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是坦然直视伤口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是坦然直视伤口

来源:文汇报2024-03-28 10:56

  作者:许旸

  “这是一本我从心底喊出来的书。如果说《人生海海》讲天下事,《人间信》写的就是心里事;前者是阳面,后者可能就是阴面。”时隔五年,作家麦家长篇小说新作《人间信》面世。在接受文汇报专访时,他坦言:“可能从未有过像这次写作般,触及到最痛的地方,这种崭新的体验,令我又羞愧又欣慰。”

  《人间信》讲述了四代人半个世纪里爱与恨的循环往复。故事里没有英雄,没有传奇,更多是普通人的英雄主义——尘世浮沉中,笑对命运起伏,坦然直视伤口。麦家甚至在寺庙闭关了两个月,维持着高强度写作,还“入乡随俗”与僧人一起吃素。等到作品完成下山了,麦家却不思茶饭。中医号脉后告诉他是因为力气用完了,“当时我有种被理解之后的感动,鼻子发酸”。

  与麦家同龄的作家格非,最近也新出长篇小说《登春台》。麦家一口气读完了,还给格非发了短信,说“甚好”。“他的小说把四个人物的命运,贯穿于一根主线,但结构上剪碎了写,和我的新长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麦家认为,格非依然有探索精神,在小说艺术上不懈追求突破。“我不能理解有的同行声称不看中国同时代作家的小说,不读,是出于妒忌还是傲慢呢?优秀作品当然要第一时间学习。”麦家告诉记者,苏童今年也要出新长篇了,“我很期待”。

  不依赖戏剧化情节,能否写出好故事

  富春江边双家村的一个家庭里,浪荡混蛋的父亲令全家蒙羞,在危机四伏的年代,所有人被牵连进一连串灾祸与噩梦中,几乎活不下去……《人间信》看不到传奇的上校,少了诡谲的往事,更多是生活在劳苦劫难中的普通人,他们被命运刁难、欺瞒,甚至是诅咒,但依然活着。

  没有风起云涌、快意江湖,而是执意向人性深处一路开掘,《人间信》呈现出不输于英雄传奇的惊心动魄。这一次,麦家想要和读者掏心窝,“分享世界幽暗的一面、人性深处的一些东西”。正因如此,小说具有了不忌惮软弱、不耻于流泪的勇气,使读者不仅旁观别人的故事,同时也照见自己的内心。

  此前,麦家著有《解密》《暗算》《风声》等,备受读者欢迎,并被改编成热门影视剧在银幕荧屏持续掀起谍战浪潮。“都是关于天才和英雄的故事,天赋异禀的个体往往被大众瞩目。”谍战是麦家的醒目勋章,也是他近些年极力摆脱的标签。“谍战题材塑造了我,带来巨大名声,却也伤害了我的文学追求和抱负,是时候卸去惰性了。”

  他坦言,过去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作家,但写《人间信》没有在乎故事,而是想试探——不依赖戏剧化情节,是不是照样可以写出好故事?能不能引发读者共鸣?麦家不再那么“迷信”所谓的叙事艺术或技巧,而是更多在写作中寻求自我解放、救赎与疗愈。

  “这本书让我放下了很多,让内心变得轻盈,也许我下一本书可能就是浪漫的爱情故事。我一度被困在童年,内心有个幽灵,这本书是驱赶幽灵的,寻求解放的,同时也想助力那些像我一样曾被过往和缺憾困住的人。”麦家直言,年届六旬,已悉人生之真面目,“不想说废话假话屁话,只想老老实实掂量人性里深的一些东西,和大家分享一些在挣扎中站起来的勇气。”

  所以,他毫不避讳写作过程中的“忘乎所以,失声痛哭”。“坦率地说,并不是想拿哭来作谈资,怕被说脆弱、作秀、无病呻吟。而是忘不了深夜嚎啕的时刻,我意识到我老了,身上的肌肉消失,内心的‘肌肉’也在消失,自身控制能力减弱了,面对小说人物要崩溃了。”和盘托出这份脆弱,60岁麦家更多的不是恐惧,反而觉得“这是挺好的感受”,因为“写作到这个份上,恰说明其非凡,以及与内心的深度交融”。

  致敬“被辜负却有野草般生命力”的女性群像

  《人间信》三个字,也是希望读者“信人间”。小说展现了个体在被命运倾轧的时刻迸发出的能量,女性群像尤为动人——顶天立地的奶奶、逆来顺受的母亲、被生活烈火淬炼成老辣模样的小妹……小说既书写了她们被辜负、被剥夺的一面,也以深情的笔触向她们如野草般的生命力致敬。

  三位女性在男性缺位的情况下,如何修补破碎的人生、人间?麦家说,他曾有30年不愿回故乡,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存有怨气,但母亲解救了自己。“父亲去世后,我陪80岁母亲在生我养我的那个村庄有半年时间。当母亲发现我仍有怨,花了半宿与我谈心。惭愧的是,连母亲都早已放下,我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

  故乡曾是麦家不愿意回望的地方,与父亲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童年的伤痛如影随形。年轻的麦家逃离童年的方式是远走高飞。自1981年离家闯荡,直到父亲去世,父子间再无和解的机会,麦家停笔多年,最终决定回到故乡,《人生海海》便是回归故乡之后的一次转型。《人间信》继续重返故乡、回到童年,探索何以为“家”——家,是人在世间的信约,予人牵制,又系着希望。

  不同的文学家都会在小说里一次次抵达童年,一次次描写故乡,《人间信》也不例外。麦家说,长大成人其实是成为碎片,人不停地被人生所枷锁,而童年是生命的底色,也是人类情感的基座,回到童年其实是回到人生最初出发的地方。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点拨你、让你豁然开朗的那个人。在无法被救赎的时候,多读书吧。”他形容写作之路如西天取经,遇到难关时就像斩妖除魔,五年里进行多次删改,有时彻夜不眠地敲字,“敲下的每一个字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发心”。

  个体爱恨悲欢的背后,也有衣食生计,山川更易。富春江边人如何将毛竹放入洪流,换粮变钱,一间造纸作坊如何变成集体槽厂,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如何“开始疯狂追逐金子的炽热和身子的柔软”……《人间信》承载了无数声息歌哭,也提供了二十世纪中国江南村庄的微缩样本。

  “古人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希望每个人内心都有一股力量去寻求救赎,让不完善的、不完美的自己变得日益完善。”在麦家看来,人生本就有许多不堪的侧面,人们经受不堪,努力摆脱不堪,本就是人生重大内容。“我从来不指望写出伟大的作品,但希望写出真实的自我,把内心真正想说的、看到的世界,真心表达出来,而不是虚情假意的。”(许旸)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