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因“读者调查表”而创办的《开明》杂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因“读者调查表”而创办的《开明》杂志

来源:光明网-《中华读书报》2024-12-11 09:53

  作者:陈培城

  民国时期,开明书店以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和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在激烈的出版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当时各大出版机构普遍较为重视营销工作,但多是通过《申报》等报刊发布书刊广告,广告语往往言过其实。相比之下,开明书店在营销方面有所不同,包括:重视读者的服务工作,重视广告宣传的实效等。正是这些营销策略,使得开明书店在民国时期的出版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开明》杂志创刊号封面

  《开明》杂志的创办是开明书店对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视和对广告宣传实效追求的直接体现。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和交流思想的平台,也为书店自身提供了一个展示其出版物、推广新书和收集读者反馈的窗口。这种模式在当时是创新的,它不仅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也为书店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地位。

  开明书店的主要创办人章锡琛是办杂志出身,早在其主编《妇女杂志》的时候,就已经格外重视读者的服务工作,他在杂志开辟通讯、征文等栏目,积极与读者互动,以赢得读者的信赖与喜爱。而夏丏尊、叶圣陶这两位开明书店编译所的灵魂人物,则因为其教育家的身份,且开明书店服务的读者是广大青少年,所以也很重视读者的服务工作。

  《开明》杂志首次创刊于1928年7月,停刊于1931年12月,共出版2卷38期;二次创刊的《开明》杂志第1期出版于1947年7月,停刊于1948年9月,共出版7期;曾改名《读书俱乐部》,于1935年1月—1936年8月分别在《申报》和《月报》上刊行。

  《开明》杂志首次创刊的缘由,跟开明书店在每一本新书之后附发的“读者调查表”有关系——在创刊号的“致读者”栏目中,如此言明道:“凡爱读开明书店出版的书报的读者,都喜欢把读者调查表填寄来,这三个月来……本店接到是项调查表有1637份,足见读者爱护开明的热烈了……”(《开明》第1期,吴永贵编:《民国时期出版史料汇编(第八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48页。后文涉及本书均以“同上书第八册”简称)《开明》杂志编者正是有感于“这实在是读书界之苗在尽量地不绝地发荣滋长哩”(《开明》第1期,同上书第八册,第349-350页),所以创办了《开明》以回应满足读者的需求。

  《开明》杂志一开始是“开明书店的广告的书目”,后来改版升级成了“半文艺半广告的刊物”(《开明》第1期,同上书第八册,第347页),出版周期由不定期改为按月出版,并声称“今后的《开明》,除了尽量发表读者对于本店出版各书的批评以外,还按期刊刊载几篇精干短小的论文……其他关于全国出版界的批评和贡献等等文字,我们也酌情刊载,藉为出版界的南针”(《开明》第1期,同上书第八册,第393页)。

  对于读者之于书的意见,《开明》杂志编者给予了极大肯定:“大凡一本好书的出世以后,总是希望读者给予详细的评价,以评定其对于时代的价值。一方面可使该书不至于湮没不彰,或竟是只供覆瓿,或竟是欺世害人。这种责任,向来都认是批评家的专责,一般读者是无须顾问的。然而,我们以为这是不合适的,我们以为不应蔑视了一般读者的意见,遮断了读者的喉舌。”(《开明》第1期,同上书第八册,第348页)为此,《开明》专门开设“读者的意见”“短评”等栏目,发表读者见解。

  《开明》杂志在内容上给读者以知识,因此,要办一个宣传图书内容的刊物,也就必须想方设法地给读者以有关“书”的知识。《开明》杂志在如何给读者以有用知识上,用足了脑筋。例如,《开明》杂志如此刊载屠格涅夫新书《十五封信》的简介:“这是一男子与一女子往来的情书。起初他很恋爱她,后来觉得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怜爱,互相分离。但他后来因为执着着旧情,患病而死。从这里可以认识恋爱的真义。”(《开明》第5期,吴永贵编:《民国时期出版史料汇编(第九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67页。后文涉及本书均以“同上书第九册”简称)这样的新书简介,对于关注恋爱问题的青年读者来说,自然极具吸引力。

  考虑到开明书店的读者中有些还在求学,或者正进入社会,他们希望能够认识新朋友,为满足这一需求,《开明》杂志还设置了“开明的读者”栏目,一开始只是刊登姓名、籍贯、性别、职业,后来又新增了通讯地址。这种做法,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少年读者对开明书店的认同感,由此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读者。

