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紧贴地气,深度开掘生命底蕴
——2024年散文阅读笔记
作者:王兆胜
2024年度的散文创作,那种高高在上的玄虚之感减少了,大文化散文的热度在消退。创作者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生活日常,以平和且真挚的笔触,去书写朴素凡常的人、事、物。这些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有诗意,在底层书写里见智慧,具有常中有奇、小中见大、淡中有味的表现方式。
一
人的文学,核心在于写人,写人的现实生活。2024年度的散文创作始终坚守这一原则,出现了大量书写人生世态的散文,并且在对人性、人心的挖掘上有所开拓。
人间真情,是散文创作中不败的花朵。在2024年的散文作品中,卓然的《故乡漫忆》虽然是写老话题,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对父亲脊梁的独特感受,并将父亲、故乡、我、家国紧密关联:“一个家庭,一个乡村,一个国家和民族,甚至一个世界,都应该有一条脊梁骨。”孙郁的《边北诗人鲁琪》有着深厚的师生情,作者用温婉的笔触写到王忠舜老师,这位自己曾经的学术引路人。虽着墨不多,但其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种淡淡的书写方式,蕴含着深情。黑陶的《做一个纯粹的人》写已故作家刘烨园,作者被刘的思想纯粹打动,二人的情深意长和知音之感更是静水流深。
人性挖掘,富有张力与魅力。2024年的散文创作在人性挖掘方面表现出色,注重深度发掘人性的光影,展现人性的丰富与复杂。塞壬的《她的世界》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农民工赵月梅。与一般农民工不同的是,她热爱写作,渴望成功。尽管她的写作水平有限,文字尚不通顺,不过,她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命爆发力与生活波澜,在坎坷的生活阅历之下,有着一颗从容淡定和乐于助人之心。作品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将人性推向了灵魂深处。周荣池的《父恩》塑造了一个可恨、可怜、可悲、可爱的父亲形象。文中的父恩并非传统意义上爱的给予,而是通过磨砺,让子女在成长中获得启示。这一父恩视角,使散文具有了丰富、复杂、隐秘的人性内容及其深度。穆涛的《一根“政治油条”的生长路线图》剖析汉宣帝时的丞相黄霸。这个起于社会底层、靠买官发迹的大官却有好政声,他在关键时刻进行政治豪赌,几经浮沉中却有好运,可谓一个人性深度的探险者。
表达对人心的勘探与灵光的烛照。2024年的散文创作以人心为基点,更深入地理解人生的复杂内涵。韩小蕙的《识脸与识心》别具一格,文中写到“我”脸盲,总是记不住人的面容,但更在意“识心”,即识别好赖人,引发读者对人际交往中“心”与“面”关系的思考。蒋新的《司马迁的浪漫》特别注重从人心角度写司马迁的识心之能,称他“将观察体味现实的秘诀藏于心”“眼光敏捷温柔,也有X射线般的锐利”,所以《史记》才能成为千古绝唱。王川的《白塔与老妇》充满专注心、好奇心,又是宁静安然、平和超然的,有一种通透和豁然开朗。李登建的《沉积或飘逝》写“我”回家盖屋,在门楼高低上与邻居发生冲突,于是两家的心理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我”由“心神不宁”到“打心底里赞叹乡村的智慧,也折服于乡村的宽厚”,世道人心由此得以彰显。
永恒的主题会给散文的书写增加难度,而2024年的诸多散文作品深入各种人生的骨子里,在表现人情、人性和人心上不断有新的发现与表现,这是较为难得,也是颇有价值的。
二
比较而言,写人容易,写事与物难。2024年散文关于事物的书写,数量与质量都有明显改观。此类作品往往灵光闪动,对物性的书写敏锐而深刻。
