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素心真人:探寻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素心真人:探寻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来源:北京晚报2024-09-28 10:35

  作者:孙陆军

  在《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生平游记》两年之后,张君民又推出新著《遇见陶渊明——陶渊明心灵游记》,时代从风云变幻的大宋王朝跳跃至刀光剑影的魏晋之际,风格由酣畅淋漓转为清远淳古,颇得苏公“随物赋形”之妙。

  何以有此变化?按照作者自云:东坡先生已是真性勃发、“千古风流人物”,何以尚拜渊明为不可企及的文章高峰、节操典范?——所谓“渊明吾所师”“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带着这种疑问,作者将目光再度前移六百多年,聚焦在这位浑身静穆而又面目飘渺的“田园诗人”身上。其主线便是追溯剖析传主之人格节操之形成,“遇见”陶渊明的时代、家世、文化浸染、生平实历、诗文作品,以期还原真貌、洞悉心灵。

  时代、人格与文格的交融互织

  《遇见陶渊明》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时代勾勒清晰明快,简明扼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黑暗的时代,要能捋清其间的政治纷争、权力更迭、历史消长,非下一番大功夫不可。而作者却能游刃有余、娓娓道来,不见局促窘迫之感。陶渊明处于晋宋之际,而著者却从东汉和帝切入,长辔远驭,追根溯源。

  第一章“时代”的总题为“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虽借用陶氏《停云》诗句,亦可见识见。这一章下,“丛林法则”“魏晋风度”“无奈的反弹”这三节标题继而揭示了时代真相:“知识与仕宦的世袭,是形成士族门阀的主要原因”,“累世相传历数百年而不坠的经学之家就成了所谓的‘门第’”;“苦难孕育辉煌的艺术”,“酝酿出另外一种生命力量”。这种历史的叙述其实贯穿始终,不仅仅限于开篇,使得人物的活动始终有背景可查,“随叫随到”,显示出著者对历史的熟稔。

  其次,陶渊明的诗文成为研究的重心。不仅对其家族的梳理从《命子》一诗开始,而且陶渊明本人的生平经历、所思所感亦大都通过诗文为证,所以该书从框架上可称人物传记,但却以诗文作品为核心分析内容。这不仅仅由于传主的生平经历比较简单(陶渊明一生游宦虽前后十几年,但时仕时隐,断断续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乡村度过,琴书自娱、躬耕劳作,缺乏如苏东坡般惊涛骇浪的宦途生涯),而且诚如宋立民先生在评前作《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生平游记》时所说:“就‘纪实性’与‘即时性’而言,诗词在传记中的‘史料价值’,是不下于书信与日记的,而且其间的情感更为丰富而直接。”故而本书称“心灵游记”,是突破了一般传记著作的写法的,使读者直面传主的情感心理,由此辐射开去,与诗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共同构织成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由点及面。

  如在“先贤”一章中,即让读者逐一了解陶渊明笔下赞美和崇尚的古圣先贤,由此去挖掘陶渊明的精神来源。而在“归隐”一章之“南村素心人”一节,则从陶渊明“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诗句寻索开去,将颜延之、慧远法师、周续之、王弘、殷景仁、张野、羊松龄、庞遵等交游对象纳入叙述行列,既展示了传主的平生事迹,更扩充了历史与文化的空间。

  当然,更重要的是全书对陶渊明精神世界的合理而优美的发掘论述。从“那可是当时开得最卑微、最朴素的一朵文艺小花”,到“他的文学世界成为其后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归宿”,其人格质素何以形成?作者认为,陶渊明一方面“有着曾祖父陶侃出身寒微所具有的质朴和勤奋”,另一方面“也有着外祖父孟嘉士族阶层所具有的高贵与镇静”,陶渊明追溯与寻找着的是一种荣耀、一种高贵,甚至是一种不屈、一种规律和选择。家世背景成为陶渊明性格人品的重要基因。

  放眼陶渊明短暂而又漫长的五十六年人生,作者指出那是“一条人格与文格交融互织的人生脉络”,是“一条以儒家的仁厚、孤介为主线,伴以道法自然的率真与知足,形成他独有的穷困潦倒却又自足尊严的奇妙人生之路”。从质性自然、委怀琴书的少年时代,到“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的生命转折,再至彻底归隐田园、以至晚年,勾画了柴桑古村落里美丽静谧的生长环境、“弱年逢家乏”的物质条件、儒学根柢的奠定、四仕四隐的原委,再现了陶潜不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个性,同时“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雄豪健壮亦是其本色。尤其“唯《闲情》一赋”这一节,更是将少年(一说丧偶之后)渊明的细腻浪漫表现得奇妙华美,“秀出天外”。终身不废人事的靖节先生的深情于此可见。至于“逃禄的根源”,则以《感士不遇赋》为审视对象,指出“称情适性”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陶渊明一生所坚持的法则。

