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剧场不“小”,能做“大”文章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小剧场不“小”,能做“大”文章

来源:羊城晚报2025-01-12 09:37

  作者:黄宙辉

  1月11日晚,南方歌舞团原创音乐剧《黑凤梨(喜欢你)》升级版在广州正佳大剧院上演。这部带有潮汕地域风格的小剧场作品,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感,观众亲昵地称呼它为“黑剧”。

  近年来,国内小剧场发展方兴未艾,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比如,原创力不足,实验精神弱化,等等。近日,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业界多位大咖,以广东小剧场戏剧为例,一起探讨小剧场戏剧在新时代的发展。

音乐剧《黑凤梨(喜欢你)》剧照 南方歌舞团供图

  中国小剧场戏剧已走过43载

  相对于传统的主流戏剧而言,“小剧场戏剧”是一种追求实验性、创新性的戏剧,以其反商业、反传统的特质,将艺术探索品格和思辨精神深烙其中。

  西方小剧场戏剧的发轫,可追溯到1887年法国的“自由剧院”。而在中国,林兆华导演于1982年推出的《绝对信号》被视作中国小剧场戏剧发轫之作。至今,中国小剧场戏剧已走过了43载。

  在新世纪之交,小剧场戏剧非常热闹,小剧场成为当时戏剧发展的先锋和舞台艺术集中实验的一个演练场。在孟京辉、李六乙等一批人的带领下,爆款作品频频出现,如《恋爱中的犀牛》《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深受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爱。

  据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文艺评论家陈建忠介绍,首先,相比大剧场,小剧场戏剧凸显的是“小”,场地小,观众的容量小,一般能容纳两三百名观众。随之而来,场地小带来的是观演关系的“近”,演员就在观众身边表演,“演员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欢笑与眼泪,都在观众的直视下,都能被观众直接感受得到”,演员表演和观众之间的心理反应与大剧场观演不太一样。另外,小剧场戏剧最重要的是“新”。相比大剧场、大剧目,小剧场戏剧更加注重形式的实验性、内容的现代性和精神的当代性。

  核心竞争力在于指向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粤剧名家蒋文端在小剧场粤剧《金莲》里饰演金莲一角,对于小剧场的演出感受颇深,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小剧场带来的观演关系的变化。“小剧场的表演艺术,对演员来说,是难度更大的呈现形态。观众离演员如此之近,演员皱一皱眉头,他们都会尽收眼底,来不得半点情绪懈怠。演员要能够始终保持舞台上的饱满情绪,让观众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你,与你‘共情’,这对演员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就要求演员对人物的理解要更加深刻,塑造人物时要更加细腻。”蒋文端谈到。

  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青年剧作家陈云升是小剧场粤剧《金莲》的编剧。“表面上看,小剧场戏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少一些,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所以这些年很多地方热衷于‘创排’小剧场戏曲剧目。”陈云升告诉记者,小剧场戏曲体量虽小,但创作难度一点不小。小剧场戏曲是一种新的独立的艺术品种,首先它需要具有现代文学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叙事结构的文本作为创作基础,需要剧作者首先在剧本创作上拿出突破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成果,然后再加入与之匹配的二度创作才可能创造出艺术内涵与舞台呈现俱佳的好作品。

  “小剧场戏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精神指向是指向当代人的精神世界,表现当代人的焦虑痛苦、挣扎甚至是无望。很多小剧场戏剧重点关注的是人在时代下的生理反应、身体反应、精神反应。不同于大剧场、大剧目的关注点,它走的是另外的轨道。”陈建忠认为,小剧场戏剧独特的优势,还包括:轻装简行;演出成本低;便于推广;演剧方式跟观众很亲近;连接青年观众等。

小剧场粤剧《金莲》剧照 创演方供图

  “细水长流”或有高回报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为739.94亿元。其中,小剧场、演艺新空间2023年的演出场次达18.69万场,票房收入48.03亿元,观演人数2442.40万人次。小剧场演出的场次和票房收入都呈现超速增长,并在孵化原创作品、培养创作团队、丰富演出业态、培育观众群体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以单位计量看,小投入带来的的确是小产出,但不妨碍小剧场戏剧可以‘长’产出,达到‘细水长流’。”陈建忠认为,小剧场戏剧如能做到驻场演出,一定是有高回报率的。杭州的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就是驻场演出做得较好的一个典范。媒体报道显示,该剧于2023年3月28日在杭州蝴蝶剧场正式开启驻场演出。短短一年多时间,该剧已经上演了250余场,场场爆满。

