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3月22日下午,“中医药文化创新传承发展暨《少年中医说》讲评会”在北京市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中医药界、传媒界、文化界的多位专家、领导及嘉宾共聚一堂,围绕中医药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展开深入探讨。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哈尔滨亚冬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撰稿冷凇策划主持。
一、古法焕新彩 智见展华章
《少年中医说》聚焦青年群体体验中医药文化,集结国内七所中医药的7名高校学子,在主持人和中医药名家的带领下,探寻中华医圣故里,以“盲盒路线 分组体验”医圣故里的形式,了解医圣对当代中医药发展的启示,展示新时代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中医名家与学子们分享感受和所学,共同探讨年轻人喜爱的中医健康生活方式等话题,从源头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中华文化理念。
在会议上,主办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胡正荣提出,《少年中医说》作为一个具有强大IP潜力的文化品牌,成功地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Z世代”年轻群体的兴趣和生活方式相结合,为传统文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节目运用青春化、生活化的叙事手法,使中医药文化更加贴近观众,打破了以往中医药传播的单一模式。期待这一IP未来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也有更大的创新。
指导单位中国中药协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吴宪认为,《少年中医说》以体验式传播形式,吸引青年群体积极参与,为中医药文化的数字化、生活化传播提供了创新思路。吴宪特别提到,节目通过“盲盒探索”等互动模式,帮助观众更具趣味性地理解中医药文化。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同海回顾了《少年中医说》的策划历程,表示山东省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在整个中医药文化发展过程中,着重把握了两点,一是着眼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医药文化作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二是立足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深化。节目以青春化、生活化的视角,探索中医药文化的全新表达方式,为中医药文化的推广注入了鲜活动力。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明认为,《少年中医说》通过互动性强、情景化的形式,激发了观众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切中了中医药文化与时代的对接点,与群众的共鸣点。山东省将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化、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群众生活的深度融合。
二、薪火传千载 青春映华光
出品单位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杰表示,当前,诸多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频出,当代青年也正在以活跃的思维重塑传统医学的表达方式。数字时代,只有政、产、学、研、媒“五指成拳”紧密合作,才能构建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实现中医药文化突破圈层壁垒,持续绽放光彩。《少年中医说》正是多方协同的创新成果,中医药的“青春传承者”+中医药专业知识体系+媒体叙事方式的创新,形成了一场有效的中医药现代化社会实验。
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芃以一段美国作家描绘山东济南的文字开篇,认为《少年中医说》以青春化、生活化的传播方式,在各大平台获得了极高的传播度和热度,证明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时代感和生命力。
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伟表示,节目在互联网平台的累计曝光量达25.6亿次,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广泛关注。节目通过“互动化、趣味化”的传播方式,真正实现了中医药文化在数字化传播中的破圈效应。
主办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张立祥表示,节目以青春视角推动重要文化传播、传承、弘扬,这一初心和中医药高等教育一脉相承,同向同行都是为了共同培养锻造优秀的青年一代来传承和弘扬重要文化。学校通过创新项目,如“中医药夜市”“扁鹊少年班”等,成功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参与,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活力。
接下来在讲评会现场,播放了《少年中医说》介绍短片,生动回顾了该节目的核心内容、创新亮点及社会反响。短片中展示了节目以“青春化、生活化、互动化”为特色,巧妙地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小剧场、真人秀、辩论赛等多样化形式,打破了传统中医药传播的刻板印象。片中展现了青年学员们在节目中的真实体验,他们亲身参与推拿、针灸、脉诊、草药辨识等实践环节,将复杂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智慧。
冷凇表示,《少年中医说》以真实动人的镜头语言,将中医药文化的温度和深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冷凇特别提到,节目不仅是一场传统文化的展示,更是一场充满情感、互动和体验的青春冒险。短片中的“真才秀、真情秀、真知秀”元素,正是节目成功吸引观众、实现文化破圈的重要原因。
《少年中医说》青年主创代表,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经理赵思怡讲述了团队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感悟,特别提到节目如何通过真人秀、小剧场、辩论赛等形式,让中医药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真正走进年轻人心中。
