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 润
初冬的北京人艺小剧场,由俄罗斯剧作家列奥尼德·佐林创作,张彤导演,张可盈、杜子俊主演的话剧《华沙旋律》,如一首悠扬的乐曲,跨越时空轻轻拨动人们的心弦。虽然这部小剧场之作只有两位演员,但因其承载着历史、战争、爱情、命运等厚重主题,而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方非摄
《华沙旋律》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后的欧洲,从事酿酒的俄罗斯男孩维泰克与到俄罗斯学习声乐的波兰女孩格里娅因一场肖邦音乐会偶遇,而后相知相爱。然而,战争的伤痛、通婚的禁令和时空的隔阂迫使他们分开。之后的十年、二十年里,尽管命运让两人重逢,却最终只能相忘于江湖。
该剧舞美设计别具创意,巨大的弧形斜坡,既是演员奔跑的舞台,也是投影画面流动的屏幕,无形中扩大了时间与空间的维度,给观众带来更加多元的想象空间。空旷光滑的斜坡四周,则布满粗粝的“废墟”,寓意着战争给人造成的难以磨灭的巨大伤害。
舞台上的时空交错,既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情感,也体现出了人性面对爱情与责任的挣扎。两位青年演员用动人表演剖开了爱情的甜蜜与现实的苦涩。张可盈细腻而真挚的表演,表现出格里娅面对不确定的一切既期待又恐惧的内心。她还配合人物歌唱家的身份,进行波兰语和俄语歌曲的现场演唱。杜子俊则以张弛有度的表演,将男孩初次面对爱情时的喜悦、热烈、窘迫、憧憬,以及十年后、二十年后成长为内敛男人的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过程中,两位演员不仅要不断调整表演状态,还要飞快地变换服装造型,诠释角色不同时期的变化。尤其最后一场戏,经过岁月的磨砺,他们都已不再是当年的自己,也让观众深深感到“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无奈与无常。这不仅是一个聚散离合的爱情故事,更是一次对战争创伤的深刻探索。
整个演出看得出主创的别具匠心和演员的配合默契,但正如剧中台词所言“每部作品都会在译文中失去原味”,有些台词表达增加了观众的理解难度。如果能够在不影响剧情和诗意风格的基础上,让台词更为“信、达、雅”,相信会让更多观众产生共鸣。
另外,作为一部以“旋律”命名且有丰富音乐元素的演出,该剧的音乐感染力还有所欠缺。尤其是男女主角重逢的重头戏中,导演刻意将女主角现场演唱歌曲处理成放录音的形式,也许是为了制造一种间离效果,却大大削弱了感染力。
正如剧中多次提到“酒香出自储存的时间”,对于这瓶刚刚酿造的“新酒”,我们能感受到它的新鲜和香气,也看到了酿造者的用心,但仍需时光的淬炼,才能更具余韵。(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