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苔藓森林》:视而不见的小而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苔藓森林》:视而不见的小而美

来源:文汇报2024-09-22 09:22

  作者:杨河源

  1973年,经济学家舒马赫写出《小的是美好的》一书。在舒马赫看来,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类,应珍惜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将健康、美好与持久作为土地管理的主要目标。为了达成这仨目标,就得在巨无霸机器大生产和以简单工具求个体饱足之间,走出一条适应生态学规律的中间技术新路。这条新路,既小而美,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苔藓森林》:视而不见的小而美

《苔藓森林》 [美]罗宾·沃尔·基默尔 著孙才真 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读完美国森林生态学家罗宾·沃尔·基默尔的《苔藓森林》,我深为苔藓的小而美而感动。在书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德氏小壶藓、北方卷叶藓、大拟垂枝藓、狭叶并齿藓、虎尾藓、长叶青藓、羽裂同蒴藓等诸多苔藓种属的生长环境和繁衍策略。专业研究者之外,读者完全可以忽略作者提到的一干苔藓专称,完全可以大而化之,哪怕苔藓地衣不辨,依然不妨碍领略生命演进的微妙、壮美、婉曲、动人。苔藓是造壤的媒介,是生命的先锋,是演替的桥梁,是孕育的胎房,应该得到人类的关注与敬重。

  “在距今3.5亿年前的泥盆纪,出现了最原始的陆生植物,它们离开水,试着在陆地上生存。这向陆地迁移的先锋,就是苔藓。”其时的陆地,特别不宜生存:扎根无土,呼吸乏氧,风狂雨猛,寒热不节。苔藓所面对的,到处是体量巨大的贫瘠岩石。“作为亲密的伙伴,苔藓熟知岩石的轮廓,它们记得水流过裂隙的路线。”“苔藓销蚀着它们的表面,一点一点地让岩石重归于土,这些绿色的生命像冰川一样强大。”有了苔藓的拓殖,后续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的轮番演替才有基础,扁形、线形、环节、节肢、两栖、爬行、鸟、哺乳动物才有了稳定持续的食物来源。

  这漫长的造物之功,得益于苔藓发明的一个生殖策略:“为了应对干燥陆地上的繁殖困境,苔藓做出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创举。卵子被妥善地保护在雌性生殖器中,而不是直接落到水上。如今所有的植物,从蕨类到冷杉,都采用了这一最早由苔藓发明的策略。”植物如此,即使“进化树”最顶端的人类,也依样画葫芦。但有性生殖毕竟高耗低效,因而苔藓除了孢子有性生殖外,还选择了全新的替代方案——无性生殖。芽胞、球芽、小枝,任何一个小小的碎片,只要落到些微湿土上,无论得到的是直射光、折射光、散射光还是反射光,哪怕一丝或者片刻,苔藓都能成长为新的植株,拓殖新的领地。相比而言,人类今天所自得的克隆技术,在苔藓看来,可实在是小儿科。苔藓如此能耐非凡,我们却视而不见,因为它太小,细微得不值一提,柔弱得吹弹即灭。

  以大为美,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的偏见和短视。“小并不意味着失败。以任何生物学度量标准来看,苔藓都很成功:它们在地球上几乎每个生态系统中都有栖居,多达22000个种……苔藓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微小生境里生存。”道路裂隙、乔木枝丫、甲虫背上、悬崖边缘,“苔藓完美适应了在微小空间的生活”。岩石表面、树皮表面、倒木表面、常绿植物覆盖的地面,任何类似的边界层,些微的保温保湿效果,就能让“不可能与高大植物争抢阳光”的苔藓们繁衍生息。“能在边界层生存,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优势,苔藓找到了自己生长的领地,在那里,小就是它的资本。”“苔藓占据了其他植物因身形过大而无法栖居的那些空间。它们的生存之道,是对小的赞美。”