《少年中医说》学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杨乐甜分享了在节目中的成长经历,表示节目不仅帮助她提升了中医药知识,更让她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温度与人文关怀。
三、医道融生活 文化焕新机
故宫博物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结合自身在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多年的工作经历,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社会在文化自信方面的显著提升,强调传统文化回归正成为当
代年轻群体的新趋势。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与中医药相关的古籍文献和历史药方,期待未来能与《少年中医说》展开更深入的合作,推动这些珍贵的中医药文献走出故宫、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中医药文化创新传播的新亮点。最后,单霁翔表示,自己愿意成为《少年中医说》的“推广人”,积极支持节目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并期待该节目后续进一步拓展题材,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扁鹊脉学诊法”代表性传承人齐向华认为,脉学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通过现代化、趣味化的方式加以传播。《少年中医说》为脉学科普提供了有益借鉴。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海燕表示,节目通过小剧场、真人秀、辩论赛等多样化形式,成功将复杂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智慧,拉近了中医药文化与大众的距离。
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副会长、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王冬梅认为,《少年中医说》是一档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主流传播格局的成功范例。节目打破了传统中医药传播过于厚重、学术化的刻板印象 ,采用创新的叙事手法,使传统中医药文化充满趣味性、互动性。王冬梅还提到,节目巧妙运用了“话题性+情感共鸣”的传播策略,触动了观众内心,形成了“中医热”现象。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教授俞虹发言,《少年中医说》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上成功地做到了“沉浸式体验”,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情感共鸣巧妙融合,节目中多次展现的“医患共情”情节,传递了中医药文化中的“仁爱”精神,这一理念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授高晓虹认为,《少年中医说》充分发挥了现代传媒技术的优势,以视听语言为媒介,实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节目在传播过程中注重了“娱乐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既保留了中医药文化的严谨性,又通过轻松幽默的情境带动观众深入理解中医药知识,成功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曲高和寡”的问题。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张铮说,《少年中医说》借助互联网传播特点,打破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边界。节目通过短视频、弹幕、社交互动等形式,实现了观众从“旁观者”到“传播者”的身份转变。她
四、守正承国粹 创新展未来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魏霄表示,节目通过“以故事为载体、以情感为纽带、以互动为手段”,将复杂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鲜活生动的生活体验,成功突破了传统中医药传播的壁垒,实现了从“讲知识”到“传文化”的跨越。她期待《少年中医说》未来继续丰富传播内容,推动中医药文化进一步“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提到,节目在内容创作上注重将中医药知识融入具体生活场景。例如,节目围绕失眠、情绪管理、健康饮食等话题展开,将中医药的养生理念以贴近年轻人生活的方式进行诠释,使观众感受到中医药文化“可感、可知、可实践”。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最后总结,作为一档文化创新节目,《少年中医说》成功探索了“年轻人视角+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传播模式,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宝贵经验。聚焦当代青少年对健康、养生、心理调节等问题的关注点,以真实、鲜活的情景化表达,赋予中医药文化更多生活化和人性化的元素。
中医药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少年中医说》以青春视角讲述中医药故事,凭借创新表达激活了中医药文化的内在基因。人民日报曾发文点赞该节目,称其以新颖手法赋予中医药文化鲜活生机;国家广电总局也将其列为优秀文化传播案例加以推荐。此外,人民政协网、环球网、中国网等权威媒体纷纷报道,对节目所展现的中医药文化魅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少年中医说》的成功,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节目巧妙地运用青春化、生活化的叙事方式,将中医药文化带入更多年轻人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这不仅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面向未来,如何让中医药文化更广泛地融入当代生活、走向世界舞台,仍是值得持续探索的命题。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更多创新性、时代感强的作品不断涌现,中医药文化将以更生动、更鲜活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绽放出愈加璀璨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