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世界上还存在这样一种深刻的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世界上还存在这样一种深刻的爱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11-12 09:49

  作者:肖 扬

  在拍摄《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时,邱泽和郎月婷两位主演的深情演绎让导演张岩频频泪目,“他俩在镜头里流泪;我在镜头外哭,真是一场‘沉浸式’拍摄。喊‘停’之后,我们三个人就各自静立,用纸巾拭泪,沉默持续了整整一分钟。”

  电影《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于近日上映,目前票房超8000万元。导演张岩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希望观众在感受这段凄美爱情的同时,能够深刻体会到缉毒警察的艰辛与付出,“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传递出‘天下无毒’的愿景,这正是我拍摄此片的深层意义。”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世界上还存在这样一种深刻的爱

导演张岩

  改编

  希望书粉和普通观众都喜欢

  电影《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由张岩执导,邱泽、郎月婷领衔主演,李孝谦、邢佳栋、柯达、王道铁主演,董博睿、甘昀宸友情出演。电影改编自作者Twentine发布在晋江文学城的同名小说,在豆瓣获得8.7的高评分。今年恰逢小说发表第十年,这个超人气IP也在近百万人的千呼万唤中被首次搬上大银幕。

  影片讲述了腿有残疾的出租车司机陈铭生(邱泽饰)偶然遇见了性格清冷的文物修复师杨昭(郎月婷饰),陈铭生隐忍克制的性格令杨昭充满好奇,两人逐渐陷入一段不可自拔的爱恋。随着感情加深,杨昭始终觉得陈铭生对自己有所保留,终于在一次旅行中撞破他是卧底缉毒警的秘密,二人的感情再次面临选择,这份汹涌悸动的爱,能否抵挡住命运的捉弄?

  张岩向北青报记者透露,制片人推荐他看了这部小说,“我通常在阅读完别人推荐的书或观看电影后,会立即与朋友分享感受。但这次,我在读完小说近一周后才与朋友讨论。小说的后劲太大了,我担心自己立刻讨论会失去客观性。这部作品既感人又令人心痛,余韵悠长。我很想通过银幕让这个故事触达更广泛的观众。”同时,他也坦承自己深有压力,不知道小说影视化后,能否让观众满意。

  将热门IP小说改编为电影,一大挑战在于原著粉丝的接受度。张岩对此表示,他在拍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区分观众群体,无论是原著粉丝还是新观众,他都希望电影能够触动人心,“好故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吸引力,无论是书迷还是影迷。”

  张岩在改编过程中也保持了对原著的尊重,在男女主相识相遇相爱的故事脉络上遵循原有设定:“小说中两位主角的故事和情节已经非常丰富,我的主要工作是将这些精彩内容呈现在银幕上。希望无论是原著粉丝还是普通观众,都能接受并喜欢这部电影。”

  创作

  大胆采用台词前置手法

  张岩认为,小说中“好东西”的精髓有两点,这也是他在电影中着力捕捉和呈现的要素,“首先,是两位主角之间的虐恋。许多国产爱情电影会聚焦于较为年轻的主人公,而这部小说描绘的是两个成熟成年人之间的爱情。其次,主人公陈铭生不仅是出租车司机,还是卧底缉毒警察,这一层面的故事同样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因此,在电影制作中,我特别注重这两点的展现。至于其他,比如电影的节奏和镜头运用等技术问题,都是为了保证故事的流畅和视觉的吸引力。”

  唯美的爱情与卧底缉毒警身份,这两个元素在故事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平衡两者的比重,也让张岩反复斟酌。最终,张岩决定采用交错叙述的方式,巧妙地将两个世界融合——既展现了卧底缉毒警身份,又描绘了两人间深刻的情感纠葛。

  此外,张岩还在电影中进行了一项大胆创新:“在陈铭生谈论日出、杨昭谈论日落的两场戏中,我采用了台词前置的手法。剧本里,他们在海边有一大段对话,但我在之前的镜头中就已经让他们说出了这些台词。也就是说,在画面真正到达海边之前,观众已经听到了海边的对话。陈铭生偏爱日落,因为白天他必须伪装成毒贩,只有夜幕降临,才能恢复警察的身份。我设计了这样一段戏,希望通过日出日落的对比,映射出陈铭生卧底警察的身份转换。至于杨昭独自等待的痛苦,我采用了类似分屏的手法,让两人在不同的场景中同时出现,这样稍微减轻了他们之间的割裂感。”

