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留名”欲望下的自我救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留名”欲望下的自我救赎

来源:北京日报2024-03-12 10:02

  作者:华明玥

  “我不是怕死,我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

  这句话成为电影《周处除三害》的精神核心。这部构思巧妙的台湾电影完全破除了黑帮片的常规套路,刻画当代周处“陈桂林”的鲜明形象,挖掘到邪教、贩毒、黑帮等社会毒瘤的危害,还在布满张力的故事中,放置了大量引人深思的象征与隐喻。

  影片吸引我的地方,首先在于整个故事无懈可击的闭环结构。作品根据台湾真实案件改编,参照《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周处除三害”来构建故事情节。影片一开头,年轻的法外狂徒陈桂林(阮经天饰)毫不留情地刺杀黑道大佬,事成之后,他被警察追捕,一路追逐打斗,一下子让观众的肾上腺素飙升,两人的凌厉动作在镜头中不断闪回和切换,节奏飞快,让观众的情绪也不由自主地开始“跑酷”。陈桂林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邪气与霸气,从他各种下死手的招数中可见一斑,这完全应和了流传民间的“少年周处”的形象——民谣中说:“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扑群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他令人生畏和厌恶,而他本人却完全不自知。

  紧接着,陈桂林踏上逃亡之路。当他唯一的亲人奶奶去世,自己又被告知得了晚期肺癌,陈桂林终于被经常帮助黑帮的医生说服去自首。在警局,他无意中发现自己在通缉榜上只排第三,于是,本着“人死留名”的原则,他踏上了追杀前两名通缉犯的道路。这之后,陈桂林固执地渴望人死留名的样子,就仿佛在痴痴地寻找自我。

  故事的框架,可以说是与“周处除三害”的典故丝丝入扣。陈桂林完成除害任务后,还枪、自首、被判刑,在等待行刑期间,他发现自己没得肺癌,只是被医生调换了X光片,竟也平静地接受了命运的阴差阳错——这与典故中乡里庆贺周处之死的场景形成了绝妙的互文。整个故事结构围绕着陈桂林成为孤儿、目睹通缉排名之后的少年意气来编排,形成笔笔转、层层转、回环往复、曲折陡峭的结构特点。

  其次,整个影片不时插入的黑色幽默情节,让透不过气来的紧张打斗突然有了松弛与喜乐。按照影评家毛尖老师的理论,这种“紧与松”“悲与喜”之间有节奏的转换,在很多港片中甚至可以分成“九宫格”结构,让观众的情绪坐上过山车,一会儿亢奋冲顶,一会儿陡直下沉。它的作用,就是让观众的大脑兴奋区域“轮作”,尽可能消除倦怠感。《周处除三害》虽然没有分成这样泾渭分明的9段,但编导也是很懂得要给观众“喘口气”。在陈桂林邪魅一笑、夺枪伤警、成功脱逃之后,下一段就是他有意自首的喜剧情节:他匆忙赶到警察局,惊讶地发现,自首的人居然还要排队。他跟警察说自己就是陈桂林,年轻警察居然充耳不闻,仍然牵着他去后面排队。再比如陈桂林与香港仔大战108回合后,终于枪决了香港仔(袁富华饰),救出了被其控制的女主程小美(王净饰)。下一段,节奏开始变得甜美放松,男女主在公路边谈心,陈桂林似乎对这白衣飘飘的女孩有点心动,便问:“还有其他亲人吗?”他得到了一个啼笑皆非的回答:“香港仔就是我最后的亲人。”其中的急转与落差,很容易让观众“蘸泪笑”。

  第三,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也让这个“除害”故事变得真实可信与立体化。主演阮经天功不可没。在电影中,阮经天一改帅气小生形象,学格斗,换造型,满脸胡茬、蓬头垢面、抬头纹清晰可见,也逼真地反映了他在逃亡路上又遭遇“绝症”的双重打击。他一边癫狂狠辣,一边单纯真挚,既能一招毙命,也能戴着奶奶留给他的粉色小猪手表,邪气中带着一股天真。他将角色的绝望、挣扎与蜕变演绎得淋漓尽致,连吃盒饭都能吃得青筋暴突——这个吃饭细节,其实映射出陈桂林一开始横冲直撞的角色设定。还有他被香港仔发现若有若无的破绽,被香港仔先用剃刀抵着脖颈,又撑开眼角逼问来意时,两位演员都贡献了剑拔弩张的演技:香港仔始终面含笑意,可这笑意中阴晴不定、杀意凛然,就像这个角色手上纹的蛇一样,不时吐出“信子”,他一句句地逼问对方的来历,刀片直冲向阮经天的眼球;阮经天则必须给出坦白无畏的眼神,又必须在眼神中压实那紧紧压抑的怒气,甚至在香港仔在他眉毛上留下了血口的时候,他的眼神也像战场上的盾牌一样顶住了。这场戏的压迫力既强大又精确,令人叹为观止。而就是这样强硬、嚣张的陈桂林,在最后接受程小美刮胡子时,也不免淌下一行泪——这行泪中五味杂陈,既有心愿达成的释然,又有对生命的眷恋,还有对自己之前作恶的愧悔,以及对程小美的依依不舍。饱满的情绪递进,呈现得淋漓尽致。

  说到底,《周处除三害》是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在追杀两名通缉犯的途中,陈桂林挽救了一群被邪教洗脑的愚夫蠢妇,更给了程小美自由之身,他让世上又多了一个可以牵挂的、能托付奶奶手表的人,这便是除恶行善的回报。影片的结局,停留在典故原文中最有戏剧性的那句话上: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邪教、毒犯、黑帮,在这一刻皆已拔除,但生长这些毒瘤的环境,也许还在。个人生活的原子化,令许多人在精神上很容易走偏,所以,暴力、犯罪与精神控制才会有可乘之机。而这,才是电影丰富、曲折的文本,试图给我们的深刻启发。

  (作者为散文作家,媒体人)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