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隐墙》:能拯救世界的不是人,而是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隐墙》:能拯救世界的不是人,而是爱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3-08 09:49

  作者:三 心

  在雷德利·斯科特的电影《火星救援》中,有一处与玛尔伦·豪斯霍费尔的《隐墙》相似的情节:同样是被动置身于一处与世隔绝的环境之中,为了果腹与生存,宇航员马克·沃特尼与《隐墙》的女主人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播种土豆以维持生命的延续。但在《火星救援》中,希望如影随形地伴随着马克·沃特尼,回归故乡是他自始至终的燃料、动力、支柱与归宿,缺少了这份希望,那生存的信念便会即刻坍塌、化为灰烬;但与之相反的是,在《隐墙》中,女主人公出乎读者意料地很快便放弃了被人拯救回归现实世界的期盼,在这个某种程度上可以自给自足的世界中铸造一种崭新的生活。

  在隐墙内放弃名字和语言

  有时候,主人公会登高以望远镜观察远方——那个被透明的无法穿透的墙分割开来的旧日的世界,所有生命体都被石化——无一例外地得到了一成不变的答案。她的希冀逐渐淡薄,这种行为到后来像是一种无所事事的机体记忆,甚至更像是作者在不断对读者的阅读期待进行一种没有任何人类会再出现的暗示,以达到为结尾制造出惊奇效果的目的。

  因为过早地放弃了回归人类世界的希冀,人物和读者都调整了期望的指针:不再指向外部——主动地和外界建立联系以便逃离或获得某种救援,而指向内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自给自足的世界中进行某种修行,与自然相处、与自身相处。所以读者预期的叙事紧迫感消除了,转向平稳徐缓,甚至在叙事的土壤上沐浴了一层圣洁的光辉。这种圣洁不来自于宗教,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摒除了尘世的自我圆满。在小说的开头,主人公已直白地告诉了我们:这篇小说是一份“尽可能准确把一切记录下来的报告”,而这份报告甚至她自己都不确定是否希望被人发现;她不是为了任何人而写作,是为了寻找自己而写作,就像她是为了寻找自己而生存一样。

  因为彻底弃绝了人类,所以在这个漫长的不知尽头的空间内,主人公的视角得以蔓延,对周遭的环境进行详细的观察与探索,以制造出丰富的感受体验,同时又以一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不厌其烦地讲述着生存的每一处细节、每一种真实的感受。

  同样得以蔓延的还有她的意识,这个绝对意义上的封闭空间,反哺了她对自己曾经身为现代社会的人类的思考。在隐墙之内,与主人公为伴的是猎犬、野猫与奶牛,她享用与利用了人类社会曾经的一些遗泽。但很多事在时间的缓流中慢慢改变,许多塑造人类社会的工具慢慢失去用处,甚至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她戒掉了对糖分的依恋。同时主人公也挣脱了某种在人类社会被视之为理所当然的枷锁,比如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从头到尾都被隐匿,她自己也坦陈,名字——这个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标签与符号早已被她遗忘。同样,小说从头到尾也没有人物话语的出现,交流的媒介烟消云散,使叙述者更直接与通透地抵达自己的内心。

  唯一的希望是爱

  当小说第一次出现她真正意义上的回顾以往生活时,她捕捉到了身在局中时从未审视的东西,她意识到以前的生活,“发现它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不足。我几乎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任何东西,而已经得到的我都不是那么想要了。也许我的人类同胞经历过相同的事情。这些是我们还会互相交谈时从不谈论的事情。”这段思考深刻阐释了语言在生活中的无效性,真正重要的东西在社会这张巨网中从不以语言的形式传达。在这里,她和动物沟通依靠的是另一种语言——无言的语言,清晰地传达出爱。

  小说最终漂流到了一个单纯的主题——爱。但这种爱是脱离了人类世界之后才被慢慢体悟到的。在安详的叙事流淌中,主人公也悄然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被潜藏在叙事的雾气中,偶尔通过被点亮的思绪读者才蓦然觉察。老猫诞生了两只猫也像是转变的象征:第一只是“珍珠”,天生不适合在野外生存的品种;第二只是“老虎”,品种更适宜在野外生存。但无一例外,这两只猫最终都沉落到了必然的死亡结局。虽然生命在整本小说中没有得到实在的延续,但依然留下了一线可能的光明,还存活着的母牛贝拉也许成功受孕了呢?

  在这里,一切都要遵循自然法则,即使是各种动物对主人公的态度——它们以天生的性情对待主人公,也以它们独特的方式爱着主人公。在自然中,一切符号的意义都被融化了,我们在生活中会寻找事物的意义。但在这个世界中,“事情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它本身”。一切人为的障碍都泯除的时候,意义的光辉才会照耀到身上。“再也没有比爱更理性的动机了。它使爱与被爱的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容易忍受。只是我们没有及时地意识到,这就是过上一种更好的生活的唯一可能和唯一希望了。”

  乌托邦王国终破碎

  《隐墙》的时间线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她书写报告的时间点是在故事中的某个时段,甚至很多痕迹暗示了她在书写的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更改。于是小说混杂了不同的时间模式,其中最明显也是最常出现的就是“闪前”。

  《隐墙》交杂着两种暗示:第一种是确切的暗示,猎犬“猞猁”最终的结局是死亡;另一种是朦胧的暗示,小说之前也出现过死亡,但这些死亡都服膺于自然法则。这两种暗示最终导致突如其来的结局散裂出极度令人惊诧与恐惧的效果。

  作者仅仅用了几页的篇幅,就撞碎了那个她几乎用整本小说亲手构筑的梦幻乌托邦王国。就在主人公与隐墙内的自然世界益发亲密并在读者心里早已刻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时,一个凭空出现的男人,杀掉了她豢养的公牛和猎犬,随后主人公又将其毫不犹豫地射杀。她延续了那种淡淡叙述的语调去陈述这个暴力事件,但并不过多地涂抹字词,就像一记快枪,迅速精准地命中目标——命中那个屠戮者,也命中读者的心房。

  这是小说被归类为女性主义文学的一个例证:女性每次射杀动物是为了果腹,并在射杀后充满了负罪感,而男性则将动物以一种残忍的方式杀害——“他的头颅被砍成了好几块,躺在一大摊血浆里。”当一个温和的世界被打破了,即使一个女性,也会当机立断地除掉那个破坏者。但剩下这个残破的世界,终究无法修补与挽回。(三心)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