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场“雷雨”还能酣畅地降临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这场“雷雨”还能酣畅地降临吗

来源:文汇报2025-02-25 09:28

  作者:柳 青

  李六乙执导、由胡军和卢芳主演的这一版《雷雨》,恢复了曹禺文学剧本的序幕和尾声,这对主演面对上海媒体时声称这是“找回并再现曹禺的原著”。看完220分钟的演出,不得不说,“重访曹禺”是迫切需要的。

这场“雷雨”还能酣畅地降临吗

  曹禺曾在《雷雨》剧本的自序里写道:“我不讨论序幕和尾声能否存留,总要看有否一位了解的导演精巧地搬到台上,这是个冒险的尝试,需要聪明的导演来帮忙。”那么,《雷雨》的“序幕”和“尾声”究竟写了什么?这一头一尾是同一个场景,时间在悲剧发生十年后的除夕,周宅成为教会医院,蘩漪和侍萍是这里的病人。序幕结束于侍萍走出幽居的病房,倒在舞台中央,曹禺明确地在剧本里交代,侍萍的这个特殊亮相伴随远处传来巴赫《b小调弥撒》的颂歌。序幕的最后和尾声是重合的,黑暗中的弥撒曲包围着沉默的侍萍。曹禺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在《雷雨》里,宇宙像一口残酷的井,怎样呼号也难逃脱黑暗的坑。这是一个梦幻者探寻着自己,这样的超脱,落在情热火坑里的蘩漪是不能了解的。”在这个被疯癫和死亡包围的悲剧里,作者悲悯着、仍幻想着能被救赎的,是虽被击溃但和命运鏖战大半生的侍萍。

  风烛残年的周朴园在序幕里短暂出现,迅速离场。四幕剧的部分,在“雷雨”爆发的那一天里,这位老爷大部分时候在暗场。这是一部复调的剧作,序幕的落点在母亲侍萍,正戏开始于女儿四凤,发生在子辈的“丫鬟和少爷之间禁忌的爱情”,是上一代往事的变奏。此外,通过蘩漪的描述,周萍带着新文化的气息来到她身边,这个曾经的新青年唤醒了她,又很快抛弃了她,他转身认同父亲的“道德”,准备好做继承者了。隐藏在《雷雨》中更深一层的悲剧也在这里:周萍面对情感的软弱,以及他对父亲的倒戈,重复了30年前周朴园的轨迹——昔日留德的新青年“周家大少爷”,终究做了合格的资本继承者,成为“周老爷”。纵使他不是“刻板印象的冷酷资本家”,但他无可辩驳地控制工人,控制妻儿,他是父权制度里的掌舵人,是这则郁热戏剧的阴沉底色。

  李六乙导演让消失了几十年的《雷雨》序幕重回舞台,但他作出惊人的改编,侍萍偏坐一角,舞台正中的位置留给周朴园,十年前的那场“雷雨”是周朴园视线下的“旧日重来”。十年后的除夕和十年前的夏日重合,疯了的蘩漪和失语的侍萍在舞台上,死去的四凤、周萍和周冲也在舞台上。成为医院病室的周家客厅真成了闹鬼的房子,医院的两个嬷嬷始终在场,随时安抚着这些受了创伤的人和鬼,舞台上的种种,既是活人破碎的回忆,也是群鬼重演往日的片段。曹禺渴望的巴赫《b小调弥撒》被换成了《马勒第二交响曲》,并且不只出现在序幕和尾声与侍萍有关的场景,“马勒第二”的合唱段落萦绕在整晚的演出中。这部交响曲的另一个名字是“复活”,开始于“送葬”的主题,结束在“复活颂歌”,伴随德语歌词唱出“要相信啊,我的心,你并未失去所有,你拥有渴求的一切”。周朴园大声朗诵起《圣经》。

  23岁的曹禺想象着“梦幻者的超脱”,他会不会想到,这个剧本在90年后被演绎成“父亲的悲悼”?他让周萍有过“杀死父亲”的冲动,让周冲幻想“带母亲离开父亲”,让鲁大海彻底地离开无论是血缘还是象征层面的“父亲”,而这个和周家旧宅一起衰败下去的“父亲”,竟然在若干个代际后得到苦尽甘来的体恤。文本是开放的,剧作家早已长眠于地下,他无法垄断对他作品的解读。把周朴园演绎成“无奈、孤独、深情”的“实业救国的企业家”,是《雷雨》的“与时俱进”吗?这也可以是个开放的议题。但有意思的是,周朴园在漫天大雪的颂歌里被救赎时,鲁贵彻底地从这个世界里消失了。侍萍二嫁的丈夫、四凤的父亲鲁贵,他是个糟糕的小人物,好赌好色,游手好闲,在东家面前偷奸耍滑,面对妻儿骄横跋扈,尤其把女儿当作待价而沽的货品。这个形象和行为都很不堪的底层父亲,在白茫茫一片的舞台上,被揩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堕落的、不体面的父亲被删除,留下来的父亲是艰难时世里含辛茹苦的人。

  究竟是这演绎离开曹禺很远,还是曹禺离开这个时代很远呢?他在剧本里不厌细致地描述周家客厅里的一道紫色帷幔,在那个郁热的夏天,它是崭新、华丽的,十年后,仍然挂着的帷幔已经褪色,满是斑点,图案脱线且破了大洞。《雷雨》的悲剧里流淌着青年曹禺激烈的反抗意志,他控诉“以父之名”运行的世界吞噬了青春和生命,也预言那个世界像朽烂的帷幔衰败不堪。他在序幕和尾声写到一对偶然闯入病房又飞快离开的姐弟,这是意味深长的闲笔——新一代的明媚天真的生命,不要进入这个破败有病的世界。李六乙导演恢复了序幕和尾声,奇怪的是他浓墨重彩地突出嬷嬷,上帝保佑老父亲,孩子们却不见了。

  张叔平设计了蓝色调的大面积光影作为这版《雷雨》的舞美,可是,表现主义的灯光一定比现实主义的“帷幔”更先进吗?属于曹禺的那场大雷雨,还能降落在今天的舞台上吗?答案很可疑。(柳 青)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六姊妹”贺岁:时代与爱情的交织呈现

  • 《射雕英雄传》:侠义重塑与电影叙事的失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