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明月照天山—林则徐在新疆》:妙遣音声铸伟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明月照天山—林则徐在新疆》:妙遣音声铸伟人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7-22 15:39

  作者:曾镇南

  每当夜深人静聆听广播连续剧《明月照天山——林则徐在新疆》时,我都会被这盈盈入耳的音声打动,在脑际鲜明地浮现出一位令人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闽人先贤的声像,仿佛林则徐从遥远的道咸年间,随着广播剧的音波,来到了这人世间,将故事幻化成了独特的声光。

《明月照天山—林则徐在新疆》:妙遣音声铸伟人

  该剧回顾了林则徐在新疆以罪臣、戍卒的身份忍辱负重,积极参与新疆的屯垦、水利、塞防等治理政务时做出的业绩。过去因种种历史原因,有关这段故事的正史语焉不详,野史逸闻访而未曾理通,既未得到史家的考订虚实,也不为新疆之外的大众所详知,是林则徐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进入新时代以来,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新疆史志工作者刘长明、周轩综合了近些年的众多史学成果,编著了《林则徐在新疆》一书。该书成为了广播剧创作的史料库,为广播剧的创作提供了优而裕的素材。

  《林则徐在新疆》一书从林则徐远戍入疆、流放伊犁、南疆勘地到终获赐环、奉旨回京的史事中,梳理出了一条以时间线、地理图、人物志、风情画为结构的章节体系,并用穿插倒叙的方式,把林则徐在新疆的即时性记事,与林则徐在内地的历时性简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历史巨人的形象完整地付之于笔端。这种严谨又灵活的组织形式,对于广播剧的情节构建是有启发意义的。

  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究竟应当如何取舍?处理的轻重、详略,应该依据怎样的艺术法则?从这些关键肯綮的创作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编剧的经验和创新能力。为了突出主题、塑造人物,该剧把林则徐在新疆的流戍生活作为重心和主干。此外,新疆作为故事的背景地,还突出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情等特色。

  广播剧作为一门集文学、音乐、戏剧于一体的单独的艺术门类,需要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保有虚构的艺术空间。这是发挥其以声移情、以声构象艺术特点的关键,也是现代广播剧在处理虚实关系上的核心问题。编剧采用了叙事实少虚多,写人实多虚少的原则,在表现人物性格时,采取典型化中的集中、鲜明、雅正的统一格调,以达到强化全剧艺术感染力的功效。

  广播剧共分三集,讲述了林则徐在边疆兴修水利、屯垦戍边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剧中不仅描绘了林则徐体察民风边情、关注维族同胞生计的形象,更展现了他过人的智慧与勇气,让听众深刻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厚度与光辉。此外,该剧还细腻描绘了林则徐与布彦泰、魏源、左宗棠等人物的深情厚谊,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展现了时代风貌。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重温,更是对林则徐精神的一次传承。

  广播剧《明月照天山—林则徐在新疆》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使无声的剧本变成声调繁富、活泼交流、节奏多变的立体声音体,以语音话声艺术地呈现戏剧冲突,取得了时而暴风骤雨、时而清风明月的演播效果。剧组汇集了多位资深演员。在导演的调配和指挥下,演员们不仅把握住了全剧的总基调和总意蕴,还展现出了每个人物角色的个性,让观众感受到了人物在不同的细节场景中的感情变化,用声音的丝缕塑造出一个个丰富饱满人物形象。

  广播剧要表现的剧情和人物,是靠演员一句句、一字字朗诵出来的,因此对演员识字、辨音、归调有很高的要求。汉语有四声,“平、上、去、入”的声调,实际上是高低不同、轻重有别的音调。循此音调变化诵读文章诗词,也就使得诵读带上某种音乐性了。文学中美的文字是一种音律的文字,绘画的文字。以创造性的语言创作文学作品,自然天然地就带着音乐性。因此,我们在美的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性的节奏与协和,也可以看出空间的形相和色彩。

  以广播剧《明月照天山》的立体声音体的总体演播艺术效果而论,使我想起了《乐记》中所描绘的通感奇效:“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在如万斛珍珠播发的跌宕起伏的诵读声、音乐伴奏声的协调交融中,林则徐在天山的鸟道间,在雪湖的岸涯旁驱柴车而行,披风沙而寻路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饱满起来。他和他的亲友师生们在逆境中,时而引吭齐讴,时而散淡吟咏,有的白头对雪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的青春尚年少,相恋相吸,逸兴湍飞向未来。维族、哈萨克族、满族、汉族,乃至我们的闽粤移民,共同生活在新疆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共同诵唱着一曲缅怀先贤、尊崇伟大、弘扬文明、创造未来的历史交响曲。原来,以耳为目也能看到如此骨格端翔、沉郁顿挫、激扬声光的历史活剧。

  (作者系文艺评论家)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