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法语音乐剧为何受中国观众追捧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法语音乐剧为何受中国观众追捧

来源:文汇报2025-01-20 09:51

  作者:宣 晶

  台上台下合唱法语金曲,这一“上海特供”的剧场“名场面”再度上演。1月18日,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迎来了在上海文化广场的第100场演出,演出结束后的返场环节,演员和观众又一次一起用法语清唱剧中经典曲目《大教堂时代》。“中法两国文化、语言不同,中国观众学唱法语歌曲难度很大。”剧中“菲比斯”的饰演者达米安·萨格感叹,“在上海,我们遇到了最热情的观众,每一次与他们合唱,都让我深受感动。谢谢,上海!”

  大合唱之后,演员们还加演了一曲《美人》,为现场观众送上了百场纪念的“专属彩蛋”。2011年至2025年,《巴黎圣母院》在文化广场历经5轮百场演出,覆盖观众18万人次;其中48场是在近5个月内完成,见证了上海音乐剧市场的蓬勃发展。“感谢观众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喜爱,他们最能懂得演员传递的情感和能量,这才让它能够长演不衰。”制作人尼古拉·塔拉尔透露,《巴黎圣母院》演出超百场的城市并不算多,目前除了上海之外,只有巴黎、罗马和首尔。“相信,在上海,下一个100场会很快到来。”

  有生之年的“珍藏版”

  在音乐剧迷聚集的“小红书”平台上,“魔都的法语水平已经next level”“上海人连法语大合唱都不放过吗”等帖子收获了过万点赞。网友“wyhooo”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记录下《巴黎圣母院》谢幕时全场大合唱《大教堂时代》的情景。自称音乐剧“小白”的她幽默自嘲:“感觉方圆100个座位只有我和朋友两个人不会唱,上海人民太超前了!”

  1月18日下午场是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上海文化广场的第100场纪念专场。为了庆祝这一特殊时刻,被粉丝亲切称为“丹叔”的丹尼尔·拉伏瓦出现在申城。年逾七旬的他是1998年该剧首演时“副主教”弗罗洛的扮演者,“我希望能够永远演下去,但是我不知道我能演多久,每一场演出对于我来说都是‘有生之年的珍藏版’”。此前在《唐璜》《卡萨诺瓦》中大放异彩的音乐剧演员吉安·马克·夏雷提首次演绎“格兰古瓦”一角,深受上海观众喜爱的安杰洛·德尔·维奇奥、爱拉达·达妮、达米安·萨格、亚丽齐·拉朗德、杰伊悉数回归。

  在上海,《巴黎圣母院》的热度有多高?2024年9月,《巴黎圣母院》阔别五年再度归来,18场演出开票即售罄,共计33091位观众走进剧场,共赏经典。2025年1月3日至1月27日,《巴黎圣母院》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30场,截至目前票已全部售罄。“官宣‘丹叔’要来之后,1月18日演出的票几分钟内就卖完了。幸好我下手快,抢到一张!”来自连云港的王小姐特意穿上汉服,坐高铁到上海看演出:“快过春节了,穿汉服是希望把这份喜庆带进剧场。我还给演员们准备了窗花剪纸、福字贴纸等‘国风’小礼物,一会儿就去蹲‘剧场后门’。”

  拓展IP覆盖人群

  在百场演出现场,上海文化广场为前来观演的观众准备了特别纪念物料——一份包含了14年记忆的“魔法折页”,记载从初识法语音乐剧时的陌生与新鲜,到如今的座无虚席、票房口碑双丰收。《巴黎圣母院》为何受到观众追捧?业内人士分析,这是顺应“中法建交60周年”的节奏,承袭巴黎奥运会的余温,覆盖到巴黎圣母院本身重修开放,甚至展览中心地下空间举办的沉浸式VR展《巴黎圣母院》等,各类主题的交相辉映拓展了这一文化IP的覆盖人群。

  何况,法语音乐剧“人美歌动听”早已形成独树一帜的招牌。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由维克多·雨果同名经典著作改编而成,1998年9月16日首演于巴黎议会宫,并衍生出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多个版本。剧中没有对白,全部剧情由50余首歌曲的演绎串联呈现,打造出《大教堂时代》《美人》《波西米亚少女》《再为我跳支舞》等经典曲目。《巴黎圣母院》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写意审美和与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为非英语音乐剧在中国市场的破局树立了典范。

  在《巴黎圣母院》获得巨大成功后的数年间,法语音乐剧与沪上观众之间渐渐形成了正向的循环。《罗密欧与朱丽叶》《摇滚莫扎特》《摇滚红与黑》《唐璜》等多部法语音乐剧闪耀在申城的舞台之上。“正是由于《巴黎圣母院》的成功开启了这一良性循环,才使得后续法语音乐剧能够形成自我维持、不断发展的态势。”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元洪透露,该剧场上演的法语类音乐剧及音乐会演出达328场,覆盖观众53万人次。(宣晶)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篇小说《体察师的日子》:假定性前提下的人性复苏书写

  • 王 蒙:穿越千年龟兹,舞动中华文明的璀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