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读孙郁《鲁迅与国学》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读孙郁《鲁迅与国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12-12 09:49

  作者:罗唯嘉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这个评价突出了鲁迅的革命性,强调他与封建传统的决裂和对新文化的开拓。社会大众熟悉他的小说、散文等现代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这些成就侧重于与传统相对的现代性。然而,鲁迅之所以取得如此丰硕的文化成果,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对传统文化所下的“暗功夫”上。正如海面上的冰山,露出的部分是鲁迅对现代文明的追求和创造,水下的部分则是他对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和深刻反思。

  鲁迅研究专家孙郁撰写的《鲁迅与国学》,集中探讨了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关系,从传统文化切入鲁迅思想,别开生面。谈及此书的写作,作者说是缘起于20年前一次关于鲁迅的访谈,主题便是“鲁迅与国学”。那次访谈让他注意到学界大多关注鲁迅的现代文学创作和翻译,而少涉及鲁迅的传统文化底蕴。自此,他留意搜集相关资料,系统梳理鲁迅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成果便是《鲁迅与国学》一书。该书涉及鲁迅对儒、道、佛三家思想的批判转化,对戏曲、野史、魏晋文学、古代小说的研究评价,并围绕“国故”与章太炎、“学衡”派的纠葛,展示了鲁迅知识结构中隐蔽的一面。

  鲁迅的文笔犀利、思想敏锐,如锋利的匕首闪着耀眼的白光,背面衬托这白光的底色却大半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汲取,远不同于传统士大夫的沉迷与陶醉,而是在新旧时代转换的背景下,以全新视野反思中华古老文明的时代价值。此书首章“从新知到国故”,探讨了鲁迅“由旧学而得以染习新知,后由新知而反观国故”的学思历程。鲁迅早年阅读大量翻译作品,特别是严复所译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大大开阔眼界,而留学日本更让他了解到古印度、古希腊与古希伯来文明,使其得以从文明比较和演进的角度,思考中华文明在世界的独特地位以及与各文明相比的异同。

  鲁迅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汲取大抵是站在反正统的立场上。书中讨论鲁迅“非儒与非孔的理由”,指出鲁迅从日常生活经验,特别是童年记忆出发,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教育配合封建统治,戕害了好奇心和想象力,遏制了文明的活力。因此,鲁迅转求于与正统有别的“小传统”或民间资源,如抛弃儒家经学一统的权威,而去寻找庄子个性意识的萌动(“对庄子的另类叙述”章);有意回避汉赋、唐宋诗文等文学典范,转而考察魏晋时期离经叛道者的文风(“魏晋文脉之考察”章),还为历来被视为“小道”的小说著史立传(“《中国小说史略》的微言大义”章);批判“台阁化”旧戏,看重民间剧种中的野趣与活力(“批判旧戏的几种理由”章)。鲁迅以其极强的现实感和思想穿透力挖掘出了传统文化中的丰富面向。

  《鲁迅与国学》不仅从思想角度探究鲁迅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还特别注意到鲁迅从审美角度开拓国故的现代价值。如对金石学与考古学的兴趣,润泽了鲁迅的艺术品位,他喜爱秦汉瓦当、画像石、碑刻等,其书法风格无疑受到这些古物影响,而对秦汉艺术的重视,又反映出他力求超越近世文明的软弱和狭窄,重回元气淋漓的上古的雄心。又如鲁迅对佛教、庄子、魏晋文章的欣赏,很大程度上是要寻求固化的文人趣味之外的生命力。面对残酷现实和人生重压时,这种审美趣味也给予鲁迅莫大的精神慰藉和力量。

  《鲁迅与国学》以鲁迅晚年对墨子的关注作结,点出他欣赏的是墨子的苦行之思、民本意识,同时还有墨子忘我的牺牲意识,这是鲁迅从古人世界发现到的可为今人所用的思想资源。而墨子的形象也正契合鲁迅的自我想象——“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鲁迅与国学》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处在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之间,置身于时代的斑驳光影下,立体又厚重的“文化鲁迅”。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