  从桃花源到归去来

  著者善于裁剪材料、巧妙布局。如“闲饮东窗”一节,将诗人关乎饮酒的诗句典故一并叙述,并统计其一百二十六首诗篇中与饮酒有关的文字,共九十多处。可以说,陶渊明“把酒大量地写入诗中,几乎篇篇诗中有酒,可谓有史以来第一人”。而在他《饮酒》组诗二十首中,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批判的诗篇几乎约占半数,说明陶渊明并不是人们通常想象的脱离尘世、超然物外、忘情现实。

  尤其对陶渊明晚年的归结,以“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为题,首先描述的是著名的《桃花源记》:“就像一个迷路在沙漠之中干渴得要死的人,前望茫茫沙海,幻化出烟波浩渺的水面,饥饿与病痛也让陶渊明的眼前幻化出海市蜃楼,朦胧之中,他化作一位渔夫,划着一只小船,顺着一条桃林夹岸、落英缤纷的溪流,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外桃源。”这样的合理想象,对于体察诗人的心境、揭示精神的隐秘颇有助益。而檀道济的接济粱肉与渊明的“麾而去之”,更将病入膏肓的诗人的节操升华为具象。

  全书最后三节“死如之何”“最后的牵念”“归去来兮”,可看做渊明临死前的三部曲,显示出他对死亡的达观、慨叹,对儿女们的骨肉深情。最后作者以一首《拟古九首(其五)》作结:“这位东方之士,神也?人也?陶渊明本人也。”他“清晨出庐,沿着一条青松相伴的山路,攀缘而上,直入山巅。山上白云缭绕,亭台楼阁,‘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这里没有寒冷,没有饥饿”,“那把断了弦的琴也在那里,只是琴弦早已修复。手把琴来,先弹奏幽怨的《别鹤操》,再弹高洁的《双凤离鸾》,激越又悠扬的琴声穿越天际,引来了成群的青鸾”。余音袅袅,回味不尽!

  就是这样,作者以陶渊明大量的诗文本身作传记的资料,辅以相关史料,解释引申,翻译评论,以期获得对传主的全面认识。全书资料详实,取舍精当,不仅使人了解陶渊明本人的事迹,同时历史上的相关高人逸士、道德贤良亦在在多有。

  著者虽云全书完全根据梁启超《陶渊明年谱》纪年纪事,但其间的发挥想象又是传记作者必备的素养。优美的语言与历史的熟稔应是优秀传记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

  通过该书的“四观”,所谓以时观人、以人观人、以文观人、以境观人,我们的确可以对陶渊明有一个较为立体地了解,而不是简单的“田园诗人”的名号及浑身静穆、似乎缺乏情感交游的固有印象。“以‘六经’为主的儒家经典成了主导他一生的核心思想”,除了家族传承的基因,陶渊明人格节操的形成,“更重要的是饱读诗书的文化浸润”。

  对于陶渊明的思想倾向,历来众说纷纭,聚讼不休,其实儒道两家在陶渊明身上得到很好的统一。早在1923年,开创近现代陶渊明研究的梁启超撰文《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提出陶渊明虽生长在玄学、佛学氛围中,其“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却都在儒学”,“他只是平平实实将儒家话身体力行”。梁启超称赞陶渊明是“真人”,其文艺是“真文艺”,并认为陶渊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两句话,真可为最合理的生活之准鹄”。他将“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作为渊明先生人格的总赞。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人都有很好的启发,安贫乐道与随运任化本身就是无法截然划开的,没有对自然之“道”的领悟,是无法“安贫”的,也无法获得天人合一般的快乐,也不会搬柴运水、不避风日。儒家之道亦讲求顺应人情之“自然”,反对隔绝人世、绝情去欲。郭象讲“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便是对儒道两家的调和。在这个意义上,这本陶渊明“心灵游记”,对于我们今天思考生活的合理方式、生命的存在状态、真正的人的价值体现,都有适得其时的作用。(孙陆军)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