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奋斗者孔子大写的人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奋斗者孔子大写的人生

来源:齐鲁晚报2024-10-04 09:51

  作者:明 生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2575年的时间,足以让一段真实的生命历程变得破碎,让一个鲜活的形象变得模糊,仅剩下寥寥几个概念。即便如此也必须承认,直到今天孔子仍然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道德、生活方式。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所著的《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最近由天地出版社出版。该书提炼孔子的十五个横截面,将孔子少贱多能、学琴问礼、相鲁定乱、周游列国、杏坛讲学、删述六经的非凡一生,与“不耻下问”“敏事好学”“为政以德”“推行仁治”“有教无类”“存道垂宪”的言行思想互相印证,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永不妥协的大生命”。

  《孔子圣迹图》之“适卫击磬”

  《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李山 著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孔子:即凡而圣》[美]赫伯特·芬格莱特 著彭国翔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孔子传》钱穆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情绪管理宝典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若问是谁对中华文化人群的影响最大,答案恐怕非孔子莫属。

  自西汉开始一直到清朝晚期,历代王朝选择儒家思想为国家政治的指南,历代读书人都要熟读儒家经典,才有出仕进身的机会,这肯定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在李山眼中,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就是孔子关于人生的洞见,对于如何做个人,做个有品质的人,有长久的启迪意义,至今如此。

  《论语》开篇第一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句就是讲“学”和“习”,尤其是“学”。一个人好学,则上进,不好学,则易俗气。古代如此,现在也一样。第二句是讲要交朋友,《论语》说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当然是提倡交好朋友。第三句,重点是讲“不愠”。“人不知”解释有两种:其一,教人家但人家不懂;其二,我不被人知。两种解释,后一种最有意味。人家不知道我我就恼怒,这样做人算什么呢?

  李山曾说“《论语》二十几岁就读,一些道理,四五十岁才懂”,说的就是《论语》中开篇三句话中的最后这一句。他直言,说这句话难懂,不在它的字面,而是人们不易把它当回事,不照着去做。这关乎读《论语》的要领:切己。读《论语》,最重要的是态度,不是从中学点古代知识或文言词汇,而是学做人的智慧。“人不知而不愠”,孔子说能如此才是“君子”。反之,如果“愠”了,岂不是“小人”?“愠”还是“不愠”,小人还是君子,都在一念之间。

  这就是儒家学问要领性的内容,用现代的话来说,它关乎情绪的自我管控。人生活在世界上,与人交往,不论是谁,生气、恼怒,即意味着交流失败,哪怕是跟家里人。承着《论语》的道理而来的《中庸》,又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仍然是情绪管控问题。人有诸多情绪,这是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可也会让人生面临一大难题:协调好各种情绪,遇事不让情绪做主,这是大学问。这一学问做好了,用《中庸》的话说就是“中和”,就能得“天下之达道”。

  在任何一个时代,不管老少,戾气重的人可不算少。这让我们读《论语》别有一番感受。由此,读点《论语》确实是必不可少的。

  “即凡而圣”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是什么机缘让他发现“仁”“恕”的道理?李山认为,汉学家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一书的观点很好。孔子是有生有死、有喜怒哀乐、有儿有女的普通人,亦即他是凡俗中的人,他的不同在于他能在凡俗中成就神圣的人生,这就叫“即凡而圣”。

  孔子成就非凡,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具体说是好学。《论语》开篇第一个字就是“学”,“学而时习之”的“学”。孔子因好学而博学,博学的孔子创造性的人生事业,首先是“有教无类”的办学,招生不分身份上的贵贱。打破出身论、血统论的言论,在那个贵族主宰一切的时代是十分“忤逆”的,又是十分伟大的。他因博学而有资格办学,他教学主张“有教无类”,是因为他相信,历史创造的文化,只有被更多的人接受,社会文明提升范围才会更加广大。在文化上,人弃我取,也是孔子的不凡之处。西周以来建立的内涵丰富的礼乐文化,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孔子“自卫反鲁,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致力于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由此,孔子开始了儒者的事业,在讲授古典的文献中,提纯知识,熔铸观念,传播理想。

  孔子教学具有现实功用,其目的在改善社会文明状态,即要将不把人当人的社会改造成“仁者人也”的世界。这就需要权力,需要政治,因为“把人当人”必定涉及各种权益的分配。孔子认为当时的从政者有太多“斗筲之人”,他要为社会提供一些有“君子”品格的人。按照这样的教育目标,孔子及孔子之后的儒者,都强调“内圣外王”,即先有刚正良善的品格,然后成就一番立人、达人的事业。李山认为,这方面,孔子未能成功,小试牛刀而有所获的学生有一些,如子路、言偃,子贡的外交官做得也蛮出色,但最有希望的颜渊死得早。

