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宣 晶
台上台下合唱法语金曲,这一“上海特供”的剧场“名场面”再度上演。1月18日,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迎来了在上海文化广场的第100场演出,演出结束后的返场环节,演员和观众又一次一起用法语清唱剧中经典曲目《大教堂时代》。“中法两国文化、语言不同,中国观众学唱法语歌曲难度很大。”剧中“菲比斯”的饰演者达米安·萨格感叹,“在上海,我们遇到了最热情的观众,每一次与他们合唱,都让我深受感动。谢谢,上海!”
大合唱之后,演员们还加演了一曲《美人》,为现场观众送上了百场纪念的“专属彩蛋”。2011年至2025年,《巴黎圣母院》在文化广场历经5轮百场演出,覆盖观众18万人次;其中48场是在近5个月内完成,见证了上海音乐剧市场的蓬勃发展。“感谢观众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喜爱,他们最能懂得演员传递的情感和能量,这才让它能够长演不衰。”制作人尼古拉·塔拉尔透露,《巴黎圣母院》演出超百场的城市并不算多,目前除了上海之外,只有巴黎、罗马和首尔。“相信,在上海,下一个100场会很快到来。”
有生之年的“珍藏版”
在音乐剧迷聚集的“小红书”平台上,“魔都的法语水平已经next level”“上海人连法语大合唱都不放过吗”等帖子收获了过万点赞。网友“wyhooo”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记录下《巴黎圣母院》谢幕时全场大合唱《大教堂时代》的情景。自称音乐剧“小白”的她幽默自嘲:“感觉方圆100个座位只有我和朋友两个人不会唱,上海人民太超前了!”
1月18日下午场是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上海文化广场的第100场纪念专场。为了庆祝这一特殊时刻,被粉丝亲切称为“丹叔”的丹尼尔·拉伏瓦出现在申城。年逾七旬的他是1998年该剧首演时“副主教”弗罗洛的扮演者,“我希望能够永远演下去,但是我不知道我能演多久,每一场演出对于我来说都是‘有生之年的珍藏版’”。此前在《唐璜》《卡萨诺瓦》中大放异彩的音乐剧演员吉安·马克·夏雷提首次演绎“格兰古瓦”一角,深受上海观众喜爱的安杰洛·德尔·维奇奥、爱拉达·达妮、达米安·萨格、亚丽齐·拉朗德、杰伊悉数回归。
在上海,《巴黎圣母院》的热度有多高?2024年9月,《巴黎圣母院》阔别五年再度归来,18场演出开票即售罄,共计33091位观众走进剧场,共赏经典。2025年1月3日至1月27日,《巴黎圣母院》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30场,截至目前票已全部售罄。“官宣‘丹叔’要来之后,1月18日演出的票几分钟内就卖完了。幸好我下手快,抢到一张!”来自连云港的王小姐特意穿上汉服,坐高铁到上海看演出:“快过春节了,穿汉服是希望把这份喜庆带进剧场。我还给演员们准备了窗花剪纸、福字贴纸等‘国风’小礼物,一会儿就去蹲‘剧场后门’。”
拓展IP覆盖人群
在百场演出现场,上海文化广场为前来观演的观众准备了特别纪念物料——一份包含了14年记忆的“魔法折页”,记载从初识法语音乐剧时的陌生与新鲜,到如今的座无虚席、票房口碑双丰收。《巴黎圣母院》为何受到观众追捧?业内人士分析,这是顺应“中法建交60周年”的节奏,承袭巴黎奥运会的余温,覆盖到巴黎圣母院本身重修开放,甚至展览中心地下空间举办的沉浸式VR展《巴黎圣母院》等,各类主题的交相辉映拓展了这一文化IP的覆盖人群。
何况,法语音乐剧“人美歌动听”早已形成独树一帜的招牌。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由维克多·雨果同名经典著作改编而成,1998年9月16日首演于巴黎议会宫,并衍生出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多个版本。剧中没有对白,全部剧情由50余首歌曲的演绎串联呈现,打造出《大教堂时代》《美人》《波西米亚少女》《再为我跳支舞》等经典曲目。《巴黎圣母院》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写意审美和与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为非英语音乐剧在中国市场的破局树立了典范。
在《巴黎圣母院》获得巨大成功后的数年间,法语音乐剧与沪上观众之间渐渐形成了正向的循环。《罗密欧与朱丽叶》《摇滚莫扎特》《摇滚红与黑》《唐璜》等多部法语音乐剧闪耀在申城的舞台之上。“正是由于《巴黎圣母院》的成功开启了这一良性循环,才使得后续法语音乐剧能够形成自我维持、不断发展的态势。”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元洪透露,该剧场上演的法语类音乐剧及音乐会演出达328场,覆盖观众53万人次。(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