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增林
看着书柜里那本多少年前曾一气读完的《撒哈拉的故事》,我萌生了重温三毛、循着她的足迹再看撒哈拉沙漠的念头。
三毛是一个特立独行、才华横溢而又充满悲悯情怀的作家。她的特立独行,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一个读书人的“诗和远方”;她的才华横溢,使得她以其独具魅力的散文作品,与港台的琼瑶、金庸等文学大家齐名;她的悲悯情怀,让我们在她离世多年以后,重读她的作品时,仍然抑制不住掩卷垂泪。
三毛来到撒哈拉,并没有带着来自文明世界、居高临下的心态来俯视这片土地,而是真诚地融入到了撒哈拉人中间,与当地的居民同呼吸,共悲欢。西撒哈拉人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很落后,女性生病甚至生小孩都不去医院,当地的习俗是妇女不能由男医生看病。三毛很快就无师自通地用自己的方法,为邻居妇女和儿童解除病痛。在《悬壶济世》里,她写了自己尽管没有经过医学训练却为当地人治病的许多故事。她给那些布巾蒙头、有病得不到医治的妇女,解决头疼、痈疖、牙痛、营养不良等疾病,在孕妇临产时提供帮助,劝导其到医院去生孩子。她为那些邻居送去食品、布料以及其它能够提供的东西,帮助那些衣不蔽体的邻居贫穷女孩。她在自己面临诸多生活困难、忙着捡拾物品安顿小家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帮助别人。
对撒哈拉人落后愚昧的婚嫁习俗,三毛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爱憎。她对小小年纪就嫁人为妻的撒哈拉少女充满同情。在《娃娃新娘》里,对撒哈拉人婚礼上的陋俗,对他们不尊重女性的行为,在客观记述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不解和愤怒。她真实地记录了10岁女孩姑卡新婚前对男方一无所知的担心和恐惧,对她给予了同情和安慰,并与新娘严守秘密,答应帮助她实现不想过早生育小孩的愿望。同样,在《爱的寻求》中,对老实木讷、向往家庭温暖的男青年沙仑迷恋婚姻骗子的行为,也表现出自己心地善良的一面,文字中充满了对沙仑无可奈何的心痛。
三毛的悲悯情怀,还表现在她对西撒哈拉奴隶买卖行为的痛恨,对沦落为奴的弱者的帮助。在《哑奴》一文中,她从到富人家作客遇上的一个童仆写起,写了淳朴老实、逆来顺受的哑奴一家人的不幸处境。她把在50多度高温下艰辛劳作、昏昏欲死的哑奴接到家里喝水休息,搜罗自家食物专门送去他家,并请哑奴来家吃饭。三毛通过自己平等待人的行为,向他灌输平等观念,唤醒哑奴的自尊意识,向买卖奴隶的落后习俗勇敢挑战。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哭泣的骆驼》是三毛的泣血之作。她以西撒哈拉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而被邻国欺凌侵占作为背景,重点写了巴西里、沙伊达和奥菲鲁阿等人的不幸遭遇。巴西里、沙伊达夫妇接受过现代教育,是撒哈拉人中与文明走得最近的杰出代表,却迫于落后观念和习俗承受巨大压力,最后却在混乱背景中被流氓黑恶势力杀害。文章满怀悲愤地记录了好人被戕害毁灭的悲剧,揭露了因无法满足私欲而泄愤行凶歹徒的恶劣行径,对西撒哈拉普通人的愚昧无知饱含痛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野蛮、暴力的无情揭露和血泪控诉。
记得某位作家曾经说过:“优秀的作家应该是超越表象之外的思想家,应该葆有深爱生活、土地和人民的大悲悯情怀,应该勇于用博大的心胸去呵护万物和人类。”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世界仍不安宁,如今我们再读《撒哈拉的故事》,对三毛作品中的悲悯情怀,体会仍是那样深切。(王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