  孔子不是要带人出离这个世界,而是要改善世界。因而他周游列国,却四处碰壁。对此,《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中说过,孔子一生最出彩的地方,在其对理想的坚持,碰了一百多次壁,仍不放弃。孔子游走当时的黄淮平原一带,遇到不少失魂落魄的有智有识之人。长沮、桀溺讽刺他,荷蓧丈人讽刺他,楚狂接舆讽刺他,对这些人,孔子客气相待,他的回击要言不烦:人总得生活在人的世界,你长沮、桀溺不是“耦而耕”吗?不是结成小社会吗?你荷蓧丈人不是也有自己的儿子吗?有儿子就有家庭,就有家庭伦常,就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世界、社会,是人主观上想逃离就逃离得了的吗?做隐士,是做不彻底的。因为所谓“隐”即离开社会,这与人是社会群居动物相矛盾,终是擢发自升。

  李山表示,孔子回复隐士讥讽的言论振聋发聩,这正是他所倡扬的入世的中国人文精神最精彩的地方。世界充满了无奈,但因其无奈,就不生活了吗?儒家的坚忍不拔,在这方面,是大有启迪意义的。

  经由《论语》等各种文献,勾勒孔子一生,初觉无奇,深味之则意趣盎然。如孔子对学生,对颜渊先是不解,后来又明表佩服,说他“闻一知十”。佩服学生,是一般老师难以表达的。孔子与子路的关系最有趣,《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说他们的关系颇似《水浒传》中的宋江与李逵,一句“好勇过我”,显示出的是两人气命上的相通。孔子与子贡的关系,则是聊得来。老师问子贡,你与颜渊比,学习上谁更强?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老师接茬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气命相通,何其难得。今天看来,孔子师生之间的情谊,算得上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之一。

  李山觉得,这就是孔子的有趣之处,孔门的有趣之处。生龙活虎,生机勃勃,其实都是由好老师诱发出来的精气神儿。孔子的一生,正因其自身深广的心灵,深广的精神,而光彩无限。

  何尝丧家?

  某电视节目曾辩论孔子究竟是“丧家狗”还是“圣人”。两种说法都不是现在才有的。孔子在的时候,有人就说他是仁者、圣人,但是,孔子并不承认。《论语》中,他就说过:“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有趣的是,“丧家狗”这个称号,孔子倒是认下了。

  “丧家狗”起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丧了家”,找不到家的狗;还有一种是“丧家”(“丧”读平声)的狗,就是主人刚刚死去,围绕在棺材周围惶惶无主的狗。孔子的意思是说,别人对他外形的描述,是细枝末节,不打紧,说他是“丧家狗”,倒是很传神。带着一些弟子到处周游,无所安身,可不就像是丧家狗?这里,孔子幽了自己一默。

  可是在李山看来,孔子可以自我调侃,而后人也用“丧家狗”来评定他,就不恰当了。“孔子一生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没有找到政治归宿,但这只是现实层面上的失意。从精神层面看,孔子拥有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乐观通透的精神世界。”

  世上有各种孔子的传记,但是最先为他写传的,却是孔子自己。这就是《论语》里记载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篇微型传记中,十年一个境界。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奋进人生的简短记录。这个微型传记的启示可概括为:少年要有功夫,中年要有成就,老来才会有境界。

  《论语》中孔子总结了自己奋斗上升的人生。其实,站在后人的角度看,孔子的人生少、中、老三阶段,还可以作另外的总结:幼年丧父,中年无妻,老来丧子又丧徒。老观念认为的人生三大不幸,他都有。

  不仅如此,孔子一生坎坷,靠山山倒,近河河干。他一辈子寻找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净遇到齐景公、卫灵公、季桓子这些人,晚年有个楚昭王带一点儿仁者的意思吧,孔子前去投奔他,还没有见到人,楚昭王就死去了。当孔子穷途末路时,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人啊?子路被问住了。孔子知道后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是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精神层面上的孔子何尝丧家?

  李山认为,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傲慢去诋毁一个古人。孔子一生不论身处何地,有如何的境遇,他始终不忘自己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周游列国十四载,尝尽人世间的辛酸苦楚,虽然一直碰壁,但从未放弃。在春秋末年那个黑漆漆的乱世,这一“仁”道的主张为苦难的人世留下了光亮。他一辈子的坚持,展示的是一个生命的大格局。即使不从思想的角度,单从审美的角度看,孔子的生命也是悲壮的。

  因此,不论是尊孔、反孔,还是批孔,都必须承认孔子很重要,他的人生哲学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影响了每一代中国人。“孔子的人生是非凡的人生,是有血气、有理想支撑的人生。‘圣人’‘仁者’对他的形容,太老套。我要说,孔子是一个大生命!”李山表示。

  (作者为书评人)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李玥阳:看《素食者》中的多视角叙述

  • 高 翔:大众文化场域中古典神话的当代演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