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10-23 11:22

  “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

  ——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作者:刘中国

  大学生是时代变革的晴雨表风向标,大学校园是新观念新思潮的诞生地集散地。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雷划破神州大地,在康乐园里激起经久不息的回音,它不仅预示着一个亘古未见的大时代轰隆隆降临,同时也赋予“新时期”大学生庄严的使命与责任,课堂内外弥漫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浓郁学风。2008年5月2日,中山大学在怀士堂举办“见证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的峥嵘岁月”七七、七八级校友聚会,改革开放后中大首届学生会主席蔡东士以《春草情怀》为题发表演讲,激情满怀地追念青春岁月的校园生活:

  春雷启风。在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历史时刻,天公抖擞,邓公拍案,春雷一声:恢复高考。于是石破天惊,科学的春天来临。几百万知识青年枯木逢春,上千万个家庭柳暗花明,一代人的命运发生决定性的转变,法制、民主、科学之风,荡漾校园……

  春风化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万里春风,吹绿神州大地。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春风已度南岭,涤荡校园十年阴霾。我们的园丁,我们的伯乐,从冷宫走来,从“牛棚”出来。一腔热血,厚积薄发,如春风化雨,洒向我们那一代大学生心田的青青嫩草……

  春雨润草。当年的我们,从山上下来,从乡下上来,从各行各业出来,从琼州海峡两岸生产建设兵团走来,展开久旱龟裂的宽广心田,迎接科学春天的第一场毛毛细雨。校园的往事至今历历在目:校长在新生大会上一再叮咛,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时光……著名古文字学家在我毕业离校时欣然题词:“东士学兄雅正:多问多思。容庚八十五后所书。”这让我和我的同学一样,永远牢记并实践着孙中山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978年春秋两季,七七、七八级先后入校,康乐园里春潮鼓荡,中文系学生在老教授楼栖、王起(季思)、吴宏聪先生与黄天骥、金钦俊、刘孟宇、肖德明、裘汉康先生等中壮年老师的支持下,开始酝酿成立文学社团、出版文学刊物,最终确定文学社名为“中山大学钟楼文学社”,并编辑出版文学杂志《红豆》。彼时,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领导广东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争取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他们还邀请“文革”后复出不久的周扬、夏衍等文坛巨擘来到广州出席“广东省文学创作座谈会”,为广东文学艺术界的拨乱反正“破冰解冻、除毒复苏”出谋献策。周扬在座谈会上发表《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艺术问题》长篇报告,七八级方风雷聆听后深受鼓舞,会议期间经习仲勋同志秘书贾延岩(风雷在内蒙古插队时的知青点“大家长”)引荐,径直登门拜访求教,周扬为躁动于母腹之中的《红豆》亲笔题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南国文艺一如红豆,累累盈枝,以副人民的想望。”(以上,参见方风雷《周扬同志为〈红豆〉题词及其他》)彼时,七七级苏炜熟门熟路地走进东山梅花村38号二楼,邀请广东文坛巨子萧殷先生为《红豆》杂志题写刊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1979年3月,萧殷先生题写刊名的《红豆》创刊号出版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1979年春天,中山大学中文系学生讨论《红豆》创刋和钟楼文学社成立有关事宜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1981年冬,七七级毕业前夕《红豆》杂志编辑部全体成员在中大惺亭合影留念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1982年5月21日,中山大学文学社紫荆诗社评选颁发“第一届紫荆诗歌奖”合影留念

  1979年3月至1980年12月,由中山大学《红豆》编辑部编辑、中山大学钟楼文学社出版的校园杂志《红豆》(共七期)出版发行,在国内各大高校出版的文学杂志里堪称“一枝独秀”,它不仅构成了“新时期”一代大学生的“青春记忆”,当时就水银泻地般地“外溢”到了全国各大高校(包括港、澳、台),以及机关、厂矿、乡村与军营,令人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前沿阵地广州“南风窗”遐想不已——《红豆》适时刊登的几封“读者来函”,如今不妨视为那个坚冰乍破、春潮涌动大时代溅起的几朵浪花。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弹指之间,数十个春夏秋冬风流云散,“新三届”学子康乐园相聚,回眸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无不谈到改革开放大潮催生的《红豆》……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1980年出版的《红豆》杂志第七期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吴南生先生赠《红豆》主编苏炜书法

  大约七八年前的某个春节,接到南方出版集团知深编辑、广东大沿海出版工贸有限公司创始人杨亚基学长的一通电话,询及我手头《红豆》杂志全不全?答曰:只有三册。亚基说,那你赶快联系一下苏炜,他是《红豆》主编,问问他手头有没有一套?要是有的话,请他暑假里带回来,我出资影印三百本,给同学们留作纪念,也想为后世研究者留下一份原汁原味的历史文献——这件事,要抓紧做,一转眼大家都老啦!