  小,也并不意味着荒寒。苔藓之小,富比雨林。地球生态体系当中,雨林物种之繁,允为第一。而热带雨林孕育出最丰富的生境和物种,从阴湿的地表到高高的林冠,没有一寸光秃的表面,林林总总的动植物都已特化,以适应光照和湿度的梯度变化,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掠食者、分解者,形成关联紧密的生态链条。“苔藓的微缩世界与热带雨林之间的相似性”能让作者这样的行家惊奇,当然更能让我这样的外行咂舌:“森林地表的1克苔藓——差不多一个杯子蛋糕大小——能容纳150000只原生动物、132000只缓步动物、3000只弹尾虫、800只轮虫、500只线虫、400只螨和200只蝇类幼虫。”这段引文最后,我都忍不住想加个惊叹号。

  小,也不意味着陋。譬如,“苔藓必须保持湿润,好让魔法般的光合作用顺利发生”。缺乏深长根系的苔藓,为捕捉往低处流的水,特别演化出又长又细的直立叶,有的“叶上还长着密密的毛,有长长的会反射强光的尖端或者极小的细刺”。“苔藓的每一片叶都被打造成‘水房子’……就连叶的微观表面也是精心雕琢,以吸附和留住薄薄的水膜。”“苔藓的每一个部位都是为了让植株与水更加亲密而生。从苔藓丛集的外形到它枝条上的排列密度,再到最小的那片叶的微观表面结构,所有这些特定都是为了留住水。”可以说,为了留住水,苔藓无所不用其极,从细部,到单株,到“苔藓森林”。因此,我们平常所见苔藓,都生长在常年阴湿之处。但要以为苔藓离不开阴湿,那也大错特错。“苔藓也会在干燥的地方栖息,比如正午的太阳下暴晒的岩石,干燥的沙丘,甚至沙漠。树的枝干在夏天仿佛一片沙漠,在春天则是一条河流。只有那些能容忍这种两极化的植物才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来。”比如,树羽藓。“大多数苔藓对于干旱导致的死亡是免疫的。对它们来说,脱水只是生命中重要的停顿。”

  能忍受极端干旱,寄居森林枝干之上,特化出繁多捕水结构的苔藓,为森林这一固体水库,提供了最为靠谱的库容。“在哥斯达黎加一处苔藓丰富的云雾林中,每公顷森林里的苔藓在单次降雨中就能吸收5万升水……即便一场雨已经过去好几天,长满苔藓的树干仍然饱含水分,慢慢地释放着上周的雨水。”不必遥远的哥斯达黎加,任何去元阳哀牢山的游客,层达数百上千级元阳梯田,是观赏的必选项。元阳梯田任何一处,都远大于25°这宜耕坡度,保持水土的压力,也许举世无伦。如果雨量稍大,土埂必然崩塌。之所以梯田历千年而巍然,根本原因就在俯瞰干旱河谷的梯田顶端,是茂密的森林,是森林中的苔藓,平稳不断地释放着供养梯田的宝贵水分,成就这块世界遗产。

  速生桉、皆伐林的蓄水能力,与原始林相比,天差地远,关键就在于过度扰动,让以蓄水为天职的苔藓无法立足。“没有一片蓄水的森林,再多的降雨也无济于事。在同等雨量的情况下,流经皆伐林场的溪流携带的水流,要比流经一片森林的溪流多得多。”径流的峰谷,因没了森林苔藓的呵护,而极为扩大。雨季,“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旱季,赤地千里,河干井涸。类似变化,吾乡戊戌一炬之后,家母童年走亲戚所可乘船的河流,就在旱涝两端打摆子,无复旧观了。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当下某些城市环卫的远离自然。广场不必说,就是树篱、草坪、花坛,甚至因快速城市化而保留为公园的荔枝林和龙眼林,环卫工也以剪、锯、夹、锥,总之使用各色工具,频繁清扫落叶,荡涤苔藓,裸出干净的表土,任淋溶作用强烈的南国,加速水土流失。这和本书作者批评的那位“炸掉一处悬崖以窃取苔藓”,以营造出自然老庄园氛围的匿名金主,本质相同,都在杀死森林、土壤、河流、真菌必然“感谢”的苔藓。

  不禁怀念老家的那口村井了。条石青砖甃砌的水井,水桶触碰不到的砖缝,苔藓密实青翠,水井四角苔蕨丛簇。井口的苔藓,应更加生机勃勃了吧?(杨河源)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