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李佩先生》:昆曲创新的挑战和探索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李佩先生》:昆曲创新的挑战和探索

来源:北京日报2024-11-19 09:45

  作者:满岩

  10月16日,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60周年纪念日当天,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当深沉宏大的弦乐主题在乐池升起,我就知道:这不再是曲笛、三弦、笙、箫、唢呐描摹的清丽世界,而是将进入类似电影叙事的宏大主题,用它来讲语言学家李佩和大科学家郭永怀伉俪的故事,该是多么大的挑战。

《李佩先生》:昆曲创新的挑战和探索

《李佩先生》剧照 程伟 摄

  果不其然,我们没有听到幽幽咽咽杜丽娘的百转千回,也没有“月明云淡露华浓”细腻丰饶的小情小爱。我们看到了别的:一开场,西南联大炮火声声,莘莘学子同仇敌忾,用类似朗诵的方式慷慨陈词,立志知识报国。家国之痛、青年人的热血在舞台上刀削斧斫,被定格放大。这样的视觉感受在传统昆曲舞台上是极为少见的。传统的戏曲舞台,没有繁复的道具和布景,但演员可以通过表演让观众很自然地感受到他们是在船上、在路上、在皇宫、在战场……中国戏曲这种写意的舞台表演形式,与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提出的“空的空间”概念异曲同工。但这一次,观众省却了不少力气,不用想象,战火场面扑面而来,许多年轻的观众立刻放下手里的手机,马上被拉回到舞台上。一位在杂志社刚工作的女生告诉我:“之前我没有看过昆曲,偶尔在电视上看到,觉得节奏太慢了,不可能听得下去。但这部戏我全程看完了,我觉得很像音乐剧,舞美好看,舞台好看,音乐也好听。特别是原子弹爆炸那一刻,舞台上巨大的烟雾涌向观众席,背后的几何图形特别有现代感。”北方昆曲剧院用这样的呈现方式向当代观众演绎昆曲、拓展昆曲边界,是否成功见仁见智,至少我们看到了他们探索昆曲更多可能性的努力。

  音乐舞美的新意之外,更大的挑战来自演员的表演。饰演李佩的魏春荣曾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我们还是原汁原味的昆曲,因为我们的音乐、唱腔是原汁原味的,我们唱的是昆曲的曲牌。但我们演的是现代人,所以就缺少了传统戏曲固有的那些道具、服饰,比如水袖就没有了——不可能给中山装加一个水袖。”的确,昆曲历来是以歌舞演故事,我们在《玉簪记》里看她马鞭一挥一颤,水袖一甩一抓,顾盼回眸,婉转而歌,那么美丽,正是琴韵清幽的陈妙常情愫已通的样子。但在《李佩先生》里“怎样用程式化的手段来演绎现代人”,这真是个天大的困难。我们知道,程式是高度抽象的结果,非一夕所能成。还要演绎留学生涯,这真是难上加难了。我们看到在演到李佩在康奈尔大学留学部分时,学生们西服洋装跳起了华尔兹,响起了爵士乐。此时,如果按照旧时的演法,也确实觉得别扭。在“相见”这一声场戏时,魏春荣的念白是,“你看,先生”,只见她用“轻微幅度”的兰花指向前指去,而不是《玉簪记》里那个妩媚的兰花指手势。对演员来说,这个分寸实在太难拿捏了。能让大家看着不别扭,同时还必须属于昆曲,演员的探索尽在细节里。

  李佩在康奈尔大学听郭永怀的演讲,李初次遇到她的意中人时有七八分钟的唱词,是听起来最舒适的一段。这段《皂罗袍》有些《牡丹亭》味道,“一眼万语千言历遍,共携手徜徉在浪漫校园。温文尔雅对谈天,心心相印情无限。”在这里魏春荣使用了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体现女孩子看到心爱男子时的害羞。古今中外,凡爱情概莫能外,低头浅笑,眉目含情,昆曲的古典意蕴表现在此颇为相宜。

  上述之外,昆曲《李佩先生》更大的挑战,窃以为是文本。该剧讲述了李佩与郭永怀的事业、情感与生活历程,剧中有不少感人至深的桥段,特别是在郭永怀因公殉职后,李佩积极推动中美教育交流合作,输送优秀科技人才到海外留学……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生动塑造了一位杰出教育家形象的同时,也展示了“两弹一星”的精神密码,弘扬了一代海归赤子的家国情怀。但这些叙事的语言实在是文本很大的负担。戏曲的特长不是漫长的叙事,一般故事框架都非常简单,重点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而昆曲对文字的要求,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之高,是文人雅集的产物。这一点要想做好,非一日之功。

  80年的跨度,大写意的笔触作为底色,几场重头戏着力雕琢,韵白文白加杂,我们看到了编剧的努力。夫妻二人“焚稿归国”一场比较有力,在这里生角比旦角在行当中更方便表达壮怀激烈的场面。“你怎样,我们的国家就怎样!我们的国家怎样,你才会怎样!”也多由郭永怀念出,是合适的表达。南曲的柔情,北曲的沧桑,在这出新编戏里都有了精彩的展现。

  在群戏的编排上,我们看到了郭永怀带领战士向西北大漠行军进发的“出征舞”、用算盘代替电脑计算公式的“算盘舞”,以及表现李佩独特教学方式的“探戈舞”和李佩与郭永怀梦中重逢的“敦煌舞”。很难说这不是昆曲该有的东西,非常同意魏春荣的看法:原创当代题材剧目是昆曲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要先把经典剧目的传承做好,然后才可能有更多的手段、更多的积累去做创新。我们要找到昆曲适合当代的一个路径,不管能不能做好,都一定要去尝试,不能回避。”(作者为文艺评论人)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