  亚基那通电话,豪气干云,斩钉截铁,我不知不觉站了起来,颇有点儿摩拳擦掌的意思。那段时日,亚基及其麾下的广东大沿海出版工贸有限公司,正在从事一项功德无量的中华文化“续命工程”——他联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省档案馆等学术机构,组织了一批顶尖的专家学者与出版人,致力于历代馆藏珍稀文献史料的发掘、整理及编辑出版工作,陆续编辑出版了一系列极具学术价值、收藏价值的大型馆藏图书,其中《清代稿钞本》丛书、《民国稿抄本》丛书、《近代华侨报刊大系》丛书、《黄埔军校史料汇编》丛书、《葡萄牙广州总领事馆档案》丛书等,均为卷帙浩繁的首刊珍本。这些珍稀文献的出版,获得海内外馆藏界的高度评价。

  我一口气答应了亚基兄。接罢电话,我暗自忖度:亚基兄呀,您这个目光普照的出版人呀,这回要匀出—缕阳光,照亮自己昔年参与创刊、如今尘封数十载的校园杂志啦!当即把电话打到耶鲁大学“澄斋”,如此这般说了一通。苏炜兄听罢说:《红豆》编委由七六级、七七级、七八级的文学爱好者组成,亚基是创刊编委之一,尽管自己手头没有半本《红豆》,但还是十分感佩老友的这番豪迈之举。下次归国,约个时间品茶,好好坐下来听亚基“吹水”(亚基以好发“时论”著称)。

  但在这个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世界上,人生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有时候“吹水”也成了一份奢望。2019年12月20日,广东省出版集团举办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表彰为集团作出突出贡献的新老员工,弘扬传承广东出版人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大沿海”原董事长杨亚基荣获突出贡献奖——“从省城广州到特区珠海,从花城出版社小说编辑室主任到蜗居里的创业者,他一手创办大沿海公司。历经市场30年磨练,创建沿海出版大厦和创新产品基地,成功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产业发展反哺珍稀文献史料的出版新路径。”亚基发表获奖感言说:“三十年来,我们艰苦创业,创办了自己的产业园,摸出了一条图书出版的路子。今后,希望出版集团和股份公司,加大对我们公司的支持力度,广东大沿海出版工贸有限公司让我们再创辉煌!”但是,颁奖仪式结束不久,2020年3月26日,积劳成疾的杨亚基学长于珠海溘然病逝。七九级李平秋兄第一时间得知噩耗,长歌当哭,他在《彩云归去——悼念亚基师兄》一文中写道:

  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这是一个疫情肆虐,摧残生命的季节。看到亚基兄离世的讣告,我茫然若失,不知所措。春节前我们在金悦轩聚会,沉疴袭身的亚基兄虽然不像以往那般高谈阔论,但依然好发时评,坦然生死。节后禁足宅家,我们通过电话,亚基兄中气尚足,热情依旧。可如今,几行冰冷的文字却真实的告诉我,亚基兄已化作一缕烟,溶入苍茫大地,已变成一片云,汇入广浩太空。那个经常一杯可乐,一支烟,喜欢穿牛头短裤,圆领汗衫,围桌而坐,侃侃而谈的亚基兄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的一生有些事有些话能给后人记住,也算有所安慰了,苍茫大地,辽阔太空,对于追求自由的行者不正是永恒的栖息地,终极的安魂境么!还是宋代的士大夫目光老辣,追求时尚的他们竟然能窥见千年后今人的心境,当日明月朗,曾照彩云归。亚基兄,你就是一片有温度的彩云,在落日晚霞的层面,闪烁着绚丽的底色。

  金钦俊先生得知亚基遽然而逝,错愕惊叹不已,忆及亚基求学往事,谈到亚基1980年初毕业分配到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文艺编辑组,与杜渐坤(一九六七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起担任戴厚英小说《人啊,人!》责任编辑,该书出版后—炮走红畅销全国,也招惹了一些“麻烦”,金老师与黄树森先生等广东文艺批评家“路见不平,拔剑相助”。金老师最后说:“世上少了—个忠厚人,叹惜!”知弟子者莫如师,金老师“忠厚人”三个字,堪称的评。

