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登春台》:人生如锦缎,却包裹着烂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登春台》:人生如锦缎,却包裹着烂絮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3-29 09:04

  作者:唐 山

  “这世上的事,从来都不是按照你想的那样,先有原因,后有结果,跟下棋似的,你下一步,我下一步。不是这么回事。事情如果应该发生,它自己就会发生。我们用不着预先替它操心。”

  在格非新推出的长篇小说《登春台》(译林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中,四个主角之一窦宝庆对郑元春这样说。窦宝庆意识到,郑元春对他有意,他该表现得更“野蛮”一些。只是没想到,这场不伦之恋将给他带来灭顶之灾。

  《登春台》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它的细节是写实主义的,主题却是现代主义的。小说从四个人物的视角展开(其中窦宝庆的部分采用的是第二人称“你”),刻画了四次平凡却内涵波澜的人生——表面光鲜,却各有无法弥补的遗憾。

  《登春台》像四片随意采摘的树叶,鲜活、生活、饱满,却有共同的忧伤——无根。由此衬起小说标题中隐含的反讽:《登春台》典出《老子》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意思是“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如果找一个词来概括过去的40年,“登春台”可能最妥帖。

  然而,《登春台》中的每个人真是“如登春台”吗?我们真的找到了自己吗?

  是幸运,将他们带上了波峰

  表面看,《登春台》中的四个人物都特别幸运。

  沈辛夷是留守儿童,母亲更喜欢她的弟弟;父亲虽温情,却多病,在家中完全处在从属地位。沈辛夷的生活没有任何浪漫成分,即使看上去挺文雅的名字,也仅因姨妈看到了门前的辛夷树,随口起的。她后来又看到了泡桐树,则沈辛夷的弟弟名字就成了沈新桐。

  作为被一再忽略的人,沈辛夷上初中时春游,被成年人猥亵了。这让她成了全校议论的焦点。她的母亲找到学校大闹,只为获得赔偿。当母亲将其中的1000元(都是新钞)给沈辛夷“随便花”时,她并没觉得“得到了补偿”——最关心她的老师因该事件被调到乡村,从她的生命中消失。

  高考时,沈辛夷偷偷修改了母亲填写的志愿,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以后,她考上了研究生;经历波折,她进了一家大公司,完成了“小镇做题家”的命运逆袭。

  陈克明来自北京郊区,毕业于民办三本学校,名义上学数控机床,其实只是领了一本教材,从没上过课;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在哥们儿帮助下,做各种小生意。父母给他介绍了一名叫尹静熹的女孩,无父无母,舅舅将她养大。一半是同情,一半是贪图美貌,陈克明与尹静熹成了夫妻。尹静熹超级嫉妒且强悍,但判断奇准,在生意上几次提出正确意见,只是陈克明屡屡错过机会。

  陈克明的生意一败涂地,不得不“开黑车”维生,意外遇到神州物流公司的老总周振遐。后者欣赏陈克明的沉稳、精明、负责、有活力,将他拉进公司,从普通司机一跃成高管,甚至一度想把他培养成接班人。

  窦宝庆来自甘肃的一个贫穷的小村,稀里糊涂来到北京,成了长途车司机。他所在的公司恰好被神州物流并购,他因为长得高、沉默寡言、为人忠诚、开车技术好,被筛选出来,当周振遐的司机。其实,人力资源部完全不了解窦宝庆,仅凭仓促间的直观印象,便做出决定。窦宝庆深得周振遐的欣赏,一度也曾想培养他当接班人。出乎意料的是,公司高管、富婆郑元春看上了长相帅气的窦宝庆。二人开始了一段恋情。

  周振遐则天生好运。他性格恬淡,本是学者,充满活力的大学好友蒋承泽创业,将他拉到公司中。蒋承泽因癌症去世,周振遐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大”。在他管理下,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这四个人俨然是“成功四重奏”,无数人曾如此向上攀爬,时代也似乎给了他们足够的回报。但事实上,每个人的“成功”都源于侥幸,却被解释成“必然如此”。

  他们只是假装正在“登春台”

  其实,所有的光鲜都有背面。

  沈辛夷一生试图躲开她那无比强悍的母亲。母亲不断在创业,不断在失败——每次失败后,她又会东山再起。混得好时,她会带全家去大宾馆“享受”。可拿起菜单半天,仔细研究了上面的价格后,又决定带全家离开。她让沈辛夷用火腿肠、方便面充饥,以等待宾馆的免费早餐。母亲的字典里没有“体面”二字,她被受穷的记忆追逐,永远停不下来。

  沈辛夷从没感受到母爱。上大学时,为了帮母亲借钱,她接受了一个北京老头儿的包养。老头儿有一个小四合院,充满情趣,他自称是“人生的观察者”,不工作,不动情,只是旁观。即使沈辛夷哭闹,希望确定两人的关系,他也不置可否。慢慢地,沈辛夷意识到,老头儿的悠闲中暗藏着一种绝望。3年后,他果然上吊自杀了。