  自2022年以来,南方歌舞团相继推出了两部小剧场作品,包括小剧场音乐剧《这里冬天不下雪》《黑凤梨(喜欢你)》,取得不俗的成绩。据南方歌舞团的统计,音乐剧《这里冬天不下雪》自2022年首演以来,演出近40场,上座率场均85%,观众近2万人次,票房收入近200万元。该剧还荣获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奖和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一等奖(小剧场组)。音乐剧《黑凤梨(喜欢你)》2024年首演以来,已演出近10场,上座率场均90%,观众近5千人次;该剧的广州塔春节定制版音乐剧《英歌》近期已签约21场,预计总票房近200万元。

  小剧场创作进入“平台期”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小剧场戏剧在找寻自身发展路径过程中,一方面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进行大胆实验和探索,另一方面也在日益浓厚的商业氛围下探索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平衡。”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罗丽指出,近年来,中国小剧场创作进入“平台期”,探索热情欠缺、原创力不足、思辨色彩减弱等问题逐渐浮现。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文艺评论家陈建忠也有同感。“近年的小剧场戏剧发展方兴未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它的数量和剧场配比,应该是比过去都多了。但整体来说,比起前20年,小剧场戏剧在近10年来,其势头并不是持续加强。国家艺术基金的推行,各地对国有院团新创大型剧目持续加大投入,大剧场演出市场被不断激活,相比而言,小剧场戏剧的声音反而在减弱。”他观察到,一方面,小剧场的覆盖面渐渐扩大,除了北京和上海,杭州、南京、重庆、成都、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小剧场在发展,小剧场戏剧的人才也在汇聚;但另一方面,小剧场戏剧在舞台上的实验精神和现代艺术意识在弱化。

  小剧场戏剧发展大有可为

  针对创演小剧场作品的初衷,南方歌舞团团长黄倩表示,打造“近距离、容易走、演得动”的市场精品、文旅融合的演艺项目,符合现今的艺术演艺需求和环境。创作出品小剧场音乐剧《这里冬天不下雪》,就是要与观众拉近距离和黏性,通过剧目培养音乐剧表演人才,并尝试以上海小剧场音乐剧制作公司的模式和体量制作粤产小剧场音乐剧,形成国有企业院团音乐剧粉丝群。2024年创作音乐剧《黑凤梨(喜欢你)》,是在《这里冬天不下雪》市场反响不错的基础上,再次创排粤产音乐剧,进一步将传统文化和流行元素有机结合,增加粉丝的黏性。

  据透露,南方歌舞团目前正在白鹅潭信义会馆进行空间改造,预计今年投入使用并对外开放。信义会馆演艺空间将融入演艺小剧场、沉浸式剧场、剧本杀等新空间演艺项目,更近距离地与观众互动交流,打造文旅品牌活动。

《这里冬天不下雪》宣传照 南方歌舞团供图

  “小剧场戏剧应走出小众,回归大众。如今,中国小剧场已经从单纯艺术创作体制向商品制作体制过渡,艺术性、社会性、商业性的融合势态在新演艺空间蓬勃发展的今天更显势不可挡。”罗丽认为,随着深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舞台技术不断助力艺术创新,小剧场戏剧正在不断开拓演艺空间,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接受。环境式、沉浸式演出成为新的热点,形式新颖、互动性强的小剧场满足了年轻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一批强调观演互感互通的剧目不断涌现并大受欢迎。

  记者留意到,近年来,广东涌现了一批口碑不错的小剧场戏剧。除了上述提到的小剧场粤剧《金莲》、小剧场音乐剧《这里冬天不下雪》《黑凤梨(喜欢你)》,还包括:小剧场粤剧《胡不归·颦娘》《帝女花·一念》,广东音乐曲艺团创演的曲艺新剧场《得闲饮茶》、曲艺情景剧《粤曲·潮》等,给观众带来不少惊喜,也聚拢了一批忠实观众。

  “大湾区的文化交融,数量庞大的青年观众,让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小剧场戏剧发展大有可为。”陈建忠建议,在小剧场的资源配置方面,政府可以给予引导和倾斜;在人才方面,培养和留住有市场号召力的编剧、导演、演员等人才;在理论评论和市场导向方面,要有意识地、不断地关注小剧场戏剧话题,并将其融入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之中。(黄宙辉)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马恩扉页:《小小的我》,渴求一片大大的天地

  • 《食南之徒》:“马伯庸式”小说风格的延续与新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