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办一场令人心动的艺术节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如何办一场令人心动的艺术节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4-05-23 10:32

  作者:崔莹

  5月还没有结束,很多人已经在为8月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摩拳擦掌”。不久前,媒体报道8月2日至25日,来自42个国家的2000多名艺术家将会给爱丁堡带来161场演出。除此之外,同时期举办的爱丁堡艺穗节,将要给这个城市带来4000场表演。爱丁堡的人口约50万,而在每年8月,这座城市里的人数会翻上一番。一份最新发布的独立研究报告显示,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包括爱丁堡艺穗节)为苏格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在艺术节上每花费1英镑公共补贴,就会产生33英镑的经济影响。1比33!

如何办一场令人心动的艺术节

  《爱丁堡艺术节:战后英国的文化与社会》 [英]安吉拉·巴蒂 著 李逸君 译 商务印书馆 2023年2月版

  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电影等类别。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曾经表示:“艺术的目的是洗去我们灵魂上日常生活的尘埃。”艺术节是由众多艺术家利用各种媒介创作不同艺术作品的活动。如今,各类艺术节已经成为全世界许多城镇、城市和国家的文化亮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政界人士、城市管理者、文化产业专家等等,都对如何办一场成功的,令人心动的艺术盛会产生浓厚兴趣。这几天,深圳文博会正在火热举行,了解全世界文化盛会最成功之一的爱丁堡艺术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了解爱丁堡艺术节,最好的入门读物就是商务印书馆去年引进的安吉拉·巴蒂这本《爱丁堡艺术节:战后英国的文化与社会》。这本书系统、深入地介绍了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前世今生,阅读此书,让人真正意识到:艺术节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不仅是艺术爱好者的聚会,也是重要的经济引擎。

  书中介绍,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以及由它所激发的艺穗节)自1947年创办以来,一直是无数“文化战争”的中心。从一开始,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就试图用文化来促进欧洲文明的发展,以及促进不同国家和语言的人们在文化的帮助下互相理解。因此,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被提请申报了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本书作者安吉拉·巴蒂梳理了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发展和演变:最初,管理者对艺术抱有精英主义的观念,但后来,更多人主张“开放”的观点,愈加重视基层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这也是后来激发出艺穗节的核心动能。

  正如安吉拉·巴蒂所言,“主要是左翼剧团、工党运动、苏格兰民谣歌手提出的问题,影响了艺穗节的方向和本质,创造了一个文化碰撞的空间,使其地位和意义不断提高”。70多年来,保守与自由、精英与多元、传统与前卫,这些思想每年8月都在爱丁堡碰撞,这使得该艺术节成为探索二战后英国文化与社会重大变革的有效视角。

  艺术节不仅是展示当地艺术家才华的舞台,也是泛起了全球艺术市场的涟漪。本书讲述了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创建之初,爱丁堡皇家莱西姆剧团的首任导演汤姆·弗莱明就表示,该剧团“在扎根苏格兰的同时,也要展现国际意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国际视野,才助力这里起步的艺人们跻身国际舞台。从这里走向国际舞台的明星不计其数,包括艾玛·汤普森、裘德·洛、格雷厄姆·诺顿、休·劳瑞、朱迪·丹奇等人,他们都曾在爱丁堡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同时,充满国际范儿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据2022年的数据,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非苏格兰游客和访客占总人数的31%。其中,93%的游客认为艺术节是爱丁堡的一大特色,而82%的游客则表示为了艺术节他们会再来爱丁堡旅行。

  艺术节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艺术家、公众和普通艺术观众都能从中受益。首先,更为多元、平等和包容的艺术节为新晋艺术家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其次,艺术节会为社会带来更大、更积极的效益——有助于社区融合,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和谐相处,有助于提升举行的这个小镇,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形象。此外,作为产业化的文化活动,艺术节还能为当地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这从门票收入、场馆搭建、交通住宿、餐饮周边等方面得到证明,更体现在文化表演、文化服务、文化产品的交流、交换、交易。2022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就为这座城市提供了超过5850个全职工作岗位,总体经济影响为4.07亿英镑。为国人熟知的威尼斯双年展、巴塞尔艺术展等文化活动,也吸引了全球游客,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经济收入。

  除了直接经济收入,艺术节还会对举办地文化市场产生快速带动的连锁反应:当地艺术家和手工艺者有了销售作品的平台,也有了更多向世界展示的曝光良机。艺术节不但会助力举办地的文化品牌建设以及外界对其的文化认同,还会对举办地的城市建设、配套服务进行完善和升级。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艺术节,除此之外,维也纳艺术节、柏林艺术节、雅典艺术节和圣保罗国际表演艺术节也享誉世界。我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自1999年举办至今,已逐渐具有国际影响力。而在中国各地举办的艺术节也层出不穷,比如乌镇戏剧节等也影响力渐出。不过,到目前为止,艺术节在我国的潜力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很多人会前往淄博“赶烤”,到哈尔滨看“冰雪奇缘”,去阿勒泰看北疆风光,却很少有人会为某地的艺术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笔者认为,这大概和艺术节的“自身魅力”有关。比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爱丁堡艺穗节同期举办,前者“高大上”,后者更平民化,并包括大量免费观看的街头表演,既有阳春白雪,也照顾到下里巴人,不同的喜好和需求在爱丁堡都能得到满足。其实,即便是公认高端的维也纳艺术节,其盛大的开幕式——市政厅广场露天音乐会也是免费观看的,不但对现场的千名观众,还是对千万网络观众。这个营销推广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深圳的文博会当然不同于爱丁堡艺术节,但同为文化盛事,也都牵扯到了整个文化产业,彼此还是可以对照借鉴。一场艺术节,只有令人怦然心动,人们才会付诸行动。而行动之后,才会有感动、激动、欢声雷动……这本《爱丁堡艺术节》,是让你心动的开始。(崔莹)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白昕桐:一个虚拟故事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 《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