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林泽欣
近年来,地域文化符号频频“出圈”,逐渐走出特定地域,为国人所津津乐道。从淄博到“尔滨”,城市的陡然走红并非一蹴而就,其中新媒体矩阵的推波助澜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才是在文旅经济竞争中保持长青的根基。在影视剧方面,近期在各大卫视及互联网平台一骑绝尘的《繁花》,使上海黄河路这条名噪一时的餐饮街重获聚焦;而稍早前凭借优秀剧情打下良好口碑的《漫长的季节》,也将无数观众的思绪带回千禧之交的东北。这些优秀作品脱胎于浓厚的地域色彩,在观众中引起了广泛共鸣。
影视剧《黑土无言》也主打地域文化这张牌,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北这片苍茫大地。本剧从2005年东北小城澜河的一起凶杀案讲起: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在公司内中枪遇害,其年轻的情人则在附近坠亡。公安机关旋即展开排查,澜河县刑警大队队长关宇临危受命,很快锁定了刑满释放人员杨四,将其逮捕并与之周旋。然而,经过审讯和调查走访,杨四牵扯其中的一起“案中案”浮出水面,企业家遇害案的凶手则另有他人。企业家的前妻王萍,杨四的继子杨雪松等,均被牵扯其中,一张错综交织的利害关系网浮现在观众眼前。在扑朔迷离之余,观众也能随着剧情推进,品味剧中立体的人物形象。
东北风情的再现与重构
《黑土无言》的故事发生在2005年的东北小城,时而又随着主人公的记忆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千年之际,东北在工业发展转型期面临抉择,并产生了余波持久的阵痛。在剧中,澜河这座小城也想乘上“撤县设区”规划之风,但植根于此的地头蛇已视之为囊中之物,对待开发片区的分赃、争夺已日趋白热化。本剧不仅勾勒出时代变革的宏大图景,以小县城的变迁反映时代潮流余波的影响,更试图描摹生活于此的人物群像。身为刑警队长的关宇对业务一丝不苟,生活中与人为善,人情味十足。他的生活或许单调,却并不乏味。人物初次登场时,除了一晃而过的奖杯等荣誉,镜头也拍摄到他在花盆里种植的多棵生长旺盛的小葱,间接体现了他生活的情趣。夜审杨四这一嫌犯时,考虑到他被铐在审讯桌上动弹不得,关宇便将饺子喂到杨四嘴里,边吃边唠家常,试图以温情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许多细节足以见得,本剧在营造生活化的氛围上下足了功夫。
同时,《黑土无言》也尝试借用地域文化与符号来彰显东北特色。一如其剧名,黑土地不仅滋养了东北人民,亦化身为一种诗意写照,静静映衬着这片土地上时而奔波、时而静默的人们。除了象征东北的黑土地外,剧中的冰雪景象与黑土地交融互补、相映成趣。在杨四悼亡前妻的一段回忆中,皑皑白雪让人徒增几分悲伤;而当杨雪松与女友躺在澜河冰面上遥望星空时,冰雪却又成为这温馨场面的背景,为两人增添了几分亲近感。在剧中,冰雪是澜河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故事的许多转折也与澜河上的冰窟窿有关。在戏外,冰雪也一道组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东北生活,是东北地域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标志。
此外,本剧还力图从细节方面还原本世纪初东北生活的全貌。在剧中角色多设定为本地人的前提下,来自天南海北的演员努力模仿东北口音,并试图将东北话中常用的方言特色词汇融入其中。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东北文化符号在剧中比比皆是,诸如烧烤、大板雪糕等特色食品,洗浴、冰上游戏等娱乐活动,乃至带有地域特色的穿搭和各类东北话蔑称等,不一而足。满头黄发的王山只是剧中的一位配角,他充满了东北人普遍的幽默感,虽作为“大哥”的跟班小弟却也并未泯灭心底的天真与善良。钟意、杨雪松等其他人物,初看时似乎带有某些典型人物特征。随着剧情推进,在着墨不多的情况下,他们也依靠其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诚然,过度刻意的特色符号堆砌,或会导致观众对“刻板印象”的联想,但在本剧中,这些元素的使用都围绕人物形象展开,并未折损其丰满的羽翼。
