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晓华
近日,在一场题为“以笑为镜,观照生活——探索喜剧电影背后的现实主义力量”的研讨会上,多位深耕喜剧创作的电影人展开交流讨论。有专家认为,目前的喜剧创作同质化问题严重,特别是在剧情架构、人物设定以及台词语言等方面,常常陷入重复和模仿的困境。(据北京日报客户端11月6日报道)
近年来,国产喜剧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成为观众的宠儿。有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国电影票房前十部作品中,喜剧片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席位。然而,看似喜人的票房背后,却隐含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喜剧电影的同质化现象日益泛滥。一是题材越来越趋同,很多电影只是简单地模仿成功案例,缺乏创新和突破;二是在情节设计和角色设定上复制粘贴,观众容易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三是在台词方面,一些常用的喜剧梗和笑点被频繁使用,缺乏新意。久而久之,观众对这些老套的幽默方式产生了免疫力,在观影过程中难免感到乏味和厌倦。
其实,创新永远是电影发展的内生动力,喜剧片同样需要苦练内功,在喜剧基础上不断注入新鲜元素,用喜剧片的外壳讲述更深层次的内核。比如今年元旦档上映的《年会不能停》主打“职场喜剧”,聚焦当下热门话题,在给观众带来笑声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职场文化的思考,创造了该档期最高票房。
由此可见,喜剧电影绝非单纯的搞笑娱乐,而是饱含着幽默与哲思的艺术作品。其魅力在于能够轻松逗笑观众,同时又能引发深层的思考。这一特质使得喜剧电影在表达社会现实方面具备了独特的优势。从20世纪40年代《乌鸦与麻雀》《三毛流浪记》对旧社会黑暗现实的讽刺,到20世纪80年代《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讴歌,再到新世纪以来《疯狂的石头》等对于社会浮躁心态的思考与反讽,优秀的喜剧电影,往往都有着深刻的现实表达,它们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观众可以从中获取更为深层的情感价值,从而提升观影体验。
身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火热的生活为广大电影创作者提供了丰富多元的题材。立足市场消费语境与大众文化,喜剧电影应进一步拓宽其叙事方式与表达形态,探索“喜剧+”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比如《唐人街探案》系列主打“喜剧+悬疑”,通过热闹的场景、绚丽的色彩、烧脑的推理等与观众有效互动,让观众获得硬核的观赏效果,实现创作与市场的成功对接。此外,如《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疯狂的外星人》在类型上融合了冒险、动作、科幻等元素,探讨了一系列富有哲理性的人生命题;《人在囧途》等“囧”系列融入独具风格的公路片元素,在种种流动的景观中透视当代都市人的情感危机,并通过“人在旅途”场域的设置,回答当代人有关“回归”的问题;《美人鱼》《西游·降魔篇》等融入奇幻元素,特效所呈现的视听语言也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一大法宝。
让观众走进电影院,仅仅满足其对“笑”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还希望通过电影看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抒发自己的感受。这就要求创作者回到生活中去,有意识地将喜剧精神深植于现实土壤之中,寻求新的突破点,创作出更丰富多元的精品力作。(张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