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90岁的《雷雨》为何受到当下观众的喜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90岁的《雷雨》为何受到当下观众的喜爱

来源:文汇报2024-05-20 09:28

  作者:宣 晶

  三十载的恩怨情仇,两代人的陈年往事,八个角色的复杂人生,共同构筑了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里程碑”的《雷雨》。今年是《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一批各具特质的舞台作品陆续与观众见面:北京人艺版依旧鲜亮,上海戏剧学院教师版诚意十足,沪语版话剧推陈出新,舞剧《雷雨》别出心裁……

  90岁的《雷雨》为何受到当下观众的喜爱?“《雷雨》对时代、对人性的揭示深刻而不直白。全剧没有一个多余角色,人物关系纠缠、错综,这是戏剧,乃至影视剧、文学的要义;台词几乎没有大段独白,洗练的对白精准体现了人物性格。”文艺评论家方家骏认为,《雷雨》剧本既有文学作品的阅读性,也具有舞台呈现的表演性。“好的艺术作品没有年代限制,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老化、过时。所谓‘经典’,就在于这层意义。”

  不走寻常路,用肢体演绎雷雨夜

  在一众“同题共答”作品中,舞剧《雷雨》当属“标新立异”的呈现。这部由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打造的新作将于7月25日在沪首演。上周末,舞剧《雷雨》在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合成联排。记者赶到现场探班,看看主创和舞者们如何用肢体演绎矛盾爆发的雷雨夜。

  《雷雨》的故事环环相扣,而舞剧则打破了原本的时间线,用多线条、多空间的方式重构戏剧。演出开篇展现支离破碎的家庭样态,八个角色一齐亮相,以交缠的肢体演绎人与人之间爱恨纠葛。而后,周萍挣扎着冲出人群,以他的视角窥视着潜藏深处的隐秘。“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期待饰演周萍,最终在上海舞台圆梦了。”青年舞蹈家张傲月说,“与话剧相比,舞蹈长在抒情、拙于叙事。比如简单的‘我爱你’三个字,可能需要五分钟的舞段来表达。”为了增强戏剧感染力,他给周萍一角设计了特殊的“手舞”,“用手部姿势来放大脸部表情,凸显人物内心的迷茫”。

  随着剧情展开,周朴园、蘩漪等角色一一登场,在不断推升着矛盾冲突的同时,放出了爱恨嗔痴的情感“猛兽”。“这是一次全新尝试,舞者不能模仿以往话剧或者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每一个人都要对角色建立自己的理解。”总编导赵小刚告诉记者,舞剧打破了聚焦大男主、大女主的常规设置,强化群像戏的演绎。在排练教室里,他甚至播放了一下午蔡依林的《骑士精神》,助力扮演四凤和鲁贵的青年演员开拓想象空间。在导演的启发下,鲁贵的饰演者徐立昂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通过舞蹈节奏的变化从细微处调动表演情绪,让人物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悲欢离合交织在《雷雨》的时空里,作曲关鹏以富有张力的音乐,描摹人物内心深处的爱恨和欲望。话剧基调带有强烈悲剧色彩,舞剧的音乐表达相对中性、克制,没有明显的叙事功能,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主创大胆创新,挖掘出“第九个角色”。“舞剧以‘彩蛋’的形式引入新角色,不仅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还开掘出不同的哲学思考。”赵小刚认为,这部新作强调肢体冲击力,融合现代舞和古典舞,呈现人性美与悲剧美。“在创排中,我们秉持‘以舞带戏’的理念,为主要人物设计了歌剧咏叹调式的独舞舞段,希望观众能爱上‘舞’的本体。”

  舞剧不走寻常路,却也未曾“魔改”,而是以现代美学重释《雷雨》,舞美、服装不落窠臼。舞台上没有具象的“周公馆”,取而代之的是一截俯视的回字形楼梯,成为通往角色灵魂深处的通道。“这个楼梯空间深邃而压抑,仿佛漩涡一般,牢牢‘吸’住了每一个人。剧中人深陷其中,他们的生命情感早已干涸枯萎,只剩下空洞的皮囊。”赵小刚说。青年舞蹈家沈徐斌在剧中饰演周朴园,在他看来,舞剧《雷雨》延伸到当下观众的内心世界,化为心灵愈合的药引,探寻对现代人精神秩序的建构。

  多重创新表达,展现人性的美好与复杂

  这几天,北京人艺的室内室外空间随处可见《雷雨》的印记——“戏剧大道”的《雷雨》剧本墙吸引观众驻足默念;多剧种《雷雨》影像展播涵盖了黄梅戏、吕剧、评弹、甬剧……今年“人艺之友日”的主题正是“雷雨”。上周末,上海宝山沪剧团携方言话剧《雷雨》率先亮相曹禺剧场。这部“讲上海话”的《雷雨》与北京人艺经典版、天津人艺版以及山东省话剧院全本版同台切磋,吸引不少年轻观众慕名而来。“方言是城市的味道,上海话是独特的、浪漫的,也是海派的、包容的。”剧团艺术总监、该剧主演华雯表示,能站在北京舞台,用上海话演一出《雷雨》,“本身就是一种肯定、一份荣耀”。

  人们常说,“讲不完的曹禺,演不尽的《雷雨》。”近日,上海戏剧学院出品、濮存昕执导的教师版话剧《雷雨》在上戏实验剧院与观众见面。“上戏人”对《雷雨》倾注了极为深厚的创作情感。自1979年上海戏剧学院演绎《雷雨》开始,到2024年新版《雷雨》创排,这个经典剧目与上戏整整“相伴”45年。在此期间,7个版本的《雷雨》被赋予了多重角度的剖析与创新,从上戏小剧场演到了国家大剧院。新版《雷雨》的所有演员均是上戏表演系专业教师,他们以创新视角赋予角色更鲜活的生命力,展现人性的美好与复杂。

  “演员们专注于人物塑造,通畅地用身心、语言和动作表达对角色的解读,观众会为新的发现感到震惊和满足。”濮存昕表示,“不重复”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新版《雷雨》在序幕、尾声、布景和音乐等方面有不同呈现,每一个角色也有了新的人物底色。“蘩漪的苦并非外在渲染的神经质表象,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的行为虽有许多矛盾,甚至走向极端,但其本质是对生活境遇的一种直面。”上戏表演系主任肖英重塑了蘩漪的形象,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展现了对生命深度的探索与表达。(宣晶)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