  笔者所见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明》杂志第1-11期内容中,每一期的“编校完了”栏目尤其值得注意。在栏目中,《开明》杂志编者以给读者通信的口吻简要盘点每一期的篇章内容,并就涉及读者的一些事宜进行解释说明。例如,《开明》由于在栏目内容等方面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因而在第3期“编校完了”这样解释道:“创刊号出世,不十日而告罄,第二期出版,又不十日而告罄,各地读者,纷纷来函,请求再版。但本刊因为定价低廉,亏累颇巨(自计成本约二分有奇),在势不能重版,而每期也不能多印,以致有无数的读者都抱着向隅之憾,这实在是万分地对不起亲爱的读者的。关于这点,本刊现在寻得一个两全其美的补救办法,这办法便是‘自本期起,实行加价’。”(《开明》第3期,同上书第八册,第493页)《开明》原来定价1分,从第3期开始改为3分,复刊后作为非卖品赠阅读者。又比如,《开明》编者在第7期“编校完了”,这样写道:“很有人以为本刊‘短评’一栏的文字太缺乏批评的意味,颇有些像‘读后感’。编者也意味该栏文字太有些像读后感了。于‘短评’二字似未切合,——甚望读者能注意一下,多供给些短评的文字,或者索性将该栏改为‘读后感’,这是编者的私意,谨向读者征求意见。”(《开明》第7期,同上书第九册,第101页)此外,《开明》杂志编者也在此栏目中对之后出版的个别专号作了预告,引发读者的期待之情。例如,在第6期“编校完了”对“儿童读物专号”的预告:

  儿童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我们的继承者!世界各国对于儿童的培养,都竭尽其力,教育家竭力以最新的教育方法教育他们,出版界竭力以良好的儿童读物供给他们,努力造成未来的社会的人才,善的世界的份子。——而中国从来蔑视儿童,不加注意,中国的所以贫弱,中国社会的所以窳败,这许是一大原因。最近,虽然出版界也已稍稍出了些儿童读物,然而有些不免失检,未曾注意到儿童本身,结果于未来世界的主人公仍无补益。本刊以为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拟出一个“儿童读物”专号来批评,研究和介绍,希冀引起一般人的注意,而共同起来努力给予儿童以“福音”,努力造成新的世界!(《开明》第6期,同上书第九册,第49页)

  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看出,《开明》杂志虽然是一个“半广告的刊物”,但是其编者显然希望通过刊物的出版引导出版界关于儿童读物乃至于社会风气向积极的一面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开明》杂志在之后出版的“儿童读物专号”中,推荐了开明书店当时重点出版的“世界少儿文学丛刊”以及《爱的教育》等图书,并附有“优待券”,给予九折优惠。因而,《开明》所做的虽然不全是为了营销,但切切实实发挥营销的作用。据开明书店同人欧阳文彬说,“《爱的教育》原先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当初销路并不好,转到开明书店出版后马上一版再版,成为风行一时的畅销书。这里边,‘小《开明》’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它在一九二八到一九三一那几年间,非但连续刊登介绍这本书的文章和来自读者的反应,还在儿童文学专号上一次发了十篇书评,宣传声势大而持久。”(欧阳文彬:《广告中的学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编《我与开明》,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第275页。)开明版《爱的教育》的畅销,与《开明》杂志这一宣传推广模式有密切关系。

  总而言之,《开明》杂志不仅是一份刊物,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其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营销智慧和对读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在今天,我们回顾《开明》杂志的创办历程和其内容特色,可以发现许多值得中国当代出版业借鉴的地方。

  首先,重视读者服务的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化和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开明》杂志与读者互动的做法,启示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读者反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与读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次,内容与营销并重的策略在当今依然适用。《开明》杂志在提供知识性内容的同时,融入图书广告,实现了内容与营销的有机结合。今天的出版工作者不妨从中学习如何在保持内容质量的同时,有效地推广产品。

  再者,对特定读者群体的精准定位和需求满足,是《开明》杂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今天,随着出版市场细分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出版工作者需要更加精准地识别和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内容和服务。

  最后,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开明》杂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正如《开明》创刊号的“致读者”栏目写道的,“在这经济掌权的世代……书店虽然也是商业的一部分,然而它却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和责任——负着促进文化,改善社会的使命和责任……凭良心说,书店应纯以文化为主脑,而牟利则次之而又次之”(《开明》第1期,同上书第八册,第350-351页)。

  尽管时代变迁,但是《开明》杂志的许多理念和做法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了解《开明》杂志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出版史,同时也为中国当代出版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陈培城)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