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霓虹灯下的哨兵”有了新注脚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霓虹灯下的哨兵”有了新注脚

来源:文汇报2024-05-24 10:10

  作者:王筱丽

  从艺40余年,越剧名家许杰在舞台上穿军装的机会屈指可数,更不用说和一众男演员们英姿飒爽地集体与观众见面,“大家的精气神都聚在了一起”。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的红色舞台作品展演剧目,上海越剧院原创现代大戏《好八连》昨今两晚登陆天蟾逸夫舞台。

  创作灵感源自一代人的记忆《霓虹灯下的哨兵》,《好八连》从中拓展出现代叙事,让“好八连”精神在当下继续闪耀。“在上海解放75周年到来之际,《好八连》的上演对于上海越剧人来说意义非凡,我们努力向观众证明,越剧始终贴近时代,拥有广阔的创作空间。”许杰说。

  锻造军人气质,演员为角色军训

  在演出后台,1949年“好八连”的行军包和当代八连战士的背包整整齐齐地紧挨在一起。剧中,相隔70年的两代“好八连”也正是因为军魂的传承密切地连接在一起:2019年,一场特战考核即将开启,新兵秦小军才能出众,却露出年轻人自我和浮躁的心态。为将其锻造成真正的八连战士,指导员严斌费心筹谋。而多年来以精神支柱给予其力量的,便是因1962年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而家喻户晓的八连第一任指导员路华。

  接到“严斌”这一角色,演惯才子佳人的陆派小生徐标新内心有过犹疑:“这个角色太难了,没有小生的框架可以套,没有程式化的动作可以借鉴。”经过思虑之后,他下定决心,就像代代相承的“好八连”一样,身为中生代的他,应当给年轻的后辈男演员们做个榜样。创排初期,为更好地塑造演员的军人气质,剧组特地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军训,由八连退伍教官全程指导,训练内容涵盖了队列、拳术、体能、行军、战术训练等。

  正是这一次体验,让徐标新对军人有了切身的体会。8月份的酷热天气里,走单边桥走到双腿双臂发抖,但仍要紧紧抓住链条,以防掉入水中;匍匐前进,汗水粘着飞虫吸进鼻子,仍要奋力接近终点。“军人的信念和坚韧,那时候我充分地体会到了。”《好八连》演出前,徐标新暂时“清空”之前的传统戏记忆,一遍遍回味军训时的时光,“站在台上的一刻,我和严斌真正地融为了一体”。

  “好八连”精神永不过时,戏里戏外皆有传承

  说好军旅故事,离不开对军旅生活的深度了解。据《好八连》编剧莫霞介绍,主创团队曾先后七次赴“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在部队采风、交流、座谈,参观宿舍、训练场地等,并与八连第26、27任指导员、连长及业务骨干长期反复交流。作品里战士对头盔的深沉情感便是来自采风。演习与真实战场不一样,没有生死,但战士的头盔相当于头颅,当战士在演习中被判定为“死亡”时,必须摘下头盔。看到战士们珍视头盔如同珍视生命,主创深受震撼,并将此嵌入剧中。

  上海越剧院第十代演员冯军和其饰演的“秦小军”同样年轻,这也让他对人物从小自私到最终成熟的转变过程更有体会。“这个角色既复杂又简单,他有着丰满的人性。我不想回避他的一些暗面,更想展现出他如何一步步受到好八连精神的激励,完成蜕变。”因为《好八连》中的作战场面,冯军还用上了过去在戏校学《盗仙草》《挡马》的武戏功底,这才有了剧中抢背、下高、飞脚等一连串精彩展示。

  “震撼、好看、越剧味浓。”第一轮演出过后,观众给出了最直观的反馈。越剧戏迷爱听唱腔,《好八连》不因是现代戏就忽略了剧种本身的特点。演出中,陆派、尹派、范派、徐派、袁派等悉数登场,几乎是一人一流派。根据剧情需要,演员们作出调整。为了展示出军人的沉稳,徐标新在清丽飘逸的陆派基础上加强胸腔音,并吸收了沪剧、锡剧男演员的演唱方法。与此同时,作品也凸显了越剧长于抒情的风格特色,着重刻画了战友情、母子情、夫妻情、姐弟情。

  戏中有传承,戏外同样是几代越剧演员的接力。今年恰逢上海越剧院男女合演团成立65周年。“《好八连》这部作品和永不过时的八连精神,对于我们演员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徐标新对记者表示,“越剧虽然年轻,但没有停止过发展的脚步。我们会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向观众演绎新的故事。”(王筱丽)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白昕桐:一个虚拟故事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 《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