往昔岁月留痕的追忆
《黑土无言》利用插叙手法,将世纪之交两条不同的时间流线拼贴于一处,以2005年末侦办凶杀案为主轴,穿插主人公在20世纪90年代的记忆碎片。1990年立春,“澜河县化肥厂优秀职工表彰大会”的景象便多次在剧中浮现。这一改变了杨利佳(即后来化假名杨四)命运轨迹的重要事件,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愈加清晰。
与全剧偏灰暗的色调不同的是,“表彰大会”等上世纪的情节以记忆回溯的形式出现,成片色调泛黄,如同镀上了一层鎏金。色调的差异不仅能让人清晰地区分“当下”与“过去”,更为已然远去的过往覆上了一层滤镜。作品借剧中人物之口,将对往日的憧憬与留恋娓娓道来。钟意在谈及自己的童年经历时感叹道:“那时候,身边的所有人都感觉好慢,慢得能看见时间,慢得能看到日月、风雪、山林。”在澜河县这样的偏远一隅,人们固然可以慢节奏地生活。但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人连“慢下来”都成为了奢望。剧中时常流露出类似的情绪:过去的记忆纵然破碎,却是现实困境的避难所和温柔乡。人们流连过去,或许只是为了逃避现在。
广袤的黑土地缄默不语,却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并将其痕迹镌刻在大地上。作为经历过变动的不同个体,有的痕迹难觅,有的艰难求生,有的则风生水起。仅就本剧而言,许多充满魅力与希望的角色却未能见到自己的光辉未来,倒在了时代前行的途中,令人惋惜。然而,东北人普遍的耿直、爽利与幽默感,为日常生活增添了几分谐趣,淡化了死亡的悲剧意味,也体现了东北人普遍的积极、乐观的性格。
寻找地域色彩的迷人之处
近年来,诸多影视作品将弘扬地域文化特色作为自身的使命。如何更好地挖掘地域文化中独有韵味的闪光点,使其“重见天日”,将其魅力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已成为当下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电视剧《黑土无言》以其探寻地域文化繁杂色彩的实践,给予人们思考和启迪。
地域色彩存续于日常生活之中,所谓“悬浮感”则是脱离日常生活的结果。鲜明的地域色彩依托各类背景呈现,虽不必刻意追求面面俱到,但应注入每个角色的血脉当中。方言是地域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人们甚至会根据口音预设作品的调性,例如东北口音就被广泛视为天生带有“幽默感”。也有部分网民指出,《黑土无言》的东北话有用力过猛之虞,“东北口音不是执着于某些字眼。”口音问题或是作品中一个无伤大雅的瑕疵,却并未折损作品复现东北生活情境时的真实感。实际上,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繁花》沪语版,也曾被迫卷入到口音是否带有“洋泾浜”的问题中。方言是作品与观众连接的一把重要钥匙,但并非唯一解。衡量作品优劣的尺度仍应着眼于是否讲好故事。在影视剧创作中,应避免堆砌地域文化特色样态,而将其穿插于言之有物的故事之中,这样才能提升作品的魅力。
生活是艺术最真实的来源。影视作品在展现历史大势之余,也应着力刻画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漫长的季节》侧重书写东北国企改制“下岗潮”中平凡人的生活遭际,而《黑土无言》则借一件凶杀案,串联起各行业中的不同角色,以沉静的目光审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许多人缅怀曾经的“辉煌”,回忆过往的“落寞”,将怀旧情绪融入地域文化的情感之中,这也是地域文化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作为一部刑侦题材电视剧,《黑土无言》刻画出了独特的地域风情。作品在关注东北这片土地的同时,更关注时代变迁中各类人群的生活样貌。剧中巧妙融入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地域文化元素,以生活化营造真实感,在沉静的大地上勾勒出人们截然不同的命运图景。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