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陆小曼前夫”标签外的人生:斯坦福博士书写祖父王赓浮沉一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陆小曼前夫”标签外的人生:斯坦福博士书写祖父王赓浮沉一生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4-09-07 08:46

  作者:张杰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观众,在欣赏徐志摩、陆小曼的旷世奇恋时,应该不太会格外关注那个戏份很少的角色——陆小曼的前夫王赓。

  然而历史的奇妙就在于,世事总有机会告诉你,用“陆小曼前夫”的简陋标签和道听途说的传闻,去概括王赓这个历史人物是很不恰当、不公正的做法。王赓的人生远远不只是他跟陆小曼那段短暂婚姻,他不是别人故事的背景板,他是自己故事的主角。

  2024年8月,《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王赓亲孙女、斯坦福大学古典学博士王冬妮历时数年钩沉多国档案史料,并访遍亲友书写而成。其中涉及王赓的留学时光、性格特征、情感经历、牢狱劫难、抗战风云等,详细梳理出了一个迥异于野史形象的王赓。

  作为历史记录的一种形式,家族史书写和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和公众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学者马勇对这本书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特别强调,王冬妮写这本书并非仅凭亲情去为爷爷翻案或抒情,而是以专业的历史学训练,搜集大量资料和家族记忆完成,是一次严肃的近代史题材的非虚构写作。这本书给他带来了“颠覆性认知”。他由此意识到,王赓是一个很值得去重新研究的历史人物,通过对王赓的研究,会补齐曾经模糊的节点,让一些人物之间的关联更加明了,对促进中国近代史更深一步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百年前

  一位江南少年沉浮曲折的一生

  王赓的故事,是一个聪颖、勤奋的江南少年奋斗的故事,也是遭遇背叛、挫折依然坚持善良和正直的故事。王赓1895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嘉乐堂,一个旧式簪缨之家。幼年进私塾接受传统开蒙教育,在办学理念极为超前的私立中学“安定学堂”就读。该校的历届校友中出现过茅盾、钱学森等知名人士。十六岁的王赓品学兼优,通过选拔考试成为庚子赔款留美学生。同期同学中有胡适、梅贻琦、竺可桢、赵元任等人。1915年王赓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来考入西点军校,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八名西点军校毕业生之一。

  1918年,王赓学成归国在军政界任职。1919年他随团出席巴黎和会,结识了陆征祥、顾维钧、张君劢等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并由此与梁启超结下师生之谊。1923年,28岁的王赓被任命为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同年晋升陆军少将。一颗军政新星冉冉升起。

  此时的王赓,与陆小曼刚结婚一年。在外地出差的王赓担心生病的妻子在家冷清,会特意写信给自己在北京的朋友,让其帮自己照顾小曼,引导她到“甜美和光明”的路上去。虽然不是徐志摩那样的浪漫派诗人,但王赓也有浓重的文艺气质。在普林斯顿大学,王赓攻读的是文学学士学位,他对莎士比亚的迷恋和热爱令母语为英语的美国同学都自叹不如,也因此收获外号“老莎”。因为接待到访中国的泰戈尔,徐志摩和陆小曼有了交集,王赓的人生从此被改写。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从济南到达北京东站。在接待的人群中,除了梁启超、徐志摩、林徽因、林长民等人,也有王赓。原本跟陆小曼是朋友的徐志摩,赢得了陆小曼的爱情。在周围人劝说下,经过一番痛苦挣扎的王赓选择放手,与陆小曼离婚。徐志摩和陆小曼1926年结婚时,王赓送上厚礼和一幅亲笔字“苦尽甘来方知味”。与陆小曼分开十多年后,王赓有了新的家庭,1939年他经人介绍与一位普通女子结婚成家,育有一双儿女:王兴安、王盛宏。《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的作者王冬妮即王兴安之女。

  除了婚变带来的重创之外,王赓在事业上也经过一场无妄之灾,身染重疾,仕途亦急转直下。那是在1932年淞沪抗战打响之后,王赓在上海突然被日本逮捕关押,随后获救。官方调查判定王赓因为“擅离戒严地点”,被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比牢狱更让王赓煎熬的是,社会上开始有传闻王赓带着十九路军部署地图和作战计划去了租界,文件落入日本人之手,有卖国嫌疑,在当时被称为“王赓事件”。

  事情真相到底是怎样的?王冬妮围绕“王赓事件”,尽力做了缜密的还原和澄清。“作为亲人,我们当然相信他是无辜的,他不会做出传闻中的事情。但是进行历史研究和书写,需要客观的实在的证据。”王冬妮在书中特别详细提到,王赓被抓之时,身上并没有军事文件被日本人带走的最有力最直接的证人是莫雄。当时莫雄的职务是税警总团的总参议。莫雄称王赓出事的那天,王赓将一大堆绝密档案悉数交给他保管,并告诉他自己要去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探访西点军校的美国同学。这一点也与陆小曼写的澄清信中的相关核心信息是一致的。此外王冬妮还找到日本外务省内部档案的记录、王赓向蒋介石作出说明的信函,从多个层面有力证明,关于王赓卖国的传闻纯属子虚乌有。

  这次经历让王赓的健康受到巨大损害,内心也深受折磨,但他并没有就此沉沦丧志,而是继续默默积蓄自己,希望有机会再为国效力。抗战全面爆发后,王赓再次得到信任,受命出山。1942年,肩负着外交使命的王赓再次踏上了前往西半球的旅程。虽然此时他患有严重的肾病和心脏病,健康状况极度不宜车马劳顿,但他毫不犹豫地登上从印度洋赴北美的飞机。因为他确信这次出行将会促进国际合作,从而联手击退日本侵略者。然而,他最终病逝在这趟旅程途中,年仅47岁。客死异乡的王赓,葬在埃及首都开罗。

  “那个听着吴侬软语长大的江南少年肯定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常伴他左右的竟然会是北非的黄沙和烈日——童年里那个烟雨迷蒙、草长莺飞、粉墙黛瓦的江南终究是再也回不去了。”王冬妮在书中写道,字里行间带着对祖父的爱和缅怀。

  百年后

  一位“学霸”孙女与祖父相遇

  一百年前,江南少年王赓走过了被时代和命运裹挟的短暂一生。一百年之后,他的孙女王冬妮恰好学了历史学,还是名校博士,受到很好的学术研究和写作训练。然后她通过写一本书的方式,“遇见”自己从未谋面的祖父。

  在探寻祖父脚步、回味他人生的过程中,王冬妮也逐渐更清晰地意识到,尘封的往事对活着的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她也认为自己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他努力过,也失败过。我爷爷这一生,没有留下来钱财,名声也不大。身为军人不算是战功赫赫,作为文人也没有名垂青史。从世俗角度来说,可以说他是失败的。但100年以后,我去梳理他的故事,发现他身上依然有很多亮光,可以照耀到我,还有其他很多人。这让我确认,评价一个人的生命,除了世俗的层面,还有更高的层次、纬度存在。历史的滚滚洪流牵引着他的一生,但他也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自己的吉光片羽。”

  作为读者,重新了解王赓,也不只是更清楚历史上著名的“徐陆恋”事件更完整的原貌,而是更清晰地看到一个人的存在:少年时代勤奋努力,青年时代出类拔萃学业有成,收获过温暖,也遭遇过背叛,受到过误解。面对一次次挫折,他内心有剧烈挣扎但并没有全然崩溃,而是保持自己的信念。或许,今天我们“穿越”到时间的过去去看清楚一个历史人物,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张杰)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李玥阳:看《素食者》中的多视角叙述

  • 高 翔:大众文化场域中古典神话的当代演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