  ……

  2023年3月下旬去广州办事,巧遇亚基夫人蔡瑞平大姐。年届七旬的蔡大姐说:你师兄这一走,不知不觉过了三年,我家长孙杨旻雨都读幼儿园大班了。你们的那本《红豆》印的咋样?前几年听亚基“叽里呱啦”过一阵子……。蔡大姐一九七七年考取华南理工大学,当年就是在校园里读了亚基发表在《红豆》创刊号上的《贝壳小记》,结识了这位“万山群岛”之子。得知《红豆》影印本后来没了下文,蔡大姐说:你师兄生前交代的事儿,不能再拖了,现在就着手干吧!后天正好是亚基三周年祭,你要是有空的话,明天跟我去珠海一趟。

  次日,蔡大姐驾车回珠海,—路上谈的都是亚基师兄,这位“万山群岛”之子是怎样走进了康乐园,怎样参与《红豆》杂志的创刊与编辑,毕业后怎样走进了出版界,怎样编辑《人啊,人!》等畅销书,又是怎样“下海”扑腾、创建广东大沿海出版工贸有限公司,以及俩人怎样相识相恋、怎样哺育孩子。当然,蔡大姐还讲了从亚基大学同学以及亲戚、朋友处听到的,一些与他有关的“趣事”或“糗事”,譬如,亚基是个“糍粑屁股”呀,“见面就熟”呀,“口水多过茶”呀,等等。蔡大姐每周往返广州—珠海北线高速公路两趟,这回偏偏几次迷了路,直埋怨亚基又在“恶作剧”。

  3月26日上午,亚基三周年祭日,珠海细雨纷飞。蔡大姐和“姑仔”(亚基的二姐杨玉琼)率儿孙、亲旧与—众珠海中大校友为亚基扫墓。轮到我焚香祭拜了,蔡大姐噙着泪、含着笑,大声问我:“老弟,你这会儿有什么话,就对你师兄说吧……”一句话戳得我泪崩!

  刊行《红豆》影印本是件大好事,也是件大事体。回到深圳后踌躇再三,我不能“无组织、无纪律”蛮干一通,就把本末缘起--禀报王培楠(中山大学钟楼文学社社长)、苏炜(《红豆》编辑部主编)、方风雷(《红豆》编辑部副主编),以及蔡东士、王春芙、陈平原、吴承学、江艺平、吴晓南、杨煦生、冯淑萍、邝亦农、马莉、单晓蕾、周小兵、李材尧、刘军、毛铁、陈青、谭一鸣、范伯祥、张世平、王美嘉、骆驰、吴鸿清、吴少秋、李江南、区进、欧小卫、林英男、林伦伦、刘浩、林雄、何东平、杨春南、陈小奇、许鸿基、李旦明、田新生、张建平、刘之光、曾世平、钱梅、黄荣章、王杰、洪楚平、金朝虹、陈小枫、李学谦、徐泽、梁志成、欧阳创炎(永晟)、董上德等七七、七八级学长,免得我这个七九级学弟一不小心犯了“僭越”罪。

  “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泰戈尔语)-众学兄学姊闻讯,均对蔡大姐侠义之举深表赞赏。马莉、朱子庆夫妇寄来珍藏多年的《红豆》,正好与我手头的三册合璧。苏炜发来诗作《抚<红豆>旧卷感吟》:“海岳几登临,天风拂我襟。残云一扫尽,古井起波音。红豆践春约,青荫启壮心。轻舟追浪唱,远笛逐霞吟。驿路时行倦,履痕偶烁金。风雨一箪饭,冰霜两叶琴。弱凭师友力,驼越绣花针;千斛关山雪,一朝化露霖,新晴高树旷,寒霁蛙鼓沉。大器润苍土,孤斟变鸣禽。人生千里路,无惧气萧森;羁旅得贤助,荒烟求索寻,临风再抚卷,悟识古今箴:吐吞致漫漫,爱善向深深!”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七级苏炜诗作《抚〈红豆〉旧卷感吟》,七八级吴鸿清书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七级王培楠撰文、戴小京书《关于红豆杂志和钟楼文学社》

  4月5日(清明节)早晨,苏炜发来《怀亚基》,缅怀这位豪气干云、英年早逝的忠厚学长——

  憨笑耿言身猛壮,江皋书剑遇贤郎。

  清溪桥短舟横过,夜路歌长弓满张。

  本草离骚时任读,相如子美启公狂。

  书林秉烛鸣钟逝,犹寄青魂一缕香。

  “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方仁渊《潘幼南比部任扬州教授六年矣,一毡坐冷,鸡肋难归,今春寄诗述其近况,因答三律代简》)。亚基当年倡议影印《红豆》,他那略带嘶哑的声音,言犹在耳一一“这件事要抓紧做,一转眼,大家都老啦!”这次蔡大姐耳提面命再三,我不敢疲沓怠慢。收集整理文献之际,胆子也变肥了,开始给分布海内外的“红豆旧友”四处“派活儿”。这“活儿”,也“派”到恩师黄天骥、金钦俊、易新农、陈颂声、陈永正、黄树森先生等“80后”“90后”身上。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黄天骥老师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黄树森先生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金钦俊、易新农老师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陈颂声老师题词