  拍摄过程中的另一个挑战是小说中丰富的心理描写,“将这些心理活动转化为影像非常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剧本上做出调整,并通过演员的表演和他们的状态,尽可能地用镜头捕捉并表达出角色当时的情感。”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世界上还存在这样一种深刻的爱

  角色

  在拍摄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对于《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的主演,张岩强调了“演技派”的重要性。在选择演员时,他看重的是演技和气质的匹配。

  张岩透露,邱泽和郎月婷的作品他都看过,“当我决定接手这个项目后,重新细读了小说。随着故事的深入,陈铭生和杨昭的形象、言谈举止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那时,我心中浮现的正是这两位演员的身影。”

  邱泽曾经在《当男人恋爱时》中扮演一个本性善良的小混混角色,他在收取保护费时遇到家境困难的人家,不仅没有收到钱,反而慷慨解囊。张岩说:“这与陈铭生有几分相似,他们都是用最狠的言语掩盖最温暖的心。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邱泽的多面性,包括他身上那种独特的破碎感,这与我心目中的陈铭生完美契合。”

  在影片中,杨昭是一位文物修复师。张岩觉得郎月婷作为钢琴演奏家,自带艺术气质,这与角色非常契合,“在表演或台词上,我们总可以在围读剧本和拍摄时进行调整。但如果缺少了那种气质,我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所以我在选择演员时,更看重他们天生的气质。”

  张岩习惯于在拍摄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我倾向于在开机前就把一切能确定的事项都敲定,比如角色的性格特征。一旦前期达成共识,表演时自然水到渠成,演员的表现也会更加精准。”

  邱泽和郎月婷也为角色做了长时间的准备。“邱泽研究了许多缉毒警察的案例,我们还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料。因为角色的腿部有残疾,邱泽特意去观察和接触残疾人。我们在他的鞋里装了特制的钢板鞋垫,让脚部无法活动。脚踝部分也缠上了绷带,并插入了类似鞋拔子的支撑物,使他的步态更贴近人物。”

  张岩特意为邱泽设计了一种缓慢而审慎的台词处理方式:“因为他是卧底,绝不能有任何言语上的失误。一旦说错话,不仅会危及自己的生命,甚至可能破坏警方多年的抓捕计划。所以,他必须在脑海中仔细过滤每一句话,深思熟虑后再开口。”

  郎月婷则在开拍前观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并参加了文物修复课程。张岩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拍摄期间,我们请了两位当地博物馆的专家,郎月婷学到了很多专业术语。拍摄时,老师们会在现场监督,确保每一个动作都专业准确。”

  张岩表示,前期的准备工作让演员更为投入,“有时候,演员已经完成了既定的表演,但我看到他们情绪还没有出来,就让摄影机继续拍摄,耐心等待。因此,成片中保留了许多我们在排练时未曾预料到的即兴火花。”

  拍摄

  记录现实保留故事原貌

  原著小说被读者称为“虐恋文学天花板”,改编成电影如何处理这种“虐”?张岩表示,他并没有预设要让观众流泪或保持坚强,“我希望通过电影传达两点:一是让观众了解,世界上还存在这样一种深刻的爱;二是每多一个人了解陈铭生的故事,我们离实现‘天下无毒’的理想就更近一步。”

  提及电影中令人难忘的一幕,张岩回忆起了火车上的一场戏,“这段情节不仅涉及两人的情感纠葛,还触及陈铭生的秘密身份。即使在爱人面前,他也必须保持隐瞒。杨昭后来问他,‘你是好人还是坏人?’陈铭生回答,‘我是好人’。虽然没有剧烈的冲突,但这场戏却承载了很多深层内容,只能通过两位演员的表情来传递这些复杂的情感。”

  今年是原著小说发表十周年,张岩在改编时考虑过是否要让故事更贴近当下的生活?“我最初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后来觉得不太合适。那个年代的出租车还很陈旧,他们用的手机也不是智能手机。这个故事发生在过去,那时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像现在这样直接和便捷,他们的感情更加纯粹。所以我决定保留故事的原貌,没有微信,只有打电话和发短信,还会乘坐绿皮火车。”

  在整部影片的基调上,影片也很质朴,避免过度设计唯美画面。张岩说:“我和摄影指导讨论过,我们想用一个更真实的视角来捕捉、记录这两个人的故事,希望观众在观看时,感觉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两个人,不想让影片和观众之间有距离。只有这样,角色的情感和故事才能真正触动观众。”

  谈及未来的拍摄计划,张岩表示自己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电影类型。“只要故事能打动我,让我有冲动想要分享给他人,那就是我想拍摄的电影。”(肖 扬)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