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与人类相遇,小说如何探究“人”的命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AI与人类相遇,小说如何探究“人”的命题

来源:文汇报2024-03-25 09:47

  作者:王雪瑛

  思考AI与人类生态系统的相容,是科学家的责任,探究人类的本质与未来是文学家的天性。双雪涛的最新小说集《不间断的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显示着作家以文学的方式,探究当代社会关于“人”这个重要命题的兴趣与能力。

  双雪涛是新世纪成长起来的作家,从最初的长篇小说创作,随后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猎人》,到最新的《不间断的人》,以作品的反响、奖项和影视化等标示出一个作家不断精进的创作状态。他对上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东北工人命运遭际的生动书写,充满个人化细节的东北叙事,逐渐引发文学圈的关注,成为“新东北文学”的代表性作家。经过十几年的小说创作,双雪涛没有停留在北方风物与工厂美学、悬疑故事和社会案件的模式化搭配,而是不断拓展小说题材,探索小说形式,《不间断的人》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融合的叙事手法呈现当代社会的丰富与复杂,以小说的方式探究着人如何与AI相处,人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

  小说呈现的是作家思考的过程

  《不间断的人》是双雪涛的第四本中短篇小说集,编选了《不间断的人》《淑女的选择》《刺客爱人》《香山来客》《白色拳击手》《买狗》《爆炸》七部作品,在过往、现在与未来的时间向度中,展开人心与科技,经历与幻想,现实与虚构,S市与北京,最终形成难分彼此的文学场域共同成为探索小说形态的试验。双雪涛表示:“除了我的第一本《平原上的摩西》是典型的收纳型小说集,之后的《飞行家》《猎人》《不间断的人》都是我有意识地组织小说集,这本新作中篇和短篇的大概比例、处理的主题、题材的面向,是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它完成。直到今年年初,我写完了《爆炸》,这本书接近我想象的样子,有一种整体性的东西,我觉得它才可以出版。”

  将小说集命名为《不间断的人》,收录其中的第一部中篇就是《不间断的人》,可见作家对在不同的空间和维度中探究“人”的看重。小说开篇不久,有人敲开了编剧安东的家门,进来两位不速之客,自称演员的刁仰光与他的音乐人女儿瑞秋。他带来了一纸合同,请安东为他写定名为《一条龙》的剧本,酬劳为300万元。这似乎给正陷入经济困境的安东带来了生活的转机。签署这份幸运合同后,不是刁仰光和瑞秋的离开,而是安东需要立即写作有关主人公寻龙的故事,于是沙发赋予了刁仰光,窗户赋予了瑞秋,书桌留给了写作的主人。客厅里似乎是按部就班的安宁,却散发着异样的气息,第一次进门的刁仰光竟然自己在沙发上午睡,安东写好了剧本的开头却无法写出不按常理的寻龙故事,想解约退款被刁仰光拒绝……他和瑞秋到底来自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离奇的剧本要求?

  原来刁仰光和瑞秋来自专攻人工智能的陆教授的实验室,陆教授的目标就是创造出会哭泣的AI仿生人。小说从编剧安东家里的发财树起笔,人物和线索不断开枝散叶,安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了与AI仿生人的交流、相处与合作,双雪涛设置了很多情节关于AI仿生人的“生成”“发展”“梦境”“自我意识”“寻找幼龙”等,将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开阔世界,现实与想象,日常与意外,过去与现在又渐渐地收拢于逻辑之链中。繁复的故事因素中,双雪涛以一条线索吸引读者:AI仿生人与人的微妙差异,这是他用心探究人与人性的一种方式。小说中写到科学家创造AI的突破性进展,是让它们做梦,产生无意识。双雪涛认为,AI从“机器人”发展到有“自我”的状态,需要有“无意识”。从现在走向未来的旅途上,人,只是不间断的人类的一环。评论家黄德海评述了双雪涛的叙事风格与小说意蕴之间的张力:“情节的每一个延伸乍看仿佛互不相干,随后却又精密地焊接在一起,如此复杂的腾挪之间,双雪涛始终保持着自己冷硬峭拔的叙事风格,不经意间展现出对社会和人心的独特理解。”