  诸位师长不计年高体衰,欣然题词,陈永正先生题写书名,“红豆旧友”亦纷纷撰写回忆文章。这些饱含深情的题词与回忆性诗文,拂去了岁月的烟云,唤醒了沉睡的青春、诗情与梦幻——“为诗与真作证”(七七级杨煦生语),正好给尘封四十余载、纸张早已泛黄的《红豆》增色溢彩。金钦俊先生说,若干年后,天壤之间,只要还有一册《〈红豆〉杂志结集》流传,“红豆旧友”、“新三届”师生之间的这场“青春聚会”“青春飨宴”就不会结束。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百岁老人龙婉芸先生题词

  中文系百岁老人龙婉芸先生,本来已为《红豆》结集题词拟好章句——“书海茫茫徜徉过,南柯醒醒一白丁”。但她书写罢“书海茫茫徜徉过”,又觉得不妥,说是图书馆、资料室里那么多的藏书,自己当年又那么忙,怎么可能都阅读过呢?思考再三,把“书海茫茫徜徉过”改为“书海茫茫赶趟过”——自己只是个匆匆忙忙的书海“赶路人”而已。老人家在去年中大中文系举办的百岁华诞庆典上说,自己不过是“一粒小芝麻”,做的工作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如今这位中国第一个语言学系首届毕业生,却又谦称自己是个“白丁”。老人家还说:“不敢‘题词’,不敢‘寄语’,我比中大年长一岁,发点儿‘牢骚’成不成?”——这是“牢骚”吗,当然不是。反正,我当成一番语重心长的叮咛。

  “新三届”蔡东士、王春芙、陈平原、吴承学、杨煦生、骆驰、吴鸿清、林英男、林伦伦、陈小奇、许鸿基、洪楚平、谭步云、梁永琳、蔡照波等学长,亦纷纷应邀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七级蔡东士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七级王春芙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七级陈平原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七级吴承学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七级杨煦生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黄天骥先生撰联、七八级骆驰书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七级卢平篆刻的“钟楼文学社”、“中大文学社”印章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八级许鸿基书瞿秋白联语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八级洪楚平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八级林伦伦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八级林英男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八级陈小奇歌词《涛声依旧》并书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七级苏炜诗《青春三遇之叹》,七九级梁永琳书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蔡照波法书、国画、篆刻。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七九级谭步云诗《若水兄命题故刊〈红豆〉》并书:海晏复河清,北土岂未名。枯木喜扬花,大江绕珞珈。南国有红豆,春来枝独秀。劫后百业兴,黉宫重老九。老九何所忧?援翰失自由。斯文俱往矣,群小嗤孔丘。今可抒胸臆,儒士更何求?万物吾甚爱,辞章第一流。惺亭聆玉箫,惊闻黑海潮。天懼云乍裂,形灭神俱销。莺声比大吕,青春卷狂飙。曲终人亦散,康园已无韶。观书如晤友,嗟夫已迢遥。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红豆》美编易建章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红豆》美编庄小尖题词

刘中国|“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中山大学《红豆杂志结集》刊行缘起

《红豆杂志结集》封底,吴鸿清书法、篆刻

  “我们身后遗弃的时间越是久远,召唤我们回归的声音便越是难以抗拒”(米兰•昆德拉语)。蔡东士确定书名为《红豆杂志结集》,王春芙与《红豆》原编委苏炜、王培楠、方风雷诸君,敦促我早日完成亚基学长遗愿——这也是中山大学“新三届”同学多年来的共同心愿。于是,我充当了一个不称职的“联络员”,兼之时间紧迫,勉为其难,遗珠之憾,在所难免——“还有无数朝霞,尚未点亮我们的天空”(语出《梨俱吠陀》)。中文系六四级学长陈继光题写封面、扉页献词,七八级区进、七九级吴曼华审阅书稿并提出宝贵的编辑意见,七七级吴晓南、七八级方风雷慷慨解囊,襄赞《红豆杂志结集》(增订本)出版经费,在此一并致谢。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中山手创,遗泽余芳”。母校即将迎来百岁诞辰,我们谨以此书献给母校世纪华诞(1924—2024),纪念改革开放的青春岁月。

  (以上图文,均选自《红豆杂志结集》)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