的生活或许单调,却并不乏味。人物初次登场时,除了一晃而过的奖杯等荣誉,镜头也拍摄到他在花盆里种植的多棵生长旺盛的小葱,间接体现了他生活的情趣。夜审杨四这一嫌犯时,考虑到他被铐在审讯桌上动弹不得,关宇便将饺子喂到杨四嘴里,边吃边唠家常,试图以温情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许多细节足以见得,本剧在营造生活化的氛围上下足了功夫。

  同时,《黑土无言》也尝试借用地域文化与符号来彰显东北特色。一如其剧名,黑土地不仅滋养了东北人民,亦化身为一种诗意写照,静静映衬着这片土地上时而奔波、时而静默的人们。除了象征东北的黑土地外,剧中的冰雪景象与黑土地交融互补、相映成趣。在杨四悼亡前妻的一段回忆中,皑皑白雪让人徒增几分悲伤;而当杨雪松与女友躺在澜河冰面上遥望星空时,冰雪却又成为这温馨场面的背景,为两人增添了几分亲近感。在剧中,冰雪是澜河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故事的许多转折也与澜河上的冰窟窿有关。在戏外,冰雪也一道组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东北生活,是东北地域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标志。

  此外,本剧还力图从细节方面还原本世纪初东北生活的全貌。在剧中角色多设定为本地人的前提下,来自天南海北的演员努力模仿东北口音,并试图将东北话中常用的方言特色词汇融入其中。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东北文化符号在剧中比比皆是,诸如烧烤、大板雪糕等特色食品,洗浴、冰上游戏等娱乐活动,乃至带有地域特色的穿搭和各类东北话蔑称等,不一而足。满头黄发的王山只是剧中的一位配角,他充满了东北人普遍的幽默感,虽作为“大哥”的跟班小弟却也并未泯灭心底的天真与善良。钟意、杨雪松等其他人物,初看时似乎带有某些典型人物特征。随着剧情推进,在着墨不多的情况下,他们也依靠其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诚然,过度刻意的特色符号堆砌,或会导致观众对“刻板印象”的联想,但在本剧中,这些元素的使用都围绕人物形象展开,并未折损其丰满的羽翼。

  往昔岁月留痕的追忆

  《黑土无言》利用插叙手法,将世纪之交两条不同的时间流线拼贴于一处,以2005年末侦办凶杀案为主轴,穿插主人公在20世纪90年代的记忆碎片。1990年立春,“澜河县化肥厂优秀职工表彰大会”的景象便多次在剧中浮现。这一改变了杨利佳(即后来化假名杨四)命运轨迹的重要事件,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愈加清晰。

  与全剧偏灰暗的色调不同的是,“表彰大会”等上世纪的情节以记忆回溯的形式出现,成片色调泛黄,如同镀上了一层鎏金。色调的差异不仅能让人清晰地区分“当下”与“过去”,更为已然远去的过往覆上了一层滤镜。作品借剧中人物之口,将对往日的憧憬与留恋娓娓道来。钟意在谈及自己的童年经历时感叹道:“那时候,身边的所有人都感觉好慢,慢得能看见时间,慢得能看到日月、风雪、山林。”在澜河县这样的偏远一隅,人们固然可以慢节奏地生活。但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人连“慢下来”都成为了奢望。剧中时常流露出类似的情绪:过去的记忆纵然破碎,却是现实困境的避难所和温柔乡。人们流连过去,或许只是为了逃避现在。

  广袤的黑土地缄默不语,却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并将其痕迹镌刻在大地上。作为经历过变动的不同个体,有的痕迹难觅,有的艰难求生,有的则风生水起。仅就本剧而言,许多充满魅力与希望的角色却未能见到自己的光辉未来,倒在了时代前行的途中,令人惋惜。然而,东北人普遍的耿直、爽利与幽默感,为日常生活增添了几分谐趣,淡化了死亡的悲剧意味,也体现了东北人普遍的积极、乐观的性格。

  寻找地域色彩的迷人之处

  近年来,诸多影视作品将弘扬地域文化特色作为自身的使命。如何更好地挖掘地域文化中独有韵味的闪光点,使其“重见天日”,将其魅力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已成为当下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电视剧《黑土无言》以其探寻地域文化繁杂色彩的实践,给予人们思考和启迪。

  地域色彩存续于日常生活之中,所谓“悬浮感”则是脱离日常生活的结果。鲜明的地域色彩依托各类背景呈现,虽不必刻意追求面面俱到,但应注入每个角色的血脉当中。方言是地域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人们甚至会根据口音预设作品的调性,例如东北口音就被广泛视为天生带有“幽默感”。也有部分网民指出,《黑土无言》的东北话有用力过猛之虞,“东北口音不是执着于某些字眼。”口音问题或是作品中一个无伤大雅的瑕疵,却并未折损作品复现东北生活情境时的真实感。实际上,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繁花》沪语版,也曾被迫卷入到口音是否带有“洋泾浜”的问题中。方言是作品与观众连接的一把重要钥匙,但并非唯一解。衡量作品优劣的尺度仍应着眼于是否讲好故事。在影视剧创作中,应避免堆砌地域文化特色样态,而将其穿插于言之有物的故事之中,这样才能提升作品的魅力。

  生活是艺术最真实的来源。影视作品在展现历史大势之余,也应着力刻画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漫长的季节》侧重书写东北国企改制“下岗潮”中平凡人的生活遭际,而《黑土无言》则借一件凶杀案,串联起各行业中的不同角色,以沉静的目光审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许多人缅怀曾经的“辉煌”,回忆过往的“落寞”,将怀旧情绪融入地域文化的情感之中,这也是地域文化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作为一部刑侦题材电视剧,《黑土无言》刻画出了独特的地域风情。作品在关注东北这片土地的同时,更关注时代变迁中各类人群的生活样貌。剧中巧妙融入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地域文化元素,以生活化营造真实感,在沉静的大地上勾勒出人们截然不同的命运图景。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功夫熊猫4》:失意的江湖与失落的“我”

  • 《雪豹》:雪山的精灵与凡间的超越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