  沈辛夷试图说服自己“母亲总是母亲”。当母亲再次创业失败,且身患癌症时,沈辛夷试图留下来照顾她,却发现,母亲正在算计沈辛夷还有多少钱,她要再搏一把……

  陈克明转运后,努力提醒自己,和尹静熹是患难之交,不应背叛她。可一次“一夜情”彻底摧毁了他的信念。他这才发现,自己生命中早被内置了无法挣脱的自毁按钮——明知不应该做,却偏偏去做。正如他的表哥所说:“凡是私底下在黑暗中发生的那些见不得光的事,都是那么的激动人心!”它就像咒语般,套牢了陈克明的人生。尹静熹离开了陈克明,成了他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活着突然变成“只是活着”。

  窦宝庆沉迷在郑元春的爱中,却不知警方已悄悄收紧线索。在老家,为了自杀的姐姐,窦宝庆杀了仇人,躲到北京,却意外混出了模样,成为村人眼中的“大人物”,也引起警方的注意。窦宝庆以为,“事情推着他走”的好运将一直持续,没想到郑元春要他讲故事。不会讲故事的窦宝庆只好把姐姐的遭遇,装扮成故事,讲了出来——可警方早已对郑元春做了工作。就这样,窦宝庆暴露了自己。以为早已翻篇的那个世界,又将他拉了回去,让他进了监狱。

  周振遐似乎生活在云端。可他是一个如此沉迷于安静、不喜欢被打扰的人。他想把窦宝庆、陈克明培养成接班人,仅仅因为他感到厌倦,不愿再背负企业家的责任。周振遐试图用种月季花找到自己,但随着蒋承泽曾经的情妇姚芩闯入,他又陷入各种关系的牵扯中。

  在《登春台》中,人人都在漩涡中挣扎,只是看上去“如登春台”。他们似乎正在掌控人生,其实只是一个个幻象,除了忽悠人们更深地卷入之外,别无意义。

  一切皆无答案,只有不断装蒜

  在我看来,《登春台》的主题更像格非早期的小说,直面“我与世界”“我与他人”乃至“我与我”之间的冲突。人人努力将不确定的生活纳入到“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的叙事中,可越努力,就越暴露出自身的无能。

  因为,现代化重塑了时间,曾经的循环已被打破,万物皆成奔涌而出的狂奔状态。所以,格非写道:“在过去的生活中,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赤裸裸的、让人难以承受的‘坏’,也存在着不容辩驳、完满如期待的‘好’。而在今天,我们既没有不可接受的‘坏’,也谈不上什么确凿无疑的‘好’。如果你非要再说一件事情‘好’,那也只是看上去如此罢了……到了今天,这种循环让位给共时性的简单叠加,‘好’也悄悄地让位给‘多’。”

  让沈辛夷们无法圆满的,正是他们不得不经历的“多”。除了忘却,还有什么能化解“多”的压力呢?“它实际上处在一种失重状态,给人带来犹如电梯急速下坠般的眩晕感。无论是人还是宇宙,都成了浮泛无根之物”。

  在沈辛夷们的背后,其实还有更丰富、更冰冷的“多”:

  沈辛夷的父亲多病,不得不忍受妻子的坏脾气。他应该已猜到,妻子和小老板之间的肮脏关系。带窦宝庆出道的胡爱民,执着于传统“带头大哥”的交往方式,他会怒骂窦宝庆的技术不过关,却又在生活中照顾他,包括在跑长途的路上帮窦宝庆找妓女。他不知道,窦宝庆绝不会为此感恩。当胡爱民身患绝症时,他的借钱求救短信被窦宝庆无视。陈克明接了一笔大单,不顾妻子一再暗示,拉岳父入伙。结果陈克明将几年的收入全赔了进去,岳父却悄悄买了奔驰汽车,找了高个儿女人……

  《登春台》如万花筒,呈现出变动时代的丰富面向,却始终围绕根本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向何处去?由此揭开血淋淋的真相:那些似乎可以设计人生意义的人,早已将灵魂抵押。他们只是关系万千重下,被塑造、被扭曲、被决定、被引领的“空心人”——也许,人生的快乐与苦痛的比重是恒定的,不断在变的,只是不同的呈现方式。

  感动于《登春台》,是因为它内蕴着无边的悲悯:没有人能真正把握自己,没有人能真正逃出这个困局,没有一种生活是毫无遗憾的,也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可爱的。

  那么,该何去何从?

  当沈辛夷明白她永远无法遏制母亲的雄心壮志时,她选择了离开。“她搀扶着母亲走下那道陡坡,最终停在了路边的那棵孤零零的大樟树下。她们在树下道别,辛夷拼命地克制着想要拥抱她的愿望。就这样,母女俩一个往西,一个往东,一个上坡,一个下坡,渐渐地就隔得远了”。

  也许,《登春台》真正想说的话就是:不论活多少次,人生总会是这个结果。(唐山)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遗落山水间》:“梅”挂枝头 香飘四溢

  • 《刺猬》:温情的魔幻现实主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