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场均票房收入和营收利润下滑,专业剧场如何才能与演出同热?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场均票房收入和营收利润下滑,专业剧场如何才能与演出同热?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5-22 09:28

  作者:寿鹏寰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测算,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为739.94亿元,与2019年同比增长29.30%,达到历史新高。但与此同时,专业剧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当演出成为焦点,剧场该如何突破?

  数据

  剧场行业经营增长后劲不足

  统计数据显示,作为演出市场的三大基础支柱之一,2023年专业剧场演出场次为9.74万场,票房收入86.23亿元——两项数据较2019年均略有上升,表明剧场行业正在逐步恢复良好发展势头。

  在近期举行的第七届剧场大会上,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文鹏介绍,2023年,我国新建专业剧场数量增加,改建专业剧场陆续投入使用,专业剧场的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专业剧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部分剧场经营主体在场均票房收入和营收利润率上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据统计,2023年专业剧场的场均观演人次约为314人次,场均票价仅有281元;在专业细分领域,话剧、音乐会、戏曲的演出场次、观演人次与2019年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除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头部项目外,多数剧场演出项目票房收缩,剧场用户分析显示剧场演出已经出现消费降级现象,400元以上价位的演出票销售疲软,部分观众年均观演场次也有所下降。

  郭文鹏认为,总的来说,剧场行业供给端恢复上升,但需求表现低于预期,市场活跃度有所下降,剧场行业呈现出增长后劲不足、问题短板并存的态势。

  除此之外,与2019年相比,2023年演出衍生品、周边、赞助以及经营主体配套服务等其他收入下降36.1%。

  分析

  不少剧场过于依赖头部剧目

  郭文鹏指出,近年来,不少剧场在运营过程中过于依赖热门头部项目的引进。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导致剧场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独特的品牌个性和持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剧场在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和市场热度时,可能会忽视对于原创内容以及多元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培育。

  此外,由于运营成本不断增加,自营项目风险上升、优质演出产品供给不足等现实困难造成剧场行业运营压力增大,因此一些剧场出现了“以租场替代经营、过度依赖补贴、只重管理不重运营”等现象。这在郭文鹏看来,这不仅是对剧场自身品牌的伤害,也是在主动让渡出原有的观众群体。

  为此,郭文鹏建议专业剧场进一步强调内容为核心的战略布局,推动剧场与内容深度融合,成为优质内容的发现者、创造者与参与者。

  关注

  精细化、差异化发展推动业务拓展与提升

  天桥艺术中心打出特色牌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实践,也说明了培育自主品牌的重要性。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树聪介绍,截至5月15日零点,天桥艺术中心2024年演出总票房1.017亿元,成为开业以来票房破亿速度最快的一年。

  杨树聪透露,在演出上,天桥艺术中心不断扩大自营、合作比例确保品牌调性。以2023年为例,全年968场演出中,非租场剧目705场,占全部演出73%,在确保剧目品质的同时,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收益。自2020年以来,天桥艺术中心开始剧目出品、演出制作的经营探索。2022年联合出品话剧《万水朝东》,2023年出品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2024年,出品了新空间剧场《男巫客厅》、舞剧《九歌》、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这其中,《猫神在故宫》2023年在天桥艺术中心成功首演,共演出103场,收获市场和口碑双赢。

  特色品牌无疑是专业剧场的未来出路。杨树聪介绍,从演出类型看,音乐剧类演出票房在2024年已售总票房中占比为64.24%,高居所有演出类型榜首。

  经过长期培育,天桥艺术中心以音乐剧为核心的演出特色已经为市场和观众熟知。以音乐剧为例,开业至2023年,累计演出134部,961场,观众92万人次,累计票房4亿元,占累计票房的50%。从《剧院魅影》首演后29年来京,到《长靴皇后》首演6年后,再到《摇滚学校》首演4年后,众多国际原版、国内原创剧目选择天桥作为首演地,“看音乐剧到天桥”成为北京及周边地区观众的观演共识。

  郭文鹏也认同专业剧场基于实际情况,精准定位,实施因地制宜发展战略的做法。在他看来,“剧场自身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积淀、受众群体等不同,推行精细化、差异化的发展模式,推动业务的有效拓展与提升。”

  苏北县域剧院也能突围

  2022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湖文化艺术中心(简称金文中心)是一家县域剧院,面临着大部分县域剧场同样的生存困境:“基层有场地、无人懂经营”;市场规模较小、消费能力较低、市场化运作艰难;投入文化资金有限、优质演艺资源较难向县域倾斜;县域观众文化消费习惯和文明观演礼仪亟待培养等。

  金文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雯介绍,金湖全县域人口仅仅30万,城区人口更少。为此,他们采取了多种个性化方式:比如推行会员卡。通过不同面额的会员卡、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和会员权益,建立起自己的会员体系,“我们有1000元的‘艺术卡’,500元的‘惠民卡’和300元的‘体验卡’,使用会员卡最低50元就可以看一场演出,大大降低了县域观众的观演门槛。”

  比如“发红包”培养观演礼仪。金文中心发现,在很多次的演出过程中,观众迟到现象特别严重,严重影响演出进行。为此,他们在演出前增加互动小游戏环节“抢红包”,提前来的观众都可以扫码进群抢红包,手气最佳的观众可以获得下一场演出的门票,“通过持续开展这样接地气的小活动,一方面逐渐培养金湖观众观演不迟到好习惯,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积累金文中心粉丝人数,有利于后续的营销推广。”

  此外,结合金湖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苏北县域文化发展,积极响应地方政府提出“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口号,打文旅结合牌,吸引周边地区如高邮、宝应乃至安徽天长等县市观众,利用节假日前来大剧院观看演出。截止到2023年底,金文中心开展各类演出160余场,超15万人次观众走进大小剧院,近1000万名网友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观看。(寿鹏寰)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白昕桐:一个虚拟故事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 《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