  小说从貌似平平无奇的发财树枯萎开始,到黄色幼龙从冰窟窿中一飞冲天的酷炫奇幻收尾,如果说《不间断的人》多维度的复杂给读者带来很多惊艳的阅读体验,《淑女的选择》的短小精悍,让人联想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浮出水面的情节只是冰山的一角:两个女生听同一个小说家老师的文学写作课,小说以其中一个女生的视角展开,那些隐没在冰山之下的暗流涌动,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刺客爱人》以摄影师李页的梦,牵引出他与姜丹从恋爱到分手的情感线索,随后因他的摄影工作,结识貌似姜丹的三线演员马小千。小说的情节并没有沿着恋情故事发展,而是转向昔日好友宋百川赠与李页一把青铜古剑,这把古剑承载的不仅仅是战国刺客豫让的侠肝义胆,更是牵扯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案件。

  双雪涛没用常见的第三人称视角展开故事,而是别出心裁地安排多人物的多视角叙事,小说的每一章节都设定一个人物的视角,让李页、姜丹、马小千、宋百川等先后在不同章节讲述他们视角范围内的故事,携带着个人视线、人生态度、生活状态和内心隐秘,小说情节由不同人物的讲述徐徐展开,拼接形成橘瓣状的小说结构。

  宋百川赠与李页青铜古剑的情节贯穿小说的始终,让小说具有一种古今相通的悠远时空感,历史和现实,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交织。小说结尾时,李页背着豫让那把古剑在北京街头骑着共享单车的一幕是让双雪涛比较兴奋的场景。几千年前的宝剑流传至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因缘中流转的人与事,漫过时间的河床,见证着人世间善与恶的交战,人经历至暗时刻,寻求光亮的勇气,小说探究的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人的情感、人性的弱点,人的自我救赎。《香山来客》和《爆炸》也涉及这个主题,双雪涛表示,他经常会想到手段和目的这个古老的问题,不少小说中涉及,但小说无法给出答案,只能呈现思考过程。

  “写作最大的乐趣是练你的胆魄”

  小说集《不间断的人》创作的时间跨度是从2019年到2024年的5年,充分显示了双雪涛作为小说家的天赋,不断拓展小说形态和意蕴空间的能力,他对悬疑、科幻类型小说手法的借鉴,小说的嵌套结构,历史与现实的贯通、现实与超验的链接,首尾呼应中揭示人物命运,形成小说丰饶的文学场域和冷峻的气质。小说被关注被期待的同时,也容易被发现解读中的“疑点”,评论家王春林认为《刺客爱人》中某些情节设计值得推敲。比如文物商人霍光为什么要对没有任何现实威胁的马小千痛下杀手,似乎缺乏足够的人性逻辑。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催生新文艺类型,迭代升级的ChatGPT、文生视频模型Sora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一部“由AI制作的长篇电影”已经完成,如何在当下多媒体传播的文化生态中,不断探索中国小说创作的新路径,让人类的文学基因保持着历久弥新的魅力,是当代作家面临的课题。在不断磨砺精进的创作中,走向成熟中年的双雪涛也面临着来自内外两个向度的种种考验。双雪涛认为,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不仅是方向,更是一种现实,是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现实。他相信,小说艺术还会往前发展,因为文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文学处理的问题是“人为什么成为人”,“我对带有某种未来感、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题材是很感兴趣,写作最大的乐趣就是会练你的胆魄,真正好的作家不是磨炼自己的手艺,是在练自己的胆识和对世界无休止的好奇。”(王雪瑛)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遗落山水间》:“梅”挂枝头 香飘四溢

  • 《刺猬》:温情的魔幻现实主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