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坛老将上新,突破写作舒适区了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文坛老将上新,突破写作舒适区了吗

来源:文汇报2024-10-25 10:51

  作者:许旸

  《长恨歌》出版近30年后,作家王安忆再写上海《儿女风云录》;作为叶兆言体量最大、故事时间跨度最长的长篇,其小说新作《璩家花园》书写南京城南老宅院两个家庭三代人悲欣交集的人生故事;“作家中的植物学家”阿来最新散文集《去有风的旷野》,呈现了他作为博物学痴迷者的一面;长篇小说《空城纪》灵感源于一颗石榴,是邱华栋从别处返身回故乡的寻根写作……

  近期,国内文坛老将纷纷上新,笔下交织出纷繁人心图谱的奏鸣曲,拓宽了中国故事的维度。这批新作在他们的创作脉络里标记出怎样的位置?长跑型作家能否跳出滑行惯性或舒适区,抑或丰富刷新各自的艺术风格与写作理念?

制图:冯晓瑜

  从生长的城市挖掘文学富矿

  1996年,王安忆出版了以“上海小姐”王琦瑶为主角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并获茅盾文学奖。时隔近30年,她又推出以上海“老爷叔”瑟为主角的长篇《儿女风云录》。从《长恨歌》到《儿女风云录》,王安忆直面上海的城市皱纹,再次为上海作传,呈现城市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千禧年之后沧海桑田的变迁,挖掘一座城半个多世纪的性格、气质和表情。

  小说跨越幅度长,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写到当下,宏阔的时间之河,承载一个个不同身世的人生悲喜剧。主人公“瑟”就像在舞台上不停旋转的舞者,不知何来,也不知所终,只是一圈圈兀自舞动下去。他周围的亲人不断退场,王安忆借其口惋惜道:“他这一辈子,都是在浮泛中度过。浮泛的幸和不幸,浮泛的情和无情,浮泛的爱欲和禁欲。”

  《儿女风云录》在世事更迭,苍青覆苔的故物故人故事里,既散发着历史的余温,也回荡着现实的心跳。既触摸到老上海的往事旧梦,也感觉到新上海的未来可期。评论家冀宏伟注意到,小说主人公在第三人称和“瑟”“小瑟”“老法师”“爷叔”之间自由切换,“叙事人称的变化,不排除艺高人胆大的使然,但也不是绝对。其实作家的任何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崭新的探索,或者说是大胆的冒险。王安忆也不例外。我把叙事人称视角变化,认为是创作与创新的双向奔赴。”

  如果说上海是王安忆常挖常新的文学富矿,那么南京则是让叶兆言创作力充沛的叙事坐标。新小说《璩家花园》,生长在南京的叶兆言将半生亲历、三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对文学的不懈探索融合在这部“留给女儿的书”里,以说书人的口吻,带读者穿梭在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亦将绵密的地理风俗、城市建筑、民情风貌铺陈进时空缝隙与褶皱里。从传呼电话到BP机,从粮票到外汇券,从友谊商店到金陵饭店璇宫,小切口叙事唤起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评论家艾翔评价:“作家不掩饰情感,不回避无力,更不带有居高临下的指点口气,而是以平等姿态直面生活迷雾,体验每个人的情绪。”

  在行走中拓宽写作版图

  “多年来,我收集了许多关于西域历史地理、文化宗教、民族生活方面的书籍,得闲了就翻一翻,再找机会走一走。久而久之,在心里积淀下来,千百年时空里的人和事就连缀成可往返的世界,对我发出遥远的召唤。”邱华栋在《空城纪》里,以龟兹、高昌、尼雅、楼兰、于阗、敦煌这六座西域古城为载体,穿梭于想象与现实之间,重寻并展现了丰沛饱满的中华民族精神。

  六座古城遗址规模宏大,至今仍可寻访,它们在汉唐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历史故事的连接,最终组建起横亘在中原、西域间庞大而壮美的丝绸城。作家李修文看后表示:“喜欢小说呈现出来的石榴籽般结构,每个短篇故事完整又均衡——当他们集中在一起迸发时,许多人物展开的叙事质朴真实,构建起了让大家信任和尊重的土地。”

  邱华栋说,在对西域的多年行走和研究中,“有种生命力呼唤着我,冲破了对于大部头民族志、考古学研究等学术路径的畏惧。我怀抱着兴趣,去搜寻所有可以缝合历史的蛛丝马迹”。比如,书中《龟兹阕歌》侧重西域音乐,贯穿小说的是汉琵琶的声音和形状;《高昌三书》聚焦历史人物和帛书、砖书、毯书等书写表达的关系;《尼雅锦帛》主题是汉代丝绸在西域的发现及背后内涵;《楼兰五叠》聚焦楼兰层叠变迁,贯穿其间的是一支牛角的鸣响;《于阗六部》侧重的是于阗出土文物背后的想象可能,涉及古钱币、简牍、文书、绘画、雕塑、玉石等附着的故事。

  作家阿来同样热爱行走,并将10个行走故事汇成《去有风的旷野》。书中总带一股自然野气,穿行于群山之中,头顶蓝天,看冰川消融、古树繁花。阿来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对每一株花草如数家珍;手机和电脑硬盘里储存了数万张植物图片……笔下风景不再是人物活动“背景板”,鲜红的杜鹃、紫色的马先蒿、蓝黄相间的鸢尾,生机处处;云杉、白桦、杉树、松柏,蓊郁如海。在他看来,好的旅行写作,不仅能够呈现遥远而新鲜的风景,让读者通过文字的介质感受旷野之息,也能经由笔下独特的山脉水文,将生命看作一次山重水复的旅程。

  “我们在大地上行走,首先需要下功夫了解它的地理史、文化史,知道这些生命体的名字,才能书写这片大地、获得个人和社会的生命体验。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阿来拒绝让快节奏生活将自己的人生变成“段子”,人生是漫长缓慢的进程,没有那么短那么急。诚如评论家李敬泽所说:“阿来是一个博物学家,他对自然充满了热爱和敬佩,有一种凝视和珍惜。”(许旸)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