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段昱竹
如果说好莱坞银幕是调色盘上的斑斓色彩,那么黑色电影就是其中最深邃的一笔。它用黑色的笔触勾勒人的阴暗面,以黑夜里最神秘、最诱人的魅影带领读者窥视情感深渊中的隐秘裂缝,触碰人性深处的复杂与幽暗。《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一书,如同一座桥梁,引领我们步入这个充满张力和复杂性的黑色电影世界。
作者郝建教授选取了从经典好莱坞时期到当今的优秀佳作,包括《低俗小说》《唐人街》《雌雄大盗》《银翼杀手2049》《黑社会:以和为贵》等,详尽解读了这些影片中的情感纠葛、人物塑造以及社会背景。他深入挖掘了电影中的人物性格,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展现了人物在道德灰色地带的挣扎和冲突。在分析黑色电影时,本书并不局限于电影文本本身,而是将电影文本与文学、哲学和美术进行融汇,以跨学科的视角展现黑色电影的多元魅力。同时,书中还探讨了黑色电影与当时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介绍了黑色电影在好莱坞电影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如何反映和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在作者笔下,黑色电影不再仅仅是银幕上的光影变幻,而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与影。
黑色电影,正如书中所阐释的,是“弘扬非理性,展示血腥和杀戮的美,铺陈邪恶的力量”,邪恶、非理性、反人道的力量在银幕上肆意横行,挑战着正能量与人道主义的底线。迥异于悲剧的悲壮之美,黑色电影总是悄无声息地释放绝望的气息,就像电影《唐人街》结局那缓缓拉远的大远景,带着沉甸甸的压迫和现实的质感,凝视着那些无助的牺牲者。在这个画面中,唐人街的每个灵魂都如同被困在迷雾中的羔羊,彷徨、无助。黑色电影当中的“黑色”,抛开德国表现主义的摄影风格来看,更多的是关于人类内心深处幽暗意识的写照,它揭示了人性中难以言说的阴暗面、难以排解的悲观与恐惧。而这种情绪又进一步转化为一种对人性的反思和质疑,同时揭露了异化社会如何吞噬人性中善的一面。
除了对黑色电影本质的挖掘外,还需留意电影当中的“不在场的人”。这些人在银幕上或许仅留下淡淡的剪影,然而,他们的影响,却像幽深的涟漪,不断激荡着故事的波澜,左右着角色命运的轨迹。他们可能是失踪的亲人、逝去的爱人、背叛的朋友,或是那些隐藏在幕后、操纵一切的黑暗势力。在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纠葛中,人性的黑暗面被无情地揭露在大众面前。
在内容上,从《双重赔偿》中暗流涌动的欲望与背叛,到《出租车司机》中孤独灵魂的挣扎与救赎,本书不仅收录了很多影史经典,还有相对冷门但同样闪耀着艺术光辉的作品,如展现人性复杂与残酷的《冰血暴》、探讨爱情与婚姻的脆弱与坚韧的《消失的爱人》等。除了好莱坞的黑色电影之外,全书还跨越国界,探讨欧洲的艺术电影、亚洲的武侠片等世界各地的电影作品,其中包括了讲述警匪纠葛与人性抉择的《无间道》、聚焦女性命运与权力斗争的《血观音》……这些作品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黑色电影的共性和差异。这种全面的涉猎不仅使得本书在内容上极为丰富全面,更让读者在享受电影艺术的同时,也能够深刻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此外,作者还详细探讨了电影史上的关键人物和事件,梳理了黑色电影的起源、成长与变革,以及它与好莱坞制度、政治背景、社会变迁等因素之间的紧密联系。阅读、了解得越深入,脑海中关于黑色电影的面貌就越是清晰、全面。那是斑驳的街灯、昏暗的角落、飘忽的人影、冷漠的眼神、沉重的呼吸、无声的呐喊,是正义与邪恶、爱与恨、忠诚与背叛的纠缠。
面对这来自银幕背后的质疑,我们的内心又将如何回应?是选择坚守信仰,还是在这黑暗的洪流中迷失方向?书的末尾给出了答案,“面对黑暗和荒诞,我们必须自己面对,必须用自己的选择来确定自己的人性归属”。当光明驱散罪恶阴霾,黑色银幕便成了心灵触及深渊的桥梁,悄然引领我们走向自我救赎的彼岸。(段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