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俄罗斯人性格的“百科全书”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俄罗斯人性格的“百科全书”

来源:北京晚报2024-12-28 11:08

  作者:张百春

  从书名上看,《俄罗斯人的性格》应该是一部通俗读物,或者是心理学著作,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这是一位严肃的哲学家写的书。本书的作者尼·洛斯基确实是位哲学家,他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之一,而且是其中屈指可数的“纯粹的”哲学家之一。他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在缺乏体系性的俄罗斯哲学传统里,这是个例外,是个极其罕见的现象。

  流亡的哲学家

  尼·洛斯基(1870-1965)的身上有波兰血统,但是,他自认为是俄罗斯人。他受过良好的教育,1891至1898年先后在圣彼得堡大学数学物理学和历史语文系学习。他与俄罗斯最著名哲学家索洛维约夫(1854-1900)相识,深受其哲学影响,最终成为俄罗斯哲学传统的著名代表。俄罗斯学术界至今还在使用洛斯基翻译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916年,洛斯基成为圣彼得堡大学教授,1922年,他被捕后遭驱逐,与别尔嘉耶夫等著名思想家一起乘坐所谓的“哲学船”离开圣彼得堡,去了德国。在国外期间,他出版了自己大部分哲学著作。1965年1月24日,洛斯基去世。他的离世标志着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哲学传统的结束。包括他在内的俄罗斯流亡的哲学家们都没有留下自己的追随者。

  洛斯基称自己的哲学为直觉主义的人格主义,或者是等级人格主义。这是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伦理学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他的伦理学体系被称为古典的绝对伦理学,即整个伦理学建立在绝对价值的基础之上。绝对价值的最高统治地位可以避免伦理学中普遍存在的相对主义。只有这样的伦理学才能为人的实际行为提供可靠的、明确的指导。然而,这一切只是理论。在实践上,人如何实现绝对价值?绝对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是没有任何保障的,它们只存在于神的国度里。因此,洛斯基承认相对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他的伦理学就是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的关系体系。

  俄罗斯人的心灵公式

  和大部分流亡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家一样,洛斯基客死他乡。直到苏联解体,他的著作才返回俄罗斯学术界。1991年出版的洛斯基的一部文集收入了两本书,一本是《绝对之善的条件:伦理学基础》(巴黎,1938年),另一本书是《俄罗斯人的性格》(法兰克福,1957)。在洛斯基大量的哲学著作中,这两本书占有特殊的地位。前一本书是严肃的理论著作,作者在其中对自己的伦理学做了系统的表述。相比而言,后一本书是一部应用性质的著作,作者在其中用自己在前一本书里表述的伦理学原则解读俄罗斯人的性格。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两本书是姊妹篇。所以,《俄罗斯人的性格》也是一部非常严肃的作品,它有可靠的理论支撑——这就是绝对的伦理学。

  书名里的这段俄文是什么意思呢?русский народ它 既 可以指俄罗斯人,也可以指俄罗斯民族。民族是由个人组成的,因此,民族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别人的性格。但是,这个依赖性不意味着民族性格是个别人性格的机械组合。并非所有的个别人的性格都可以成为民族性格的元素,反之亦然,民族性格里的元素不一定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因此,一方面,个人的性格与民族的性格之间有内在联系,但是,另一方面这个联系不是必然的。这就使得问题研究变得复杂了。如果不选择有效的“方法论”,那么,这个研究自身将变得无意义。

  作为人格主义者、个性论者,洛斯基把个人和民族都理解为个性(личность)。在俄文里,个性是个非常独特的词,它表达的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性,不可重复性,在价值上无法取代性。作为个性的人的性格甚至无法用一般概念来表达。但是,在描述俄罗斯人的性格时,肯定也会遇到一些具有一般性的、常见的特点,它们可以在大多数俄罗斯人身上遇到,而且可以用一般概念来表达。尽管它们不一定表现在每一个俄罗斯人身上,但完全可上升到俄罗斯民族的层次,构成该民族的性格特征。因此,对俄罗斯人性格的研究与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研究在这里几乎是一码事。

  在刻画俄罗斯人的性格时,洛斯基观察的对象是处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俄罗斯人,这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代之一。在流亡的环境里,他看到的是漂泊的俄罗斯人。俄罗斯人性格中的某些元素在这些特殊的时代里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这个情况有利于观察。但是,也可能相反,俄罗斯人身上的某些元素可能隐藏起来。洛斯基想要揭示俄罗斯人性格中相对稳定的元素,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体现在俄罗斯人身上的元素。它们不可能局限在某个时代,因此,在其他时代也会表现在俄罗斯人身上,甚至会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被其他领域的人捕捉到。比如,俄罗斯文学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果戈理、冈察洛夫等伟大的俄罗斯作家的作品都成为洛斯基研究的对象,他在其中观察、总结和提炼俄罗斯人的性格特征。此外,外国人到俄罗斯后,或者与俄罗斯人接触之后,俄罗斯人身上的一些性格特征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对俄罗斯人性格的这个观察也成为洛斯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撰写《俄罗斯人的性格》一书时,洛斯基已经是八旬的老人了。他想要用自己的伦理学,以及自己整个哲学思考的经历去探索“俄罗斯人心灵的公式”。在研究俄罗斯人的性格时,洛斯基始终作为俄罗斯人中的一员,在自己身上观察和研究俄罗斯人的性格。

