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张北海:一生侠梦不愿醒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张北海:一生侠梦不愿醒

来源:北京晚报2024-10-12 08:50

  作者:文 景

  什么动物“早上四,晚上三”?

  谜底就是“人”。奇作家张北海在自序中欣然表明,这本书的故事就是他的“早上四,晚上三”,从出生到晚年之意。这是继散文集《一瓢纽约》、长篇小说《侠隐》后,张北海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回望他的八十余载传奇人生履历,也映射出近百年来海峡两岸的风云变幻和大时代中丰富生动的微小细节。

  《早上四,晚上三》张北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北海一辈子生性潇洒、经历丰富,故事、朋友,多得数不清。他本名张文艺,祖籍山西五台,1936年生于北京,后随家人迁居台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求学美国,此后在联合国工作二十余年,担任翻译和审校。他在简介中潇洒地描述自己“生于北京,长在台北,工读洛杉矶,任职联合国,退隐纽约,著作随缘”。他性情率真可爱,被称作“最后的老嬉皮”。2022年8月17日,在纽约逝世。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张北海就开始在杂志上撰文介绍美国社会风貌,他的家也成了初抵纽约的华人了解这座城市的必到之地。陈丹青、张大春、王安忆、李安、张艾嘉、罗大佑、李宗盛……都是从他的客厅里开始认识纽约的。

  及至九十年代退休,他笔端的世界由纽约转向北京,由海外转向三十年代的中国。其长篇小说《侠隐》因被姜文改编为电影《邪不压正》风靡一时,张北海在书中追忆老北京的风俗人情、街巷美食,透露出骨子里的中国侠气。

  《侠隐》之后,张北海在八十高龄开始自述人生故事,回望儿时、少年、青年的多段经历,这就是《早上四,晚上三》。他从童年经历写起。抗战时期,因父亲不愿向日本人投降,母亲不得不带着几个孩子从天津向后方撤离,跨过黄河,抵达西安,最后一家人在重庆团聚,途中吃的东西、走的路线、为养家糊口奔波的升斗小民,在孩子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及至赴台,家教严格,少年桀骜不驯,被父亲赶出家门;目睹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台湾社会的光怪陆离与躁动不安,他作为预备役军官到金门服役;其后成为联合国环境署工作人员,在肯尼亚遭遇一场戏剧化的骗局,在巴基斯坦与危险擦身而过;暮年重回山西老家,探寻故里人情。这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回望和总结,包含了生动的生命体验。

  这些文章延续了张北海一贯的行文风格,平铺直叙,简洁平静,含有洞明世事的豁达与幽默,儿时的颠沛流离、初恋的刻骨铭心、大时代中的困惑与观察、世界各地的匆匆见闻、人生的遗憾与懊悔静静流露笔端。“武士刀、德州烧鸡、骡车、大叔、农户、布料、流匪、龟驮碑、羊肉泡馍、煎柿饼、镖局、票号……沉埋脑海深处的一个个点状的印象,就像一沓老黑白照片。”文笔克制、通透、深藏不露,诠释了张文艺何以成为张北海。

  张北海的写作不拘泥于派别,融合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市井与江湖,兴之所至,举重若轻,具有返璞归真的超然魅力。《去后方》里写他的二哥比母亲和弟妹的逃难早一步逃家了,行前曾经带着五岁的张北海吃过一次冰激凌。二哥最后的话语是:“你们吃,我先走了。”作家张大春说他“第二次读到这一段上,不由得泪水盈眶”,“张北海轻描淡写地形容着嘴里的巧克力冰激凌,或者是日本将军给的水梨,或者是山东德州的烧鸡,或者是荒野农户的烤饼。他的文字里留下来的食物是没有什么形容词的,那些恰是挣脱死亡的滋味”。

  《早上四,晚上三》从独特的个人视角描绘了张北海本人的传奇经历,同时也折射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迁,从非虚构角度为二十世纪的历史增加了丰富的微观注脚,其中涉及的轶闻趣事,串联起别具样貌的历史记录和时代细节,比如:

  抗战时期,张北海曾在重庆看过吴祖光写的剧《风雪夜归人》,后来两个人在纽约重逢,张北海记述了自己回访时见到新凤霞的场景。

  他在台北时有一辆自行车,英国的蓝宁牌(Raleigh),是他二哥的朋友送他的,在当时十分拉风。但这辆自行车后来被黑帮老大蔡冠伦绑架,本来值八百,花了两千四去赎。

  张家在山西老家的祖宅,在抗战时期成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曾在此居住,后来在此设立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

  张北海以举重若轻的笔力勾勒浮浮沉沉的世相,文字透视出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包括五六十年代中国台湾社会的嚣杂,在时间的距离之下,时代和历史的剧烈变动都渐渐远去,只有一个可爱智趣的老人,在一生的侠梦里,娓娓诉说着大时代难忘的细节与温度。(文景)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遗落山水间》:“梅”挂枝头 香飘四溢

  • 《刺猬》:温情的魔幻现实主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