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国际博物馆日来啦!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快来一起围观,看各大博物馆是如何玩转古今,成为当下最会整活的文化顶流。
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是静态展品的集合地,而是积极融入前沿科技,成为了充满惊喜与创意的文化交流平台。故宫推出的AR导览,游客只需通过小程序扫描午门的AR地标,就能获得虚拟太监总管的引导服务,身临其境地感受皇家宫廷生活;敦煌研究院打造的AI“数字藏经洞”,让全球用户足不出户就能领略莫高窟内珍贵的艺术宝藏;福建博物院举办的XR沉浸式体验展,观众佩戴头显设备就能一秒穿越回盛唐,感受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市集繁荣。
别以为博物馆还是那个隔着玻璃的“沉默剧场”,新时代的博物馆早已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文化互动场。如今,在非遗市集里亲手捏制面人,跟随茶艺老师学习点茶技艺这种沉浸式体验正成为新的潮流。在中国园林博物馆,游客可以亲手制作非遗盘扣、绒花、点翠、花灯等手工艺品,在一针一线、一剪一贴中感受非遗的细腻与魅力;在甘肃省博物馆,游客不仅可以尝试制作漆扇、缝制香包,还有机会亲手复制馆藏精品——人头型器口彩陶瓶,实现与文物的“零距离”对话。这种从“观看”到“参与”的转变,让每个参与者都化身为文化的传承者,让历史不再沉睡在展柜中,而是在指尖被重新唤醒。
你永远可以相信,博物馆总有一种新的打开方式,洛阳古墓博物馆就玩起了“古墓剧本杀”。在这里,东汉老头深夜点灯摇人,新莽醉汉在线emo,西晋将军怒撕剧本改命……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化身剧中人,在真实历史墓室里一步步解锁墓主的秘密,聆听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
我们看到,如今的博物馆正褪去高冷的外衣,通过一次次富有创意的尝试,转变成可触摸、可互动、可带走的文化符号。在这样的文化场域中,那些曾经沉睡的文物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在新时代中讲述着属于它们的故事。正如中国电影博物馆那句温暖的结束语:“慢慢地看吧。或久别重逢,或一见如故。”博物馆正邀请每一位走进其中的人,共同参与、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记忆。而它的未来,也将由每一个走进它的观众,一起描绘与成就。(制作:路天悦)