  洛斯基认为,俄罗斯人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其宗教性(参见本书第一章)。宗教与俄罗斯人的关系是个常见的话题,这个关系非常紧密,也非常复杂。无论如何,除去宗教性,俄罗斯人的性格很难确定。除去宗教性,俄罗斯文化将所剩无几。不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几乎无法发现俄罗斯文化里有价值的东西。众所周知,俄罗斯哲学最重要的部分是白银时代的宗教哲学(即宗教性质的哲学)。总之,俄罗斯文化的几乎所有重大成就都以一定的方式存储在俄罗斯的宗教性里。因此,把宗教性界定为俄罗斯人性格中最主要的特点,这不是洛斯基的发明,而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事实。

  自从10世纪末接受东正教以来,俄罗斯人就与东正教联系在了一起,正是东正教塑造了俄罗斯人的心智和性格。在某些情况下,俄罗斯人与东正教徒几乎是同义词。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东正教信仰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但是,毕竟,在俄罗斯人中间也还有其他信徒,如天主教徒、新教徒等。而且,在苏联时期,大部分俄罗斯人并不是东正教徒,甚至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无神论是苏联意识形态的决定性因素。这个事实尽管不能彻底推翻“俄罗斯人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其宗教性”这个论断,但是,这毕竟是个问题,需要解释。

  宗教理想决定生活日常

  洛斯基用来开始自己讨论的第一句话是:“俄罗斯人的主要和尤其深刻的性格特征是宗教性以及相关的探索绝对之善,而这样一种善,只在神的国中实现。”(正文第2页)。作为宗教哲学家,洛斯基把宗教性的主要内容理解为基督教,具体而言是东正教。与此同时,他把宗教性与俄罗斯人对绝对之善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绝对之善是绝对的价值。与相对之善和相对价值不同,绝对之善和价值不能在现实生活里存在,但是,它们完全可以存在于基督教的天国理想里。所以,对基督教徒而言,对绝对之善的追求就是对天国理想的追求。天国只能在末世论的视角里才能获得理解。因此,俄罗斯人对绝对之善的追求具有末世论的倾向。俄罗斯人把这个追求放在首要位置,其他一切追求都为它服务,与它一致。因此,对绝对之善的追求不仅仅是理想的追求,而且也是一种生活的规范、标准,它们具有道德意义。正是这个终极性质的追求、终极的理想决定了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俄罗斯人的行为是由这种高级的道德标准来规范的。俄罗斯人性格里的肯定方面几乎都与其宗教性有关,比如,俄罗斯人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对此世的物质财富持轻蔑态度,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创造出独特的文化,等等。为了自己最崇高的理想,俄罗斯人可以忍受一切痛苦。总之,在俄罗斯文化主要成就的背后都可以看到俄罗斯人对绝对之善的追求。

  如果说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俄罗斯人的宗教性是直接表达的,即追求神的国,那么,在苏联时期以及当代俄罗斯,俄罗斯人的宗教性就是通过对绝对之善的追求表达出来的。所以,在非宗教时代,在宗教被弱化或遭到排挤的时代,俄罗斯人性格中的宗教性依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是,苏联解体后,东正教信仰几乎在一夜之间获得恢复。

  宗教性不但决定了俄罗斯人性格中肯定的方面,而且也决定了其中否定的方面。俄罗斯人性格中很多负面的东西也与其宗教性有关。对天国的追求,对绝对之善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就是极端性、极端主义、偏执、爱走极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砸烂了自己的过去,从对天国的追求转向了无神论。无神论与天国理想都是对绝对之善的追求的表达。俄罗斯人对信仰也带有强烈的宗教热情和色彩(别尔嘉耶夫等人发现了这一点)。无论天国,还是绝对的善,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生活在现实中的俄罗斯人经常因此而感到失望、苦恼,甚至是绝望。这种悲观情绪在某些人身上会导致颓废、挫败感、虚无主义,以及著名的“奥勃洛摩夫性格”等。

  相伴而生的硬币两面

  除宗教性之外,洛斯基在俄罗斯人的性格中还突出了以下特点:追求最高经验形式的能力;个性交往的能力;强大的意志力;极端主义和消极、懒惰;寻找生命的最高价值;精神自由和桀骜不驯;理想主义、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甚至是流氓习气;原初的善良和无节制的残忍;极高的创造天赋;集体主义和弥赛亚主义;行为和情感上缺乏分寸和尺度;好高骛远和工作上的马虎;不善于行动;固执、偏执、任性和荒诞;分裂的性格;酗酒等等。在俄罗斯人的这些性格里,既有肯定的元素,也有否定的元素。它们经常相伴而生,似乎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

  无论个人,还是民族,在其性格中总是结合着肯定的元素和否定的元素。它们的组合构成个人和民族的完整性格。洛斯基在自己的著作里描述了其中较为稳定的元素。这些元素不是混乱地堆积在一起的,而是构成一个等级体系,其中最高的就是宗教性,它决定所有其他元素。因此,在这本书里,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揭示俄罗斯人的宗教性。他捕捉到了俄罗斯人性格中很多重要的东西,但是,在他对俄罗斯人性格的描述中,也有很多东西带有猜测性。不管怎么说,在对“俄罗斯人的性格”的研究和解读中,洛斯基的这本书现在已经成为经典。

  阅读《俄罗斯人的性格》可以让我们认识俄罗斯人,有助于我们和俄罗斯人的交往。与此同时,这本书还有助于我们认识俄罗斯文化。在俄罗斯文化里体现了俄罗斯人的性格。这是一部有关俄罗斯人性格的“百科全书”。(张百春)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年美食纪录片盘点:类型“卷王”如何突围

  • 《小小的我》:苦难叙事中的精神超越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