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燃烧的麦田》:书写内心的“双城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燃烧的麦田》:书写内心的“双城记”

来源:海南日报2024-06-24 09:14

  作者:刘 敬

  “韩浩月这部散文集可以说是书写自己内心的‘双城记’,从日常生活的各个维度表现了一位内心细腻敏感的当代中年知识分子的心灵画像。”这是一位名作家对散文集《燃烧的麦田》的由衷荐言,可谓一语中的。该书是百花文学奖获奖作家韩浩月继“故乡三部曲”(《错认他乡》《世间的陀螺》《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之后在散文领域推出的又一部力作。

《燃烧的麦田》:书写内心的“双城记”

  《燃烧的麦田》 作者:韩浩月 版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时间:2024年1月

  故乡的麦田,是乡亲们祖辈的精神图腾。从苗儿青青,到金穗沉沉,那一望无际的麦田裹挟着一代又一代乡亲的悲欢啼怨,喜怒哀惧,日里夜里,于广袤的田野汹涌澎湃,于单一的梦境颔首低眉,复以铺天盖地的尖锐之芒,默然无声地刺穿了青春的韩浩月们的心灵之翼。于是,动摇,挣扎,裂变,最后,孤注一掷,抬脚向远方——那儿,有着乡村与麦田无可比拟的繁华、绮丽与热闹;那儿,高楼林立耸苍穹,霓虹炫目幻亦真,蒸腾着、散溢着、漫卷着几乎让每一个麦田人都无法自持更无力抗拒的千种风情,万般诱惑——没错,那儿,就是城市。从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到一个时时回望麦田的“城市人”,其间的困顿与惶惑、犹豫与执着、尝试与追寻,其间的清醒与迷醉、洞察与深思、残酷与诗意,都在韩浩月从容细腻、力透纸背的笔触里“昨日重现”,令同样从麦田里走出的读者,如我,一次次在心田深处燃起熊熊烈火,耳边亦同时响起故乡深情的呼唤……

  全书分为“陌生之地”与“带你回故乡”两辑。“陌生之地”里的多数篇章,写作背景多为一线城市(京城)。作者以资深时评人、影评家的身份,以一个冷静观察者的立场,匠心独运地通过对个体生活真实、客观的描摹,来巧妙传达出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即那些在城市打拼多年,甚至数十年,纵携妻将子成功落户,车房皆备,但生命的根系仍迢遥地连缀着麦田与故乡者,他们与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间,有着怎样的或紧张或疏离的关系。而“带你回故乡”一辑,纸页间弥散的多是离故土麦田并不算太远的小县城独有的气息,一个个小人物喜乐烦忧的背后,是对大时代变迁的精微彰显。作者通过对“一名返乡者时刻处于变化中的心态剖析,以立体、流动、感性的笔触,忠实记录一代人永远的‘漂泊者’姿态”。毋庸置疑的是,京城也好,县城也好,每一条道路,都通往故乡的麦田。

  “从候车室,到出生地,离家的人,一生都在寻找回家的路。”既是农村人,又是城里人,双重身份竟可以在岁月风雨中互为镜像。只是,乡村记忆不泯,城市规则塑人——就像作者曾经生活过的“宇宙小镇”,并非在世界边缘,从京城前往,也就“一脚油门的事儿”,但相较于京城,仍可能判若云泥——小镇就是小镇,不管其名号有多么响亮。然而,热情的太阳从不势利,那万丈光芒同样会照彻小镇,照亮小镇人的心坎,以致他们会坚信,在尘埃里看星星,看月亮,或会更明亮,也更难忘。那些日常混迹于小镇的导演、编剧、记者、诗人、画家、自由撰稿人等等,虽同为异乡人,命运常起伏,生活多波折,但,跌倒就爬起,梦想不曾灭,正如作者所说的:“不管怎样,烧过的麦田在第二年依旧浩浩荡荡,总是可以那么轻易地让大地的伤口愈合。”甚而,也有酒来也有诗,赏花赏云赏美人,竟至于恍惚间陡生“他乡是故乡”的错觉。

  作家的语言简洁朴素、干净纯粹,在形象与节制中,又难拂悲悯,暗蕴哲思。或是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作家于有意无意间“忘却”了自己时评人与影评人的身份,尽管那漫天掩地的银针般尖锐无比的麦芒们,没日没夜地戳着他的内心,但他却不愿“以牙还牙”,反把这种无形的痛苦与折磨,以冷静温情的抒写“上升为一种美学情感”——四十多年了,这个村庄,这条路,像是根本没有变过。虽然我变了,且变化很多,但是每一次走在这条小路上,我都会被打出原形,那是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他心怀苦楚,对着清冷的天空发誓,一定要走出这个地方……事实上呢,源于麦田源于故乡的每一点风吹草动,都固执地牵系着“我”异常敏感的神经,还乡常常成了不二选择。

  此外,颇值一提的,是书中穿插了20余幅画作,星空、麦田、小镇、山野……皆精选自梵高的作品,或静谧,或温暖,或恬淡,或壮阔……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让人眼前一亮,心灵在瞬间得以抚慰。(刘敬)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天雄鹰》:军旅剧创作的传承与创新

  • 《“520”的变奏曲》:“现实”面具的荒凉底色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