生活中发生的事,成为创作者记录时代很好的透视点和多棱镜。时代和社会在发展进步,有的甚至是翻天覆地的。2024年的写事散文既反映了个体变化,也是时代社会变迁的缩影。彭程的《小区记》以其居住多年的小区为中心,抒写周边人事的变化沧桑,是偏于个人的叙事。陈世旭的《藏地记忆》回望其西藏行,通过天路、天河、天居呈现西藏古今往昔的变化魅力,认为“青藏路就是飘在世界屋脊上的哈达”。沈俊峰的《鼓角梦》写三线建设年代皖东厂的变迁,其中既有风物、事件,还有人品,特别是一个时代的精气神。洁尘的《铁半城西二巷忆事》回忆了“我”的家属院、和孩子打架之事,也是关于人事变迁和人的成长的书写。
在时代社会的浪潮面前,既有崛起与成长,也有颓变与衰老,这才是辩证的,也是生命的自然形态。2024年的写事散文,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生活的多样性和时代的复杂性。
对物的观照与细察,成为创作的一种新风尚。突破人的文学的限制,进入更博大丰富的物的世界,这是近些年散文的新趋势,2024年的散文则更进一步。
一是对历史之物的观照,如李晓君的《鸥波图》通过赵孟頫与管道升建鸥波亭颐养天年,画鸥波图以抒情志,反映身处乱世的艺术家的内在追求。其中,对于湖、水、波、鸟、风、光,特别是艺术作品《鸥波图》的细致描绘和精妙勾勒,可谓极尽用心、用力、用功之能事,于是,“物”被赋予能量与光泽,也带来身心俱轻的超然。
二是对鸟兽虫鱼、草木花卉的热爱,如杨文丰的《人鱼》写的是千姿百态的观赏金鱼,杜怀超的《柿子的隐喻》是写柿子生发出的各种意象,陈应松的《森林手记》是将森林中的万物生灵作为描绘对象,庞井君的《夜鸟声声忆旧园》描绘了杜鹃、东方角鸮等的夜鸣,李汉荣的《书虫之歌》是对寄生于书中的书虫的歌吟。
三是对一般物象的书写,如蒋蓝的《寸铁》写到寸铁、黑墨、铁钻、沙子、云雾、豹子等,可谓物象之集大全;张清华的《黑与白在同样古老的对峙中》描绘流浪狗猫、豹子、乌鸦、雪、白桦林等,内中有着诗意的形而上思考;杨献平的《怀居》展示了作者所居的各式房子,这是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透镜;苏沧桑的《声音之茧》关注芽、泉、水滴、蚕、钟等,并写出“海有心跳”。徐迅的《有人抖动着碧绿的丝绸》写其居所附近的森林公园,除了各种树木,还有丝绸般的感觉,“在公园蜿蜒的跑道上,我疾步如飞,感觉两旁的树林向我身后甩动,嗖嗖地,像有人抖动着碧绿的丝绸”。
万事万物,包含着深刻哲理。事有事情,物有物理,2024年的散文通过对于事物的书写更好地折射人生,令读者从中获得更多启发与体悟。郁葱的《生活记》中“我”坚持自己的做事风格,决不随波逐流,但为人信守承诺。为完成朋友嘱托,“我”竟几星期坚持去地摊找失之交臂的藏品。作品还写“物性”:“用汝瓷茶杯喝绿茶,时间久了,会发现茶器上面有一条暗暗的金线慢慢浸出来;如果用汝瓷茶杯喝红茶,会发现茶器渐渐有朱红线;如果用其喝普洱茶,慢慢会发现褐色的纹理;如果这几种茶一起‘养’这只茶器,也许渐渐浸出来的就是‘金丝铁线’。这些变化或者张扬或者细腻,或者无序或者均衡,总之出乎意料。”冯艳冰的《花神到我家》写花、女性、女孩子,以及女性心灵之美,文章透出委婉的纯粹美好。作品写道:“在童年的记忆里,随便一抬头,看到的星星月亮都自带玉兰花的香味。”王月鹏的《从大海到人海》写海,也写人,并以海写人。作品说:“把一艘船放到海上,把一个人放到船上,这时会更容易理解大海,也更容易理解锚。如果再加上风,加上雨,这种理解就会更深切。”“他们相信,有一种超越人的力量,存在于他们头顶的天空,也存在于他们跳动的心上。”这种由事物及人的彻悟是深透的。关于事物的散文,可以让读者超出人的局限,进入一个更广大的世界,感受天地间的启示。
如果说2024年的散文创作有何不足,那就是过于生活化、现实化,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重大问题的关注、思考。在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重大问题不断涌现,新时代的散文理应更富有时代话语、社会话语、个人话语,更关注时代的脉动。因此,散文创作需要在保持紧贴地气、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拓宽创作视野,提升思想深度,经由现实生活的大地,飞向湛蓝深邃的天空,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创作空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