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艺评】类型创作不能画地为牢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艺评 > 正文

【光明艺评】类型创作不能画地为牢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5-17 14:44

  为满足某个小众群体的喜好,挖掘分众文化消费的市场潜力,影视行业一度将类型化作为一种创作方向,即根据受众的审美喜好,定制内容,做到“精准投喂”。如《白夜追凶》《民国大侦探》等悬疑剧,就因贴合了推理爱好者的观赏诉求而备受追捧。

  分众化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类型作品找到欣赏它的观众,这本无可非议。然而,创作者始终聚焦一个小众群体的审美喜好,很容易使创作风格同质化,甚至沦为流水线批量生产的产品。比如,部分以女性为目标受众的仙侠玄幻剧,多在寻找神器、谈情说爱、升级打怪的套路里打转,导致“千剧一面”。“画地为牢”的类型创作,沦为“圈地自萌”式的娱乐快消品。

  创作类型窄化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影视作品商业属性的过度依赖和对艺术属性的忽略。影视作品作为艺术品,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也担负价值观引领和情感陶冶的责任。因此,分众化生产“精准投喂”给目标受众的应当是营养均衡的精神食粮,而不仅仅是“娱乐快餐”。如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在注重推理的同时,还以精美的视觉盛宴贴合古装剧迷的审美,更在虚构的故事中投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喜爱,让普通观众产生共情,实现破圈。

  所以,影视创作不能一味将类型窄化,让创作落入单一类型的窠臼。而应当拥有更开阔的格局和视野,观照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在对现实社会的观照、思想深度的开掘和文化格局的构建上不断深入,讲述更具典型性的故事,塑造更具代表性的人物,以更加鲜活深刻的时代表达,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内容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5月8日15版《类型窄化导致“千剧一面”》;作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吕珍珍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520”的变奏曲》:“现实”面具的荒凉底色

  • 何天平:新笔触下的东方武侠世界